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旅游伴侣 > 出游攻略

雅拉徒步穿越 中古村-新店子-雅拉友措-矿场

2015年03月21日 11:22    来源:户外资料网    
分享到:    

  雅拉雪山穿越,中古村-新店子-雅拉友措-矿场,实际的穿越路线只需3天的时间。但是因为前期向穿越地进发,以及后期离开穿越地都是很费周折的过程,所以真正的旅途要额外补上几天才行。在这里那些前奏和收尾部分就不多叙述,直接从穿越开始。

  穿越线路图

  活动装备

  必带物品:帐篷、睡袋、背包、冲锋衣裤、登山鞋,防雨器具,水、垃圾袋、套锅、炉具、药品。选带物品:摄影器材、零食、针线、望远镜、遮阳帽子、防晒霜、多功能刀具。

  第一天 中古村-烂泥塘-新店子

  第一天的的山路非常平缓,高度上升不多,非常轻松。沿路欣赏着两旁山上青翠的植被,一望无际,天地是开阔的,人的心情也是开阔的。天气也非常不错,温度二十多度,很清爽。阳光看起不是很猛,晒着还挺舒服,但是紫外线比较强,几个小时就把我拿神棍的手背晒得高原红了,从此便一路不敢脱下手套。


  沿路的风景让时间过得特别快,11点半,还没感到特别累就到达了中午休息吃饭的地方--烂泥塘。这是名符其实的烂泥塘,一大片草地踩上去都是松松软软的,整块地满布牦牛粪,一旁就是数十头大牦牛,想要找一块没有牛粪的地方铺野餐地席还真不简单。在野外,也顾不上那么多了,几个人马上开锅做饭。第一天的野餐,想着简单点,就做面条算了。跟着向导到了旁边的一条小溪,直接就拿山水做饭,烧水。在这种天然无甚污染的环境,也应该放心了,后面几天的喝水问题都是这种山水或湖水解决的。一番折腾后,面条是做好了,不过由于一次下太多,水不够,很快就糊了,还有一些没煮熟,没办法,野外嘛,讲究着吃了。吃完后,洗餐具还是在那条溪上!大伙都没有洗洁精,直接就上牙膏来洗饭盒了。

  吃完饭后继续路程,结果发现才没走两步,下午3点钟,就到达了今晚的营地新店子。所以说,第一天的徒步是非常的轻松。

  高原的气候变化非常大的,刚一到达营地,风就开始大了起来。大伙们开始寻找风小一点,地平一点的地方扎营。经过一番争论,终于选定在一个小树林旁。一番功夫,帐篷扎好之后,温度就急剧下降,马上把抓一幅穿上。既然时间还早,干脆就把睡袋拿出来午睡一把。睡了一个小时后醒来,发现外面竟然开始下雨,大伙也懒得出去做饭,继续呆帐篷里听歌了。Yun(人名)感叹说:每次露营都下雨,不知道他不好彩还是我们不好彩。结果话没说完多久,大家都发现了异样,这雨怎么这么重,打在帐篷上砰砰响。拉开帐篷一看,原来是在下冰,怪不得刚才气温下降那么厉害。冰很快就变成了大雪,青一色的世界在短时间内就成了白色世界。大伙撑着伞顶着大雪就出去照相了。

  这大雪一下,更加没人愿意做饭了,而且水源离帐篷有一两百米距离。大家都说,谁愿意去拿水,我就来做饭。结果熬啊熬,熬到了天黑,还没人愿意动手。还是向导好人,看我们没有动作,就给我们端来了一锅热水。有热水就好办了,马上把米找出来,直接就在帐篷里做饭。腊肠、罐头鱼一旁侍候。结果一候就是一个多小时。在高原上,那饭是死活煮不熟了。锅底的饭是早焦了,最上面的是一点不熟,只能吃中间一部分的夹生饭了。饭后锅也懒得洗了,扔帐篷外,直接钻进睡袋就睡觉。虽然外面是狂风大雪,冷气逼人,但在睡袋里还睡得挺香的,只在半夜3点多的时候醒来一次,发现暴雪还没有停。ic(人名)拍了拍帐篷,抖了下雪,就继续睡了。

  第二天 新店子-垭口-雅拉友措

  一夜无事,醒来已经是5点多,雪已经停了。雪后的天气异常的好,阳光明媚,万里无云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赶紧去来看日照金山。到了七点多,强烈的阳光照在雪上,闪闪发光。大伙都开始拿出墨镜带上,以防雪盲。俺是穷人,没有魔镜,只能尽量低头避免看大片的白雪了。


  一轮狂拍之后,向导给我们烧来了热水,真是雪中送汤啊,大伙马上泡方便面吃早饭,吃饱后开始收拾。其中最为痛苦的就是睡袋,简直是体力活。搞了一大轮才算降伏它,而刚才吃的方便面感觉已经消耗光了。收帐篷则相对轻松很多,两个人合作,很快就搞定了。等到大家都收拾完毕可以出发后,已经是10点了。今天是徒步的第二天,也是最为艰苦的一天。一共得走7,8个小时的路,中午还没有做饭和补充水的地方,还得翻越4200米的垭口。心理有足够的准备了,出发!

  沿路都是厚厚的积雪,不过白天天气开始热了,雪慢慢开始融化,路经常是湿湿的泥雪路。这时候才体会到登山鞋的好处,卖那么贵还是有他的作用的。经过昨天一路风光的洗礼,今天前半段路没啥惊喜,大部分时间指示低头前进,不时停下来休息以下。期间逐渐开始有累的感觉,可能是因为海拔逐渐上升的原因。到了12点多的时候开始有怎么还没到中午休息地的想法,我知道这是不好的迹象,马上调节自己心态,不要多想还有多少路,一心前进,这样会没有那么累,因为今天的路才走了1/3不到。

  走了4个多小时,下午2点多,在翻越垭口前,我们在山脚下停下来休息了。可是刚坐下来,就听到向导说这一带是没有水源的,也就意味这不能做饭和补充水了。而大伙的水基本都喝得差不多了,失望之余也没办法。不能做饭也还要补充体力,所以这顿午饭就只能吃干粮解决。饼干、双汇、牛肉棒、巧克力,只要能吃的都吃了,一定不能让自己饿着,体力是最重要的。而这时,向导也从当地放牧的人处要来了一锅马茶,真是救命水。喝完热茶后感觉很是爽,再把自己的水壶补充上,下午就不怕了。茶足饼饱后,大伙都抓紧时间享受这午后的休息。这时候另外一对人马从我们的方向过来,也在我们这里停下休息。结果经过一番搭讪,发现对方竟然就是ic的同事。招行队伍从丹巴那边反向走过来,竟然就在垭口这里遇上了,也算是缘分。

  跟招行队伍合照后,出发开始翻越垭口,也开始了整个穿越风景最好的一段路。翻越垭口沿路都是光秃秃的石头路,并且海拔上升很快,一路都在向上爬升,路上也都没有了植被,猛烈的阳光直晒着。大家都走得非常缓慢,基本上是走了几十米就要休息一下,大口的喘气以恢复体力。而安装(队伍中海拔最高的人)开始有了高原反应,一路都沉默地走在最后,缓慢前进。而一路上回头看走过的路,风景非常的好,是这几天来最好的一段风景。所以基本上就是前进几十米,停下来回头欣赏广袤的山谷与连绵的雪山,顺便休息。

  终于在下午3点多快4点的时候,到达了垭口,标志就是垭口上的两个石砌的碉堡。据说是当年国民党军阻击红军留下的。站在碉堡上往下看,佩服红军当年是怎么攻下来的。有利的地形,让我感觉到什么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再往前走基本上就是平地了,非常开阔,天空很蓝,很近,像是伸手就摸到棉花糖一样。


  过了垭口后又走了大半个小时,就在快要感觉累倒之前,一片蓝蓝的湖水出现在了眼前,到姐妹海子了。第一次看高原海子,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人不辞辛苦去看海子。蓝天,白云,海子,雪山,组合在一起,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海子虽然不大,但宁静的感觉,加上深深的蓝色,都是我喜欢的。照例又是一轮狂拍,然后继续前进。

  在路上开始看到了挖虫草的人,匍匐在草地里,细心的寻找。举起相机想拍的时候,他们总是会向你的镜头拍出pose来抢镜头。在当地,挖到的虫草也就卖几十块钱,天价利润基本都被中间商给赚去了。

  离开第一个海子,再往前走十几分钟,又是另外一个海子。两个海子景色类似,但味道却不同。从第二个海子,就可以开始看到雅拉雪山的主峰了。接下来的路别是一路向下,考虑到已经块6点了,便加快速度,向今晚的营地雅拉友措进发。

  又走了半个小时,经过最后一段丛林的上升,终于在7点前到达了垭口雅拉友措。我的体力也基本到了极限,累的不行。不知道是是不是开始有一点高原反应的原因,非常累,连扎帐篷都觉得有点费劲。我们的帐篷就扎在友措湖边靠里面的地方,同时还有近十顶其他队伍的帐篷也在这里。

  雅拉友措是雅拉雪上主峰正对的这一个湖,也算是神山下的一个圣湖。湖面非常平静,犹如镜子。湖水呈深绿色,犹如一块纯净、巨大的玉,平躺在雪山下。圣湖的四周挂满经幡,经幡上写满藏文,带着藏民虔诚的信仰随风飘扬。由于我实在是累得不行,还有点发冷的感觉,扎好帐篷后就感觉穿上毛衣,钻睡袋里面了。睡了一觉醒来,感觉好了很多,他们已经在开始做饭了。我没怎么帮忙就吃起了最后一顿的腊肠鲮鱼午餐肉饭。今天的饭比昨天的更是难熟,更是难吃,加上胃口也不怎么好,随便吃了几口就没吃了。

  吃晚饭后,大家开始欣赏起了黑夜里无数的星星。这是在城市不可能看到的星空,数不清的星星点满了整个夜空。晚上没什么事,别的帐篷好像搞起了篝火晚会,传来了阵阵歌声。不过我实在是太累了,没啥心思,早早就睡了。今天真是漫长的一天!


  第三天 雅拉友措-矿场

  可能是由于高反,今晚是睡得最不好的一个晚上,前半夜还算是睡着了。但2点多的时候突然别的帐篷在喊“有小偷”。整得大家都非常紧张。肥云起来把我们背包用绳子绑在一块,以防万一,然后就继续睡了。经过这一番折腾,我已经彻底睡不好了,半梦半醒的状态一直到天亮。仍然是六点多就起来看日照金山。经过一晚休息,大家体力都得到了恢复,高原反应也基本没有了。而这时候才知道原来昨晚小偷过来大肆扫荡,那边的营地损失惨重,鞋子,手机,背包都有被偷的。庆幸我们把营地选在最靠里,幸免于难。后来人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估计由于雅拉友措已经很接近山下的村庄了,下面的人上来偷东西后再下去,也很方便,在伸手不见黑夜的晚上,想追都追不到,手机信号也没有,报警也不可能,痛恨的是,怎么这里的民风也开始堕落了。

  今天是穿越的最后一天了,早餐把最后的方便面解决掉,收市好帐篷,9点半就开始出发下山。下山的路是非常轻松,借助神棍的力量,一路快步向下,海拔逐渐降低,四周的植被又变得葱葱郁郁。只花了1个小时,便冲到了山脚,也就是跟向导分手的地方。

  在这里跟向导分手,主要因为当地的藏民地方保护,不让那边的向导和马前进了。而这里离前方矿场(汽车可以到达的地方)还有几公里的路。这里的藏民就开着它们的摩托车和马匹在漫天要价了:摩托车一个人70,一个包50,人加包100。大伙一致同意绝对不能姑息养奸,决定自行背包,负重徒步前行。这一段虽然背着几十斤的背包,但由于都是平地,基本没有上下坡,而且一路风景也都不错,路旁的小河和树林也很养眼,所以没觉得很辛苦。

  花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在1点钟来到了预定徒步的终点--矿场,徒步穿越段总算告一段落。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