纬度越高,氧气越少,西藏是世界上“地位”最高的省份,第二大的藏教文化城市——日喀则,有座六层楼的山东大厦,大堂树碑,勒石以记:世界上最高的宾馆,登陆吉尼斯纪录。出发前,医生朋友一再告诫:高原缺氧,千万不能剧烈运动,否则昏厥。
到了西藏,才知道缺氧带来了万物变化。
我们驾车走川藏公路,途中常常下车,不是出恭就是拍照,跑几步,就大口喘气,这里的一切都是“慢慢来”。因为缺氧,任何行动,都会促使心脏加速运作、贪婪呼吸、争夺氧气,最佳生存方式:窝着不动。
从然乌向林芝方向,一片啼莺舞燕、杂树丛生的江南景象,一路上都是猪狗牛马。照理马是疾走如飞的动物,在西藏,永远悠然怡然,如伫如驻,低头啃草也是细嚼慢咽,连尾巴都懒得甩,好像全身麻醉后发呆的样子。牛呢,更加蛮横,横在路中,干脆不动。汽车对它,好比瞎子;喇叭对它,好比聋子,如峡谷江心中的中流砥柱,岿然不动,扮演“最牛的钉子户”的形象代言人。远看,还以为矗立在华尔街上的雕塑,牛气冲天。“霸道”越野车,只能绕着走。坐在车上的朋友,都是上海股市的大黄牛,见此咧嘴大乐,心花怒放,以为好兆头降临,不断地对着牛拍照。我们刚从5000米以上的山峰下来,手机报告上海股市也在5000点以上,我的游记题目有了:《高位运行西藏行》
在西藏,猪与狗非常的近似,远看难以区别,走近了,才知道“狗是收腹的猪,猪是怀孕的狗”——肚皮略大些。突然我想起了甲骨文,在甲骨文里,粗看,猪与狗同属一个字,细看,才发现唯一的差异就是一捺:狗是直线撇出,猪是弧线弯出,表示出猪的沉甸甸肚子。西藏的猪,还原出甲骨文时代猪狗的近似,不得不信服古人的观察力与甲骨文象形文字的表现力。
西藏的家畜都非常的小,比上海的瘦一圈,马小、牛小、狗小、猪更小,甚至比狗小,尤其小猪崽,走在路上,一团团的,扭着屁股,卷着尾巴,远看仿佛田鼠,可以一掌在握。这里的猪:身部比头部短促,嘴长长的,呈锐状,一看就知道尚未进化完毕:前额低平、吻部前伸。一色黑皮毛,整天在田野、路基拱地觅食,如果说高原缺氧下的动物不动,那么,这里的猪是唯一的“动”物,整天在拱、在跑。在我的印象里,猪的同义词就是“懒”,吃饱了躺着,躺累了哼哼,肥膘大于精肉。到了西藏,才知道那里的猪像工蜂一样勤快、活络,精肉大于膘,无须求助瘦肉精。汽车喇叭一响,碎蹄而走,簇拥而行,比狗还机敏,再次印证了一句曾经的笑话:无锡的黑皮猪也是散养的,饿急了,与狗争食,狗追它,居然一跃过墙,那是二十多年前,大学一年级,我去无锡勤工俭学放照片亲眼目睹的,回到学校,告诉同宿舍的袍泽兄弟,以广见识,分享快乐,反而被嘲笑,说:“这不是最大的笑话,而是最大的牛皮。”从此“李大兴”的绰号不胫而走。在路上,我们看到躺在路中撞死的藏獒,没有见过撞死的猪。
朋友告诉我,说恐龙时代,地球的含氧量好像是25%,所以那时有巨型动物,如今地球的含氧量远远低于那个时代,所以现在的动物相比恐龙时代,渺小了许多、苗条了许多。西藏缺氧,所以动物微型化,就是佐证。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