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尔多山位于大小金河之间,南北走向,跨马尔康、金川、小金、丹巴,处于嘉绒腹地,是嘉绒的名山。
墨尔多主峰高耸入云,四周的群山,山山面向墨尔多,犹如“千山共捧,万人齐朝”的壮观景象。
墨尔多山南仰看犹如绿色的宝瓶置于地毯上,北看似一尊巨佛跨着猛狮奔驰。在山顶可望风景名山四姑娘山的英姿,峨眉山的金顶,岗底斯山的雪顶。
由于地理位置,地质结构,气象变化,自然变化形成了许多奇观和神秘现象。引起生活在这一带的嘉绒藏民的仰慕和崇拜。
墨尔多山主峰象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山顶的积雪和云母砂金岩体,在阳光的照耀下光芒四射,山腰云雾飘缈,神秘莫测,山腰下部有一笋壮巨石,高500余米,雄立挺拔,峰顶有一小喷泉对天喷射,其妙无比。石笋峰对面是一沟谷,沟是陡峭的红黄交错,状如人之腹的岩壁。岩壁下有一深不可测的溶洞,到洞口需攀越悬梯才能到达,洞口底矮狭小,侧身方能进去,通道狭小曲折,出洞口也狭小无比。一两米长的木棍无法带入和带出,猎人经此到洞内避雨借宿,都需要把枪留在洞外藏好。但洞壁内很宽敞,洞壁的岩纹形成变化多端绝妙无比的图案和壁画。一根十多米长,砍刻有十八节阶梯(每节有半米多高)的独木梯顺着洞壁搭向出洞口,这便成了千古之谜,是何人何时带进的,如何带进的,这无法解开的谜更增加了墨尔多山的神秘,人们称此洞为“神仙洞”。
在“神仙洞”左侧的山体上,是“勒乌埔”,悬岩绝壁下是长长的岩缝和岩洞,岩脚下流淌着清清的泉水,岩壁上有很多奇妙的图案,传说有缘者可见岩壁上有二十一尊不同造型的观世音佛像。顺岩脚有不少岩洞和岩窝,依岩洞不少前来修行的喇嘛、和尚、道士修有不少各具特色的修练场所。岩脚有一眼小泉,传说泉水可治三百余种病,还可预照祸福,泉水充足清彻透明,不仅可以治病,而且预示着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六畜兴旺。泉水细小混浊,预示有灾害出现,粮食欠收,牲畜多病,人要饮用就会染上麻疯。
从勒乌埔向东斜行七八里地,就到了“桑旦埔”,一个大山洞,外形象一顶帐篷,洞内宽阔,顶部呈一莲花形盖顶,正中形似人肚,整个屋顶又好似一尊大佛俯卧,洞内形成一种天然庙宇,有经堂、转经阁、储藏室和茶房等。相传是大译师、大佛学家麦若扎那的修行洞,不少信佛人慕大师之名前来朝拜,修行人没间断过。
在勒乌埔下方沟谷对面的石岩中,有一天然石屋,由数十根石柱支撑屋顶,人们称它为“铁匠屋”。
在墨尔多山的北面,山顶上并列一座座山峰,人们称是喜玛拉雅、岗底斯山、唐古拉山等藏区八大神山的缩影。群峰之下是一个数十亩的高山海子,随季节和气候的变化呈现各种奇景,海子更加奇丽神秘,人们称之为“神海”。顺着山脊北去有一小海子,称“灭颜措”即毒药海,巨毒无比,蚊虫乃至小鸟飞越水面,都要被熏毒而死,人畜饮之也必死无疑。海水顺下游流出,往下一里之地,有一天然形成的石头拱桥,海水在桥下流过,桥上有一球形巨石,四季潮润,形成露珠滴入流水中,经石拱桥下流过的海水就无毒了,人畜可以饮用,传说墨尔多山神为救山下的生灵,在此滴入神水解毒。形成一种极为神秘的现象。
山北面的一山口上,天然形成几个巨石鼎立,上方一石如球状,重达万斤,朝拜者用一指推石,巨石可摇动并发出响声,而用双手去推或数人去推却稳如泰山,真是其妙无比,谁能解出其中奥妙。
墨尔多神山还有很多神奇的自然景观,如生长奇特的柏树林和天然形成的石碉群:“藏生洞”、“长岩窝”、“嘎乌洞”、“巴冬昌郎”、“根巴古寺遗址”、“自生塔”、“千佛庙”少狮头岩”、“少山压群龟”等等。
墨尔多山如此众多的神奇自然景观和神秘的自然现象,生活在它周围的嘉绒藏民对它产生了无限的热爱和无比的崇拜,在民间产生了许多优美的神话传说。下面辑录三侧:
传说一:
在很古以前,藏区的各大山神发起召开一次群神大会,以讲经说法,比试武艺来定坐次。各方山神陆续来到会场,坐到指定的席位上,会场上方有一把龙头扶手,玉石雕花椅子是空着的,参加会议的山神们心里明白,那将是通过比试选出的领袖的法坐。
喜玛拉雅山神是会议的主持者和发起者,见群神聚齐,会场中坐无虚席,即宣布会议开始。突然从东方飞来一位山神,昂首走进会场,见场中除有上方一空席外,别无坐处。向四周低声询问,无人理睬,于是自行坐于首席坐位。场中顿时哗然,引起众多不满,纷纷对他进行指责。他不慌不忙地说:“讲经说法排座次,比武强弱分高低,佛主佛语为依据,何方获胜归何方,为何场中我无坐席?想也是大家推我坐此位吧?说着他一边恭手作谢。群神气极,纷纷提出要与他辩经说法,谁知这位山神佛法造诣极深,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讲经答辩,终于把群神一个个击败,夺取了第一战役的胜利。紧接着第二战役比武开始,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的激战,最后还是墨尔多获胜,众神不得不服,只好让他坐首席为头。当他登位摘帽向众神致谢时,大家发现他秃顶,而且闪闪发光,都不约而同地惊呼“墨尔多!墨尔多!”为什么大家都知道他叫墨尔多呢?原来释迎牟尼在世界之顶观天象时,发现东方有一处天地金光闪射,佛祖定睛一看,那里山河秀丽,物产丰富,人们勤劳善良。佛预言将来佛法会在那里得以传播和发扬光大。所以墨尔多称为“地母土地神山”,又在梵文中写成“秃顶闪光”。在辩经和比武中墨尔多都取得胜利,又有佛祖的预言,众神心悦诚服,纷纷向他投去尊敬的目光。
墨尔多山神夺魁归来时,一位从西方赶会来迟的山神“夺尔基”(金刚神),心中不服来到墨尔多山前,提出要与墨尔多比武争高低。墨尔多同意了,并让他先动手。夺尔基挥动神剑向墨尔多砍去,每砍一次,墨尔多总是微笑地往空中腾跳一下,脚下岩石被砍下一道道深深的刀印,就这样,夺尔基连砍了一百零八刀,墨尔多向山头跃了一百零八步,当砍到一百零八步时,墨尔多已退到山顶,已无处可退了。墨尔多微笑着说:“现在该我还击了吧?,说时迟那时快,取下肩上的弓箭,尤如电光闪射,一箭射去,还没等夺尔基回过神来,已将他的毡帽射落一边,夺尔基吓出一身冷汗,再不敢交战,立即跪在墨尔多面前认输。现今在墨尔多山的西北面有一雄峰,状如向墨尔多山躬身哈腰拜服似的,人们称之为夺尔基山,在它的左背面,有一小山峰,状如一顶毡帽,称之为“染”,其意为毡帽。是墨尔多射落的夺尔基山神的毡帽。这次比武后,四周的山神都臣服于墨尔多,如今的旅游热点名山,“四姑娘山’,也是那时册封的“斯古拉如达”,其意是保驾山神。
这一传说充分表现了嘉绒藏族原始的对山的自然崇拜。山是嘉绒藏族的衣食之源,在山地上播种农作物,在山坡的草地上放牧着家畜,山上有各种树、花、药材,有各种飞禽走兽。这一切都是山神的赐给,山神高兴,庄稼丰收,六畜兴旺,山神发怒,山体滑坡,山洪暴发。山神是不能得罪的。山山都有山神,连峰都有自己的神,只是由于山的大小,山的知名度,山神就有了大小、统率之分。嘉绒藏族是一个自尊和自信的民族,在山神的传说中也充分体现了这点,那就是自己的山神在灵气和武艺都强于其他山神,墨尔多的传说中,墨尔多就压倒群神,甚至超过喜玛拉雅和岗底斯山。
传说二:
南亚有一国家入侵吐蕃,藏王要嘉绒藏区出兵援助。墨尔多便率领嘉绒地区的青年前去助战,他们历尽艰辛,以难以想象的速度赶到战场。嘉绒官兵在墨尔多的指挥下,英勇作战,同吐蕃官兵一道把侵略者赶了出去。据传西藏现今还保存有那时嘉绒军士用的刀剑。后来墨尔多回到嘉绒,人们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就把这座山命名为墨尔多。墨尔多山神也护佑嘉绒地区社会安定,人们安居乐业。
传说人们把对山神的崇拜和对先祖、对英雄的崇拜联系在一起,墨尔多山名就是为纪念英勇善战的民族英雄而来的。墨尔多在嘉绒人民的心目中是山神、战神、英雄神、先祖神的复合体。希望墨尔多时时护佑嘉绒人民幸福和安宁。护佑他们打败侵略者。
传说三:
清代廓尔喀入侵西藏,达赖要求嘉绒派兵援助。嘉绒兵与廓尔喀的仗打得十分激烈。经数百次战斗,都难决胜负。嘉绒官兵在弹尽粮绝之时,所有人都面向家乡,向墨尔多山神祈祷,求山神显灵救助。云雾中墨尔多骑着骡子,头戴毡帽,背枪舞剑来到战场,从怀中取出禳袋,撒下千军万马,把侵略者赶了出去。嘉绒兵得胜而归。朝廷在布达拉宫竖碑纪念,西藏地方政府奖给一尊金菩萨。至今在尼泊尔与中国边境还有用当年嘉绒士兵的刀枪架设的“边境监视站”
这则传说中,嘉绒人民把墨尔多作为山神,遇有危难之处就向山神祈求。山神也时时护佑。这里对墨尔多是一种单纯的山神崇拜,是一种对山神的自然崇拜。墨尔多山由于它的地理位置、山势、多彩的景观、神秘的现象,成了嘉绒人民对山神崇拜的集中体现。
嘉绒藏族生活在重山峻岭之中,他们的生产生活都与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在原始的自然崇拜中,对山的崇拜尤为突出。很多祭祀活动都围绕着山进行,每座山都设有很多个喂桑的地方,山顶、山腰的隆起处和山脚的台地上。山顶只是在每年的看花节时喂一次桑。山腰进行多次。山脚的台地每月几乎都要进行一次。节日和其它的祭祀活动中在祭词中对四周的山神都要一一祭拜。祈求山神护佑。
嘉绒藏族不但崇拜自己所在山的山神,还普遍崇拜墨尔多,同时还崇拜黄龙峨眉、唐古拉。这与嘉绒地区信奉的宗教有关,嘉绒地区早期信奉的是苯教,后来传入藏传佛教,现在藏传佛教和苯教溶为一体。嘉绒地区的苯教和佛教把黄龙、峨眉唐古拉作为主要的神山进行崇拜。
嘉绒地区的山崇拜形式主要有煨桑看花节、转山、朝山,建嘛呢堆。
煨桑是嘉绒藏族祭祀礼仪中的一种主要形式。适用于所有的祭祀活动,对山神的祭拜中也是常用的一种方式。煨桑建有专门的地方,修有石塔,石塔前煨桑,石塔中央插嘛呢旗和树娅,树娅上栓有白马鸡毛或白羊毛和彩色布条,插嘛呢旗和树娅是一种较为隆重的仪式,一般都是在看花节时进行,有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举行。喂桑主要是烧桑烟祭神,桑烟的材料柏树为最好,桦树枝和青杠树枝也可代用。烧上桑烟还要撒上糟耙和五谷,借山风挥撒龙达,嘴里念着拜祭山神的祭词。这种煨桑活动可以集体进行,也可单个进行。
看花节,现在是嘉绒地区以村为单位举行的一种隆重而热烈的群众文化活动。时间是在五月至七月之间,人们在草坪上搭起帐篷,支起锅灶,摆上糖果食品和各种酒类及饮料,以集体聚餐或亲朋相亲的形式,享受各种美食。期间还要进行赛马、摔跤、射箭、打靶、跳锅庄等活动,无论白天黑夜,尽情玩耍、尽情享乐。看花节的开头、中途、结束都要进行较为隆重的祭山活动。这种“看花节”源于最早的一种祭山活动,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步变为体息、玩耍和祭山相结合的群众活动。现在是以群众性的文化、体育、美食活动,同时也不忘对山神的祭拜。
转山,一般是情趣相投的人邀约在一起,在气候适宜和农闲时间带着口粮,简单的行李,绕山而转,是旅游和祭神两相宜。有大圈和小圈之分;有徒步行走,也有磕长头的。磕长头的人是专心一意,无暇顾及周围的景色。徒步转山的人则一路观赏四周的山色,遇有煨桑的场地就煨桑祭神,遇有神水沐浴洗头,洗掉一身的疲劳。遇有草坪烧上茶体息一阵。《墨尔多神山志》记载:“围绕墨尔多神山转一周,相当于念经七万遍。来生不得下地狱,今生也能消灾难。”
朝山,是指对自己住地较远的名山的转程朝拜。被朝的山都是非常有名的神山,如墨尔多、峨眉、黄龙等。对这些山上的景观、庙宇都要一一朝拜,捐一些香蜡钱,购买一些宗教纪念品进行供奉,以求得一家平安。
在山头和山娅道口上建嘛呢堆,这些嘛呢堆具有双重意义,除了祈求众神灵的护佑外,主要是祭拜山神。山头和山娅口虽然离村寨很远,但山头和山娅口的嘛呢堆上的风马旗比村寨道旁的风马旗兴盛。村寨道旁的嘛呢堆处不煨桑,但山头和山娅口道旁的嘛呢堆前要煨桑祭拜,要撒龙达。这里的嘛呢堆是山神的替身,是煨桑和祭拜的对象。
墨尔多山由于它的地理位置和许多神奇的自然景观,无法解释的许多神秘现象,成了嘉绒人民心目中极为崇拜的神山,引出了许多美妙的神话传说。这些传说又更增加了它的神秘色彩,吸引了许多宗教徒到墨尔多山上修庙长期在此修行。传说莲花生大师也在此山修行过。大翻译家、大传教师麦若扎那在此山留下了许多传教和修行的遗迹。这又更增加了它的宗教色彩。人们对许多景观都给于浓重的宗教色彩,岩壁上自然形成的纹路与宗教图案、经书、佛像、宗教用品等相联系。传说墨尔多神山上藏有许多伏藏,曾发掘过苯教三五套不同版本的大藏经和许多佛像。在有的景观上建以寺庙,这又更加强了人们对它的崇拜,声誉遍布嘉绒各地,成了嘉绒人民对山神崇拜的典型代表。嘉绒人民除崇拜自己所在地的山神之外普遍崇拜墨尔多山神。如小金崇拜四姑娘山外也崇拜墨尔多山。金川的索乌庙中供奉着墨尔多山神和索乌山神、哈姆山神。把墨尔多山神还供奉在中间。可见墨尔多山神在嘉绒各地的地位。许多人不畏道路的遥远,背着行李,带着香火供品,远道前往墨尔多山敬香、转山、朝山,祈求墨尔多山神护佑。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