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旅游伴侣 > 出游攻略

当雄赛马节“达木吉仁”的由来

2015年03月21日 11:22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次旺仁钦
分享到:    

    蒙藏联盟掌权的噶丹颇章政权建立后,逐步消除各地僧俗割据势力的反抗。1681 年固始汗的曾孙噶丹策旺率当雄二千五百人的队伍,平定了拉达克五森格朗吉的反叛,安定边界,为维护祖国统一做出了贡献。

    后来,由于西藏社会局势发生了变化,常年驻扎在当雄的蒙古骑兵逐渐失去用武之地,但是蒙古部落首领仍常备不懈,为了应付突如其来的战争,驻扎在当雄的蒙古军队一方面在当雄草原上牧养军马,另一方面进行军事训练,并规定每年藏历七月十日(公历8月份)在当雄草原上举行一年一度的骑兵检阅式。最初蒙古骑兵检阅式的内容和形式已无法细考,但是检阅式的主要内容之一的赛马活动一直沿袭下来。

    藏语中,“达木”作为动词可以理解为挑选,作为名词可以理解为沼泽地,这里指地名,即指当雄;“吉仁”是为公众诵经的意思。“达木吉仁”就是为当雄公众诵经的意思。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诵经以求消灾祈福;

    2.征收一年的牧业生产税;

    3.举行阅兵式活动;在阅兵式上由官员念兵册,清核人数、兵器、马匹数量并进行赛马等活动。

    4.开展农牧物资交流会。在西藏众多

    传统节日中,“达木吉仁”即当雄赛马节最具民族和地区特色。每年藏历七月初起,来自拉萨、山南、日喀则、那曲等地成千上万的群众,企业人士、文艺团体都纷纷前往当雄参加一年一度的盛大赛马节。大家提前数日带上行李和足够的食品,来到当雄贡堆唐草原上搭起帐篷及灶台,安起临时的家。短短几天时间里,搭建起许多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帐篷,星罗棋布地盖满了贡堆唐草原。炊烟从帐篷顶上袅袅飘向蓝天,美味佳肴的香味从帐篷内散发出来,人们品尝着牧区特产奶渣、酸奶及手抓羊肉等食品,体验牧区的生活。说是赛马节,实际上可以说是一个饮食文化节。

    赛马节的重头戏当然是赛马活动。赛马项目包括长跑赛、小跑赛(又称碎步跑)和马上竞技赛。

    长跑赛:参加长跑赛的骑士均为少年,他们从小在马背上成长,炼就了一身善骑的本领。他们身穿鲜艳的服装(不穿藏袍),参赛的马不备鞍具,一是可以减轻马的负重,二是一旦骑手被摔下来不会被马拖走,避免重大伤亡。由十几岁的少年充当骑士仍为减轻马的负重,使参赛的马能够保持充足的体力跑完全程,并争取拿到好名次。

    小跑赛:参加小跑赛(也称碎步跑)的马和参加长跑赛的马装扮有很大的区别。参加小跑赛的马装扮十分讲究。首先,马的全身用特制细齿铁刷梳理干净,再用五颜六色的绸布彩条把马鬃梳成许多的细辫子,并用同样的彩条将马的尾巴打成各种形状漂亮的结,看起来马匹显得格外精神抖擞。马垫、马鞍、嚼子等马具也十分讲究,经济条件好的主人在马具的购置上舍得花钱,在赛马会上以显示自己的富有。参加小跑赛的骑士多为身着节日盛装的中年人,他们有丰富的赛马经验,既不让马狂奔乱跑,又要保持领先的速度。骑士勒紧缰绳,身体尽力后仰,马和骑士在跑动当中要求有优美的姿势,还要避免大的颠簸,小跑赛最讲究的是平稳,稳中求快,最后由裁判员给予打分。

    马上竞技比赛:包括马上射击、马上射箭、马上拾哈达以及各种骑术表演。听一些当地老人讲,今天的马上拾哈达根本算不上什么高超的技艺,过去表演者的肘关节要擦着地面跑,也就是说骑马人的身体倾斜度比现在表演者难度大得多。除了上述项目之外,还举行抱举石头比赛。在数万名观众当中腾出一块地方,中央放上一块没有棱角的石头。各地选出的壮汉陆续出场,将石头抱举起并掠过肩膀抛到身后,有力气的甚至将石头扛在肩上绕场一圈。观众也可自告奋勇参加比赛,身强力壮的男子汉可大显身手。

    随着时光流逝,当年的蒙古骑兵,最终与当地的藏族牧民融为一体,变成了今天藏北牧民的先辈,并被称之为“霍尔”。“霍尔”早期泛指北方民族,在藏区对当雄以北的所有牧民包括蒙古族统称为“霍尔”。而今能够证明当年蒙古骑兵曾经生活在当雄一带的,除了赛马节的存在以外就是当雄一带一些老人们仍在使用着的少量蒙语,比如,过年的时候互相拜年时说:“阿玛司,桑贝那”(藏语为扎西德勒意为吉祥如意);当雄北部西藏第一大湖——纳木错,蒙语称作“腾格里诺尔”,是天湖的意思;由于蒙古人特别崇拜天,他们往往说“向蓝天发誓”,表示庄严的发誓,这些词汇至今仍在沿用。

    综上所述,赛马节的内容除了念经、收税外,都是古代生活在当雄一带的蒙古骑兵和当地牧民平常生活劳动中必须具备的一些本领。当初的阅兵式到后来演变成了当雄一带包括那曲地区的一种传统的群众性民间体育活动,民主改革以后还增加了男女拔河比赛和专业文艺团体的演出等内容,一般历时7天。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