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旅游伴侣 > 出游攻略

猪肉禁忌村庄考察记

2015年03月21日 11:22    来源:西藏民俗    记者 陈波
分享到:    

  一、茶卡村

    去年,一位同事和我谈起家乡的风俗,说到墨竹工卡县茶卡村的猪肉禁忌。他的一位女亲戚有事到拉萨来后,依然坚持村庄的禁忌,对猪肉是一点不沾。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在同事的引荐下,我来到茶卡村。这是一条非常偏僻的山沟。这里比拉萨冷,所以春耕也晚一些。五月中旬,正是农忙快收尾的时候。村民们相信每一块田都有一个地祗守护,耕地之先,总要在田的中央立一块两块石头,在其边上燃起桑,在桑烟中耕地或休息。

    穿过一块又一块繁忙的田野,向山上走了约一个小时,我来到曲康朗巴家,住了下来。村里人户分散在山坡沟里,一户一户往山上排去。曲康朗巴家是最上面那户。从这里往山上望去,中间没遮拦,半山腰上,小小的茶卡寺分外显目。全家十多口人,实际是兄弟俩支持着的。哥哥次央是茶卡寺宗教场所的负责人;据县民宗局的登记,他也是这个止贡噶举寺唯一的僧人。古朵是弟弟。

    随后几天的田野工作中,我很快发现,全村三十多户人中,曲康朗巴家是保持禁忌最严格的家庭。不仅小孩不吃猪肉,女子嫁到外地吃猪肉的村,还是坚持禁忌。上面我同事的那位亲戚,就是从这家嫁出去的。

    二、茶卡寺与猪肉禁忌

    古朵是这里与我谈话最多的人。他特意用了一个上午带我参观茶卡寺。从他家到茶卡寺,又是一个小时的路程。茶卡寺周围是大片大片的废墟,不用说,这是“文革”的遗存。快到茶卡寺主殿时,他指着路边一处断垣残壁,告诉我说这就是他家以前的房子,有大大的院子,二层楼的住房。

    原来的茶卡寺大殿是二层,侧殿二柱二层,主供强巴(未来)佛。现在总共只有一层四柱的小殿,几年前才重建的。殿中主供茶卡寺的保护神金刚亥母善相身及其愤怒身措玛。左侧是一尊小强巴佛。殿中西侧的供桌上,有个小玻璃龛。里面有三尊用酥油和糌粑捏成的朵玛。这是次央自己做的,约两三年换一次。最左边的是保护神“平”的,最右边的是阿布其的,中间是金刚亥母与措玛,头上有个突出的猪头形象。

    从前寺中的猪肉禁忌,就缘于这个保护神。藏区的保护神大致有三类,第一类是曲迥,第二类是松玛,第三类是玉拉。古朵说,多吉帕母就属第二类。它负责保护人们,人们当然不能吃它的肉。

    古朵说,如果出生地是茶卡寺村的,就不能吃猪肉,吃的话不好。我问,假如村中有位妇女怀孕后,身体不好,到县里住医院,在那里生了小孩。小孩后来又回到村子,他(她)可不可以吃猪肉呢?他想了想,说有两层意思,第一是可以吃,第二,假如他(她)到寺里拜了多吉帕母,求它保护,那就不能吃。别村吃猪肉的女子嫁到村中后,也不能吃,嫁出去的女子,她的子女是可以吃的。别村有别村的松玛,多吉帕母管不到那里。它仅仅是茶卡寺的保护神,只负责本寺本村。

    三、变迁中的村庄

    我去的时候,随身带了本《墨竹工卡县历史文化志》(藏文)。根据书上的记载,茶卡寺建于公元989年,创建人是努却乃·勋奴坚赞,民主改革前属止贡拉章管辖。曲康朗巴家里的人们对这本书出奇地感兴趣。一个又一个,一次又一次前来问我借阅。古朵说,老一代人了解茶卡寺,可他们去世得早,许多都没有流传下来。我可以看出,他们是第一次从书上知道寺庙的创建人和创建时间的。次央还认真地把有关的内容抄在随身的本子上。

    这本书上记载了县里大大小小的寺院、尼姑庵,以及包括茶卡这样小的地名都有;他们爱不释手地一页一页翻读、确证。他们对于乡土的热爱,深深地感染了我。这时我知道,这本书应当属于这里。 

    古朵问我,有没有关于其它县的书;他还问我,我家乡的生活是什么样子,茶叶是怎么做出来的,是不是每家都有二三辆汽车,等等。

    家里有两个小孩在乡里上小学;数学是他们最头疼的,古朵希望我给他们补习功课。我答应了。看得出,他们希望学好这门功课,当我讲课时也就从客人变成了老师,而他们对老师是非常尊重的。

    有部收音机,不知坏了多长时间。他们拿出来,急切地希望我修好它,想听听藏语广播。我实在无法弄好,就拿出我那小收音机,差不多一家人就围在我身边。不知什么原因,西藏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怎么也收不到,大家都十分的惋惜。 

    我强烈地感受到,在这个没有电只能点油灯、非常偏僻的角落里,多么需要新知识!

    七十年代初,人民公社化开始,茶卡村成立生产队。村中有两户人开始养猪,还有人养鸡。鸡和猪都是从来没有养过的。没有两年,村中放弃了养猪,原因是夏天时,猪要到农田里去吃农作物。不管怎么说,对世代以猪肉为禁忌的寺村来说,这已是翻天覆地的巨变了。八十年代土地承包,自主经营,除了上交一小部份国家税外,绝大部份粮食自己支配。村民们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村民生活的提高,区域间交往增多,了解现代科学知识也多了。在从传统寺庙到现代村庄的转变过程中,年青的一代人开始放弃了祖父辈们坚持的禁忌,开始吃猪肉了,而年纪在四五十岁以上的人,大多还是不吃的。我粗略估算了一下,260多村民中,坚持不吃的还有100人左右。

    现在还很难说,村民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与大多数人放弃猪肉禁忌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但有一点很明显,那就是他们大多不读经书,而更多地追求现代新科学知识,他们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更多一些。在这个过程中,年轻人表现得极其突出。古朵家的小女儿才十七岁,只上过小学二年级,家里需要劳动力,就让她辍学了。繁重的田间劳动并没有泯灭她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她是家里最喜欢去乡里看电视的人。她告诉我说,每周要去三四次,大多是在傍晚去,深夜回来。村子里有十多个跟她一样的青年人。她(他)们看什么呢?什么都有。乡里有两台电视机,一在乡政府,一在学校。放什么看什么。 

    我非常想跟她(他)们一起去看一次,可惜,这是农忙时节,傍晚时人们劳动回来,累得不想动了;吃了晚饭,已是八九点钟,这时再去,花一两个小时到乡里,看不了一两个小时就得往回赶,即便这样,也是凌晨两点左右了。第二天还要干活。我放弃了。 

    农闲时候,有空余的人们(多是青年人)开始外出打工或干别的挣钱,去拉萨或是县里;而学习成绩好的村民子弟,则从乡里升到县中学读书。这些年来,与外界的接触空前增多。猪肉禁忌已经很难通过旧有的方式保持下去,一幅幅新的生活方式的图片就这样展现开来。茶卡村再也不是传统的寺庙,而开始向现代村庄飞速地变迁。

    我在茶卡村呆了六天,感受到农村生动的画面。在我离开的时候,没有忘记把书留给乡亲们。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