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旅游伴侣 > 出游攻略

门巴族狩猎文化中的禁忌

2015年03月21日 11:22    记者 姚兴奇
分享到:    

  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其文化也是如此。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创造的文化,处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就有着不同阶段的文化。作为处在狩猎与农耕并存的历史阶段上的墨脱门巴族,在他们的文化中就有着两种不同的文化,即狩猎文化和农耕文化。尽管今天门巴族已经进入广泛使用铁制农具的农耕时代,但狩猎文化仍与农耕文化并存,这也许是封闭原始的文化地理环境所造成的。作为传统的狩猎文化及其包涵在其中的丰富多彩的禁忌内容等,并没有因当代蓬勃发展的农耕文化而消声匿迹,相反,却成为农耕文化的互补,比较完整地保留在他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组织、制度、规矩、伦理道德等社会生活和精神文化领域。就如同“当人们采用了铁制工具或采用了青铜工具以后,并没有完全废置石器不用”①一样。因此,研究门巴族狩猎文化中的禁忌,对于认识、了解、把握门巴族的狩猎文化与社会构成及其发展有着一定的社会意义。本文主要依据笔者在墨脱搜集的调查资料进行探讨,难免挂一漏万,不足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禁忌的由来

    所谓禁忌就是对人的某些行为的忌讳,避免因果必同所造成的不利后果或危险。狩猎文化中的禁忌,就是把人们约定俗成的对某些认为是与狩猎相关的行为渗入到狩猎活动中加以忌讳。其目的在于避免人们的行为给狩猎带来不利的后果或危险,以保证人们的公共利益不受侵害——狩猎活动的顺利进行和狩猎者与狩猎成果的安全。

    一、特殊的文化地理环境为禁忌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基础

    墨脱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各种植物的生产,素有“绿色植物的天然博物馆”的美称,这就为各种飞禽走兽提供了优越的生存环境和食物资源,森林中有数不尽的虎、豹、狼、熊、小熊猫、岩羊、羚牛、野猎、角雉、犀鸟、蟒、虫、蛇等等,堪称“动物世界的天然王国”,为人们的行猎提供了丰富的猎获对象。同时这里桀骜不驯纵横交织的雅鲁藏布江与溪流,令人胆颤心惊;这里错综复杂势如卧虎的崇山峻岭,令人望而生畏;这里葱茏茂密一无穷际的原始丛林,令人阴森可怖;这里肆无忌禅破坏成性的地震、泥石流、山洪、滑坡,令人毛骨悚然、惊慌失措;这里凶猛残暴出没无迹的飞禽走兽,令人防不胜防;这里惨绝人寰势如飓风的温疫,令人闻风丧胆……狩猎时代的门巴人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无法感知、无法解释的特殊文化地理环境中,自然界的结构给狩猎中的门巴人精神上留下了苍茫寂寞的恐惧与不安,他们被包围在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确实又存在的无形威力中,无法随心所欲地支配大自然,无法逃避和摆脱大自然肆虐造成的灾难与死亡。门巴人对这眼前产生的一层层阴影,就象现代人避讳电一样,对那无形的威力加以忌讳,这就为禁忌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基础。

    二、禁忌源于对神灵的敬畏

    门巴人在大自然庄严、神秘、无形的威力中,如饥似渴地探索着自然的奥秘,寻找着各种自然现象的答案,却无法用现代人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认识、把握自然,作出科学的解释,就更谈不上改造自然,他们只不过是自然的奴隶。他们按照自己心中的形象理解着一切,认为各种自然现象后面都存在着某种超自然的神力,无时不在,无时不有,存在于世间的万事万物之中,这些神力都源于神灵,由神灵所支配。“而且,这些神的性格也非常相似,其行为很难说出是道德的,在他们身上倒有人类的弱点。他们接受人们供奉的神酒,可是也会做出暴戾残忍的行为,如果高兴的话,他们会赐福于信奉者,但一怒之下也会滥施淫威。”②门巴人在自然所展示出来的这种巨大神力面前震颤不已,他们便给大自然罩上了自己直觉、梦幻中的一圈灵光圣气,以此来解释大自然,虔诚至笃地加以崇拜,从而渲染了大自然神秘的神性;他们把自已假想的存在于大自然现象之中或者背后的神秘力量美化、人格化、理想化而视作神灵来顶礼膜拜,认为神灵是无可知认神秘混沌的宇宙和自然冥冥之中的最高主宰,很容易因人的虔诚、抚慰、祭祀、守忌等产生同情怜悯之心,保护人们的利益,赐福于人间,使人们生活幸福愉快,种族兴旺。但是神灵多愁善感,喜怒无常的性格也让人很难把握,对人们冒犯不敬的行为非常敏感,这便在门巴人心中产生了一种畏惧心理,生怕触犯神灵,降下灾难,于是就要求人们除了祭祀、抚慰等巫术活动外,还必须克守自己的行为,对一些可能冒犯神灵的举动加以忌讳。正如逻伯逊—史密斯所说:“所有的禁忌都是出于对超自然现象的敬畏”③。

    三、禁忌源于狩猎文化的需要

    处在狩猎社会的门巴族,他们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就是狩猎,狩猎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他们自己的生死和种族的兴亡,成功的狩猎是他们种族兴旺的根本保证。在门巴人的观念中,成功的狩猎并不取决于猎人的灵敏、力量、投射技巧和工具的好坏,而是取决于神灵所赐予的神秘力量。尽管当时森林中有数不尽分不清的飞禽走兽,为门巴人提供了丰富的狩猎对象,但是由于狩猎文化的不发达,弓箭、矛等还比较简陋,杀伤力也不大,门巴人还无法面对丰富的狩猎对象,获取足够的生活资料以保证种族兴旺。他们无法战胜成群结队的羚牛、野猪、狗熊、岩羊、虎豹,眼看着他们从自己身边跑过,甚至成为这些野兽的牺牲品。在大自然的微笑面前,门巴人愈来愈感到自己的缈小,愈来愈感到自己的无能为力,他们四处寻找战胜大自然和获取野兽的方法(神秘力量),结果一无所获。饥饿却幸灾乐祸地乘虚而入,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他们在饥饿的痛苦挣扎中,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抚慰他们心灵和战胜大自然的神秘力量,于是把希望寄托于神灵,祈求从神灵那里获得神秘力量,赐给他们丰足的野兽。

    开始,门巴人尝试用祭祀、祈祷、经咒等巫术力量来取悦神灵,赢得神灵的开心和庇护,以便神灵赋予自己一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去影响或改变自然的进程,为人们服务。结果并不理想,时好时坏,反复无常。大自然的神力仍然冷酷无情地紧紧噬食着他们胆怯而不安的心灵,哪怕那些纯属偶然出现的不连贯事例,在门巴人蒙昧的心目中也排成了因果关系的锁链,由此而产生一种对神灵的恐惧感。他们认为神灵时好时坏,反复无常的原因,在于人们的行为或举动冒犯了神灵。接着,他们便认为光靠巫术的力量是不能完全唤得神灵的喜悦的,还需要对人们的行为或举动加以限制约束。只有当禁忌和巫术二者有机地接合起来,才能确保神灵的欢欣,在狩猎中获得可靠的生命保障,而使森林中的动物、植物不受伤害。慢慢地便产生了一系列大体稳定的禁忌规则,施加在狩猎活动中。出于对神灵的敬畏与需要的禁忌,便在狩猎文化中产生了,并随着狩猎文化的发展不断得以充实与完善。   (二)禁忌的内容

    门巴族狩猎文化中的禁忌习俗,由于长期处在封闭的孤岛文化圈内,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十分微弱,基本处于一种比较原始的自我发展的阶段。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相对地处于一种超稳定的平衡状态中,一时很难打破。狩猎文化还将在一个较长的阶段内贯穿在整个农耕文化中,现今他们主要的肉食来源仍然依赖于狩猎,其狩猎禁忌习俗,仍以千奇百怪、五花八门等形式和内容广泛地渗透在他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依据笔者对现存狩猎文化中的禁忌习俗的调查,其类型归纳起来主要有行为禁忌和物禁忌两个方面。

    一、行为禁忌

    行为禁忌是指把人的某些行为看作与狩猎有着某种神圣而不可冲犯的因果关系,加以忌讳。主要有以下行为:

    1、猎人行猎前一天忌讳与妻子同房

    2、猎人行错期间忌讳妻子有外遇

    3、猎人行错前三天忌讳家中扫地

    4、猎人行猎前三天忌讳外人入家

    5、猎人行猎期间忌讳弄脏灶台

    6、猎人行猎期间忌讳洗刷锅碗

    7、猎人行猎期间忌讳家中制酒

    8、猎人行猎期间忌讳家中杀牲

    9、猎人行猎期间忌讳家人在劳动中碰伤身体任何部位

    10、猎人行猎途中忌讳梦见杀牲分肉

    11、猎人行猎途中忌讳梦见日落西山

    12、猎人行猎途中忌讳梦见藤蔓相生的植物

    13、猎人行猎途中忌讳梦见械斗场面

    14、猎人行猎途中忌讳有人尾随

    15、猎人行猎途中忌讳与人争斗

    16、猎人行猎途中忌讳猫头鹰白天的叫声

    17、猎人祭祀时忌讳外人闯入

    18、猎人制毒时忌讳外人闯入

    猎人行猎前一天就必须开始禁欲,克制自己的欲望冲动,绝对禁止与妻子同房,同时严禁妻子在自己行猎期间有外遇。与妻子同房或者行猎期间妻子有外遇,都是一种不洁行为,这种行为就会感应神灵,使猎人失去兽形神的帮助,无法有效行猎。同房的结果会使猎人丧失本身应有的力量,无法战胜凶猛残暴的野兽,或者被野兽弄成重伤,或者成为野兽的牺牲品;而妻子的外遇行为,将会损害猎人的行猎效果,导致猎人该捕到的野兽却没有捕到,或者使猎人受到野兽措手不及的攻击和伤害。

    猎人出发行猎时都将在家门口交叉插上三至九种带刺的树枝,意思是告诉外人三天内不要进主人家,同时猎人走后前三天家中严禁扫地,因为猎人行猎前三天十分关键,猎人祭灶等巫术活动还很和谐地感应着森林中的野兽,如果前三天家人扫地或者外人闯入,都会破坏那种和谐的气氛,使正在感应中的野兽受惊而藏起来,让猎人无法找到野兽的踪迹。

    灶台对门巴人来说,是一个神圣的地方,是灶神所居之地,平时就保持得比较整洁干净,要是家中有猎人外出行猎,灶台就更应保持整洁干净,这样才能赢得灶神的间欣,陪伴猎人去行猎,帮助猎人发现野兽,追逐野兽供猎人猎射。如果在猎人行猎期欢在灶前扫地、或者把脏水等弄到灶上,都是很糟糕的事情,会使猎人失去灶神所赐予的神秘力量。

    洗刷锅碗和制酒,对现代人来说是很正常的,无需受什么限制,但对于处在蒙昧时代的门巴人来说,洗刷锅碗就会导致森林中的野兽消失,就如同洗刷后的锅碗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了一样。忌讳洗刷锅碗原本是狩猎中的一项禁忌,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生活习俗,如果不费一番苦心,不洗锅碗的习俗几乎看不出与狩猎有什么关系。至于制酒,酒气散发是理所当然的,但门巴人认为在猎人行猎期间制酒,就会将猎人外出行猎的消息,通过酒气传递给森林中的野兽而使之跑掉。

    一个活生生的动物遭到宰杀之后,就会丧失生命。如果猎人在行猎期间,家中有杀牲行为,就会感应到猎人身上,使猎人在行猎中非死即伤。而且,在猎人行猎期间,家人在劳动中也要格外小心,防止自己的手或身体其它部位受伤出血。如果在劳动中手或身体其它部位受伤出血,就预示猎人在狩猎中受伤或者死亡。

    猎人行猎途中特别留心自己的梦,如果梦见眼前有成群结队的野兽出现,猎人准会信心百倍地去行猎,相信自己一定会大获而归。如果梦见杀牲分肉,械斗场面、藤蔓相生的植物等,就意味着自己这次行猎将遭到野兽的撕扯,或者家中发生纠纷、争斗、死亡等情况。如果梦见日落西山,就意味着这是自己将要在狩猎中结束生命的先兆,或者是死神将降临家中父母、妻室儿女的先兆。凡是梦见上述情况,猎人往往就会放弃行猎,返回家中。

    猎人行猎途中要克制自己的冲动,尽量避免与同伙发生争斗。如果发生争斗,这种争斗就会感应到野兽身上,使自己遭到野兽的袭击而残身丧命,争斗者往往就会因此退出这次行猎活动。如果这次行猎者中遭遇到什么不幸,就会认为是争斗者犯忌所造成胸,争斗者为此要赔偿损失。

    外出的行人如果遇到出猎的猎人要主动避开,千万不能尾随猎人身后,否则猎人会认为你的行动破坏了他对野兽的神秘影响,预示着自己在行猎的过程中有可能从悬崖掉下去的危险,或者是遭到野兽的伤害,或者是打不到猎,这时猎人就会用箭射那个尾随的人,这样就不会破坏猎人对猎物的神秘影响。

    猫头鹰是一种昼伏夜出的飞禽,门巴人却视它为妖异,如果谁在白天听到它的叫声,就预示你不论干什么事情都不会顺利,所以猎人在行猎中忌讳白天听到猫头鹰的叫声,如果在行猎中有什么意外,就会怪罪于猫头鹰。

    狩猎文化中祭祀和制毒都是十分神圣不可冲犯的,在祭祀和制毒时都要进行一系列的巫术活动。祭祀时,人们努力通过献祭、祈祷等温和谄媚的手段,来哄诱抚慰取悦喜怒无常、顽固暴躁、神秘莫测的神灵,换取神灵的同情怜悯,使自己掌握那看不见的神力来为自己行猎服务。制毒时,人们努力通过自己的秘密活动和不停的经咒来增加毒药的魔力,认为毒药之所以毒,并不在于毒药本身,而在于人们的经咒等秘密活动,是人们的活动赋予了它毒。“因为毒药杀人只是由它的神秘力量,而在某些条件下它是可能丧失这种力量的”。④因此,祭祀和制毒都十分虔诚,需要绝对保密,绝不能让外人知道。一旦外人闯入,不管有意无意,猎人都会认为会使自己丧失神力,使毒药丧失效力,是不能容忍的罪过,有时猎人遇到这种情况,甚至会暴跳如雷,与冒犯者发生械斗。但不论如何冒犯者都要赔偿猎人的损失,请求主人谅解。

    二、物禁忌

    物禁忌是指把某些物看作是与狩猎有着某种神圣不可冲犯的因果关系,加以忌讳,主要有以下几种:

    1.忌讳将猎获物的头角抛置山野

    2.忌讳将猎获物的头角送人

    3.忌讳外人触摸悬挂在灶壁上的野兽头角

    4.忌讳将狩猎工具借人

    5.忌讳外人触摸狩猎工具

    6.忌讳外人触摸狩猎灵物(野兽面具等)

    门巴人把野兽头角看得十分神圣,认为野兽头角中存在着神灵,是兽形神的栖身地,充满了灵气,对冒犯不敬的言行非常敏感,因此要求人们遵循一定的禁忌,就能得到相应的结果。如果违背了禁忌规则,将要受到神灵的惩罚,后果对于违犯者来说是不愉快或危险的,因此每个狩猎者自然十分注意自己的行动,尽量谨慎从事,以免承受那种不愉快,甚至是危险的后果。不论在任何情况下,狩猎者决不会轻而易举地犯忌将野兽头角抛置山野,或者当作礼物送人。人们相信野兽头角中蕴藏着那一野兽的灵魂,它可以变成真正的野兽而存在于森林中,对野兽头角的伤害,就会使被伤害的那一类野兽在森林中受到相应的感应。如果把野兽头角抛置山野,就意味着野兽的灵魂被抛弃了,猎人就再也得不到野兽的感应,得不到懒以生存的生活资料,而无法获得可靠的生命保障。因为被抛弃的野兽灵魂会遭到森林魔鬼的伤害,变得无家可归,被伤害的野兽灵魂就能获得神灵的怜悯,会在神灵的引导下,找上门来,对猎人施加报复,让猎人生病,或者打不到野兽。如果猎人把野兽头角当作礼物送人,也是犯忌的行为,因为你把野兽的灵魂不当灵魂,视作礼品送人,就是对神灵的极大亵读,由此而使兽形神的灵性遭到伤害,从而失去陪伴你行猎的兽形神,你的福气便转移到你所送的那人身上,使你今后的行猎随时都处在无法预知的危险中,烦恼和痛苦将会使你终日惶恐不安。凡是犯忌的人要想重新获得神灵的恩宠和宽恕,就必须加倍地杀牲祭祀,同时进行忏悔。总之,门巴人对神灵的崇拜是虔诚有信的,对其相应的禁忌是严格守信的。在他们离开猎区的时候,不论如何都要把野兽头角(无角的野兽为头,有角的野兽为角)背回家中,敬奉在灶壁上,一为敬奉神,感激灶神的帮助,二为祭祀兽形神,祈祷下次行猎成功。他们自信同类的东西可以通过它们之间内在的灵气而相互吸引。行猎归来,总是要把野兽头角悬挂在灶壁上,就是希望野兽的灵气相互吸引,以便赋予这些野兽头角更多的生命灵气,感应森林中的野兽,驱使它们在猎人下次行猎的时候来到猎人所经过的道路上。当然这些灵气也不会轻易走出来感应森林中的野兽,所以猎人在每次行猎前还需进行一系列巫术活动,并克守禁忌准则,才能把灵气呼唤出来,使灵气布满整个行猎的道路。

    猎人除了忌讳将野兽头角抛置山野或者当作礼物送人外,还忌讳外人用手触摸。如果外人用手触摸了祭祀灶神和兽形神的野兽头角,后果对猎人,或者对触摸者都是不利的。通过触摸便将邪气、鬼魂等带入神圣的头角内,其行为必将感应到主人或者是触摸者身上,给主人或者给触摸者造成灾难,如果主人家随后不论任何人患病或者死亡,该家就会认为是那个把邪气、鬼魂带入头角的触摸者所干,使神灵失去了威力,无法保护他们的安全,让邪气、鬼魂占了上风。轻则,让触摸者烧香祈祷、杀牲祭祀、迎请巫师驱邪,为受害者赔偿损失;重则,发生械斗。如果触摸者患病或者发生意外,那就是自己的行为遭到了被触摸的保护神报复,或者是那家主人经咒所致。这时触摸者就必须虔诚地祈祷祭祀,洗刷罪过,请求神灵的谅解,收回灾难。

    狩猎的最基本的物资设备就是狩猎工具,深信万物有灵的门巴人认为,不论什么工具都存在着灵性,灵性能够在一定的情况下赋予工具神力。通过巫术活动,如杀牲祭祀时,将牲畜的血毛等弄些在工具上,能增加工具的神秘力量,具有强有力的杀伤力和命中率,而且还能增加工具的魔力,使蕴藏在工具中的神力充分发挥出来,阻止野兽逃跑,让它们撞到自己的投射物上,成为猎人手中之物。所以猎人对其狩猎工具十分爱护,忌讳他人触摸或借给他人。如果猎人将自己的狩猎工具借人或者遭到他人的触摸之后,万一在行猎过程中,因运气不好没有发现野兽,或者因自己投射失误没有杀伤野兽,猎人均会认为那是自己将工具借人或者遭人触摸所致。这时猎人就会相信,如果继续再使用那已经丧失神秘力量的工具,行猎就永远不会顺利,永远不会获得成功,那怕就是获得了成功,也会怀疑那成功的原因,甚至还会因此增加猎人的恐惧心理。

    狩猎灵物(野兽面具等)并不是人们心血来潮随心所欲制造出来的,而是依照神的意图,用某种神圣的树木雕刻出来的。诸如现在供奉在猎人家中或者寺庙内的猪、狗、牛等动物面具,就是狩猎灵物(图腾)的实物遗存。⑤这些灵物都具有神灵一般的神圣力量。人们只要将这些灵物供奉好,或者在行猎时披挂在自己身上,就能实现他在狩猎过程中想要做的任何一件事。因为这个灵物能对他所要做的事情施加神秘影响,由此而支配森林中的野兽,以出现成群结队他所需要的那一类野兽,并且能保护猎人的生命安全,使之不受野兽的侵害,还能引导猎人走出迷途,满载而归。但是灵物是不能让外人乱摸的,否则就会失去上述好处,使灵物丧失神秘力量。   (三)禁忌的作用

    门巴族狩猎文化中禁忌习俗的作用,表现在狩猎活动中只有一点,那就是获取神灵赋予的神秘力量。“在狩猎中,一切不是决定于猎人的灵敏和膐力,而是决定于神秘的力量,是这个神秘的力量把动物交到猎人的手里”。⑥这种观念在笃信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的门巴人中世代相袭,成为一种较为稳定的思维模式,支撑着他们的认识领域。要想获得神秘力量,门巴人认为离不齐巫术,巫术能够影响、感应、取悦神灵,赢得神灵的同情怜悯,赋予人类神秘的力量。但是这种力量并不稳定持久,往往因人们极小的疏忽或冲犯而丧失,一旦神秘力量丧失,就会使人类失去一切而处于极端的危险中。因此,就要求有相应的规约来维护神秘力量,使之持久稳定,这便是禁忌。

    门巴人为了获取神秘力量,以确保种族的兴旺、狩猎者与狩猎成果的安全,就要求人们严格地遵循狩猎文化中所产生的禁忌规约,切不可在神灵面前妄自菲薄,三心二意或者恣意妄为,否则就会遭到神灵的惩罚。门巴人相信只有维护禁忌的尊严,笃信禁忌的威力,才会获得神秘力量。所以,门巴人对待任何自己认为与狩猎相关联的举动或事物都十分小心谨慎,决不因某种贪图、欲望、享受的诱惑而犯忌越轨,始终勒住内心的冲动,使禁忌规约贯穿整个狩猎活动始终,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力,满足神灵喜怒无常的内心需要。这样人们就可以从神灵那里获取神秘力量,有效地进行狩猎活动,永远在行猎活动中安然无恙,获得巨大成功而满载而归。因此说,禁忌的作用就在确保神秘力量的获取而不丧失。

    综上所述,狩猎文化中的禁忌习俗,是基于门巴族狩猎社会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习俗文化。它是门巴人对无法解释的大自然给人们造成的种种灾难或危险的未知原因,所采取的一种消极防范措施,并赋予了禁忌不可动摇的威力,让人们笃信和遵循,以此来获得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正如恩斯特·卡西尔在论及巫术与宗教时说:“即使在最早最低低的文明阶段中,人就已经发现了一种新的力量,靠这种力量他能够抵制和破除对死亡的畏惧。他用以与死亡相对抗的东西就是他对生命的坚固性、生命的不可征服、不可毁灭的统一性的坚定信念。甚至连图腾崇拜也表达了这种对一切有生命存在物的共同体的坚定信念——这个共同体必须靠人的不断努力,靠严格履行巫术仪式和宗教仪式来维护和加强”,⑦狩猎文化中的禁忌也是如此,它体现了门巴人对大自然独特的看法和认识水平,以及迫切要求战胜那既令人恐惧和敬畏、又令人渴求得到大自然神秘力量的强烈目的,同时也积淀着、投射着门巴人向自身还无法控制和支配的大自然争取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渴求自由权力的深层文化心理。

    注释:

    ①见庄锡昌、顾晓呜、顾云深等编《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P159

    ②见中村元著,吴震译《比较思想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P211

    ③转引卡西尔著,甘阳译《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这P136

    ④⑥见刘维—布留尔著,丁由译《原始思维》,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P60,P228

    ⑤见作者《孤岛狩猎文化中的图腾,面具与巫术》,《西藏艺术研究》1990年第四期

    ⑦见卡西尔著,甘阳译《人论》P110

    作者简介:姚兴奇、男、28岁。1987年毕业于西藏民族学院中文系,系西藏民俗文化学会会员,曾发表《孤岛狩猎文化中的图腾、面具与巫术》等论文数篇。(本文作者现在人民银行拉萨市中心支行工作)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