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旅游伴侣 > 出游攻略

甘南博峪采花节风俗

2015年03月21日 11:22    来源:西藏民俗    记者 常清民
分享到:    

  五月山花百里香,

    姑娘采花上山岗。

    天色晴得水一样,

    云彩白得像绵羊。

    五月正是百花争艳、群芳吐蕊的时节,一年一度的甘肃甘南博峪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采花节,如期而至。

    称其为博峪藏族是因为它在一些方面有别于青藏高原的藏族,近似于四川九寨沟地区的白马藏族,但又不完全一样,它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服饰和生活习惯及生活方式。由于地域偏僻、远离都市,加上交通不便,知道博峪藏族的人很少,能够亲眼目睹这个民族风采的人就更少。这是一个神秘的民族,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和民风民俗。

    一、一个古老而美丽的传说

    传说很久以前,博峪山谷的一个庄子上住着一家老俩口,膝下有六个女儿,家境贫寒,日子过得艰难。

    初夏的一天,按规矩该最小的六妹子上山采撷山花、药草,医治全家人的病疼。由于下山时不小心,摔伤了腿脚,六妹疼痛难忍,伤心地哭着。这时山坡上走下来一位仙女般的姑娘,从背篓里取出草药,在六姑娘的伤口处敷上,很快就不疼了。老俩口为了感谢这位姑娘,就收下了这位没有爹娘,名叫“达玛”的姑娘,并认她做第七个女儿。

    达玛姑娘能歌善舞、心灵手巧,品质高尚。每天侍奉二老、纺线织布、耕地播种,勤快又麻利,她织的“塔九”花带,五彩缤纷、无人能比。

    达玛率领六姐妹,踏遍博峪的山山水水,采花寻草,配制药方,治愈了人们的许多疾病,山乡的百姓无限爱戴这位达玛姑娘。

    一天,七妹上山采药时,忽然狂风大作,黑云翻滚,雷雨交加,暴雨倾泻,大地一片恐怖。七妹被一股狂风卷起,重重地摔下了万丈深渊……

    博峪的百姓为了永远纪念不畏艰险、救死扶伤,为乡亲们解除病痛的达玛姑娘,在每年夏季山花烂漫的时节,在冠以七姐妹名字的山岗,爬崖涉涧、采花寻草、植树采药,并以歌舞来迎接七姐妹吉祥魂灵。久而久之成了博峪人民的一个风俗节日。

    二、别具特色的本民族服饰

    博峪是甘肃甘南舟曲县的一个乡,地处秦岭山地,岷山山系呈东南——西北向贯穿全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白龙江谷地海拔1200米以上,其南北两侧的高峰,可达4000米以上,其中羊布果海拔高4213米,青山梁海拔高4504米。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山峦重迭、山高谷深。

    这里地形复杂,高差悬殊,气候变化无常,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野生植物1300余种,珍稀树种50多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金丝猴、苏门羚等30余种动物,真可谓风水宝地。

    五月初五,一个个身着本民族服装、打扮得犹如天仙般美丽的姑娘,一夜之间撒满了博峪村庄的大街小巷,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尔玉是房东的宝贝女儿,今年18岁,长得如达玛花一样美丽,今天她也要和衬里的姐妹们一起去采花。母亲很早就准备好了这一天穿的衣装,已经放在柜子里许多年了,起床后由母亲和亲友为她穿戴上身。我有幸目睹并记录了全过程:首先,给尔玉姑娘头戴用彩带束扎层层折叠的方形黑布帕,名叫“勤西”,它长3米,宽70公分,折叠成约35×36公分大小的九层的方形布块,用白织花丝线带子从头项缠压,状若一片板瓦,别具一格。头饰为“碎辫子”发型,将长发梳成几十根细碎辫子,续接用纯黑牛毛线编成的300余根辫子,长达4米,再将辫梢拧成形如“牦牛尾状”,以尖头插入后腰带里,使腰际高高隆起,但非常漂亮。服饰独特而美观,她内着白色衬衣,胸前系一件边长60公分的正方形裹兜,上角齐颈处是黑色布衣,缀22公分宽的红色排珠。外着一件无领、对襟宽袖蓝色长袍,袖口较宽,约30公分,边缘镶嵌氆氇,印有牡丹、芍药等花卉图案。袍外罩一件朱红或蓝色花边绫缎坎肩,腰系红色腰带和白布衬底的花格织带,两胯各垂吊一束30厘米红色带玉珠穗子。胸前佩戴一直径26公分的银盘名叫“欧斗子”,上有八宝吉祥图案。下身着大红或紫红裤子,脚穿红色布鞋。最后再在膝盖以下打白色绑腿,就算穿好了全部的节日衣装。

    最令人陶醉的是在棣缀的由300根辫子组成的大辫子,展开足有4米长,又黑又粗,就象是黑色大瀑布,特别迷人,据考查,我肯定这种黑色大瀑布发型装束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非常罕见的。

    三、采花节上的“花儿”

    “花儿”是许多地区少数民族的一种歌唱形式。博峪藏族群众也尤为喜爱这种歌唱形式,特别是在采花节期间,更是将这一歌唱形式的独特风采发挥得淋漓尽致。

    早上,姑娘们出发去采花,全村的男女老幼都来送行,用“花儿”把她们送到村口,并祝愿她们一路平安顺利归来。姑娘们也要用“花儿”表示她们克服千难万险,采回花来,献给亲人们的决心:

    再大的山也要翻过去,

    挡路的石头全踢开。

    欢欢喜喜上高山哟,

    拼命也要把花儿采回来……

    采花路上,姑娘们又用对歌的形式唱起“花儿”,一问一答,相互盘根、饶有兴味:

    什么东西叫天明?

    什么东西怕天明?

    公鸡勤起叫天明,

    母猪懒睡性天明。

    啥时驾牛犁地哩?

    啥时安根下种哩?

    清明驾牛犁地哩,

    谷而安根下种哩。

    一路行走一路歌,山花满坡歌满坡。快到达玛花盛开的地方了,山花越来越多,姑娘们的歌声也随之进入了一个花的世界:

    什么花开朝上哩?

    什么花开朝下哩?

    什么开花不结果?

    什么结果不开花?

    达玛花开朝上哩,

    知母花开朝下哩。

    构骨开花不结果,

    桑树结果不开花。

    午后,姑娘们采满了达玛花后陆续下山了。在返回的路上,又用怀念的歌声向达玛姑娘告别:

    百样花儿采齐了,

    把达玛姑娘丢下了。

    明年百花开圆了,

    我们到时又来了。

    碧绿的草坡留给你,

    鲜艳的花儿陪伴你。

    含着眼泪离开你,

    明年今天再看你。

    下午日落时,姑娘们临近村头,只见她们的全身都是花,有头圈花、辫圈花、项圈花、臂圈花、胸圈花、手携花、背着花,个个都成了花花姑娘。村口边盼望已久的人们,立刻鸣枪致意,上前问候对歌:

    你们上山雨打了

    衣服被刺挂破了

    手心手背碰伤了

    脚被石坎撞病了

    雨点没有打,

    衣服没有破,

    手皮没有伤,

    平平安安回来了。

    之后,姑娘们来到村寨每一家的门口,将采来的吉样达玛花送到他们的手中,家家户户门前“花儿”如潮,此起彼伏,响成一片:

    鲜花吉祥成什么?

    悬崖吉祥成什么?

    汩汩泉水成什么?

    鲜花吉祥成硕果,

    悬崖峭壁成仙洞,

    汩汩泉水成良药。

    高山吉祥可采来?

    森林吉祥可采来?

    六畜吉祥可采来?

    人间吉祥可采来?

    高山吉祥采来了,

    森林吉祥采来了,

    六畜吉祥采来了,

    人间吉祥采来了。

    夜幕降临,村里村外,到处芬芳,香气怡人,年轻的姑娘们围着篝火翩翩起舞,跳起了本民族独有的“乐乐舞”,在嘹亮的“花儿”声中,例行歌舞“歇场”,她们时而轻轻地缓步漫舞,时而旋风般的疾驰旋转,将采花节的气氛推向高潮。

    这一晚,全村男女老幼相聚在一起,畅饮采花吉祥酒,共食全村团结大盘肉,欢歌豪饮、通霄达旦。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