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的故事
1954 年1月,郭凤翔等19名老一辈气象工作者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为了巩固祖国边防,毅然地走向高原,走向世界屋脊腹地的藏北高原。他们从四川甘孜出发,绕经青海,爬冰卧雪,风餐露宿,身背百叶箱,肩扛氢气缸,徒步4个月,于5月份到达那曲,7月份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高的气象站——黑河(那曲)气象站。时至今日,那曲气象整整走过了50年的辉煌岁月。让我们远记住这些藏北气象事业的奠基人——郭风翔、林淑君、谭绍官、黄天锡、寿宗难、陈金水、夏吾……是他们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第一次采集了第一份藏北高原无比珍贵的气象资料,是他们向全世界发出了第一份准确的藏北高原气象资料,也是他们凝炼了藏北气象人的精神。1956 年7月转为地方建制,这为藏北气象事业的发展拓宽了空间。随着西藏经济建设的发展,在中央气象局1958 年广西桂林全国气象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依靠全民办气象,提高服务质量,以农业服务为重点,组成全国气象服务网”的方针指导下,开始了藏北气象服务工作,明确了气象事业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从此以后,藏北气象事业的发展同全国形势一样,经历了一段艰难而曲折的历程。藏北“新气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后,在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中国气象局西藏气象工作会议精神指引下,藏北气象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气象现代化建设水平突飞猛进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干部职工生活水平逐步提高。“9210 ”工程的建成使用,预警系统建设,拉萨基地的建设,基层台站的综合改善,大气监测自动化建设等等。50年的风风雨雨,藏北气象事业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探测手段从过去单一的地面测报到现在的雷达探空、新一代天气雷达、卫星遥感监测;气象科研工作从过去简单的业务探讨到今天的牧业气候区划、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气象现代化建设从过去气象数据通过摩尔斯电报传输到数传单边带传输,乃至今天计算机网络传输,变化之大,可说是翻天覆地。在50年的发展中,藏北气象人始终坚持以气象服务为宗旨,为地方各级政府安排生产,指挥防灾救灾,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了大量科学依据。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