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孚,原名道坞,藏语意为马驹,因县城的地形如同驹而得名。一说,在木雅贡嘎雪山下,有一大一小两匹马在安详地吃草,一猎人见之,发箭射击,大马中箭而亡,小马逃至水草丰茂、没有危险的道孚安下家来,故名。
八美自然风景名胜区概况
八美自然风景区(泰宁风景区),位于道孚县东南,东、北与丹巴交界,东、南与康定接壤,西与我县各卡、木茹、亚卓三乡交交界,处于四川省熊猫生态旅游线(西环线)上,面积2027平方公里。境内最高点亚拉雪山海拔5820米,最低点沙冲河道沙冲乡与丹巴县交界海拔3142米,八美镇海拔3500米。年均气温4.4℃,冬长夏短,日照长,年降水量950毫米,无霜期80天左右,是我州著名的雷击区之一。全区交通便利。农业较为发达,是道孚县的粮仓。洋芋的口感好,是康定、泸定的换种基地。八美的野生菌类名气很大,品种多,以大脚菇(美味牛肝菌)最为著名。八美的八个美是:森林、海子、三景、菌子、草原、泉水、山峦、寺庙。
干尔隆巴河段
河谷宽阔,两岸原始森林保存完好。到农戈山路口处,开始有较为宽阔的草地。秋天,干尔隆巴河谷美极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红杉林显出杏黄,小灌木红红黄黄系的秋叶映衬得更加明快。
姐妹海东南与康定交界处至二道班为茶马古道。这条茶马古道由康定、沿雅拉河至亚拉雪山,沿干尔隆巴河至格达梁子,沿现S303线经八美,道孚进藏。亚拉雪山景区一段路面较宽,保存完好。该处古时因没有驿站,是台站沟地名的由来。行走在茶马古道上,遥想昔日古道的繁华,而今,古道草木深深,寂寞十分。
亚拉雪山
亚拉风景区,地处干尔隆巴河流域,位于道孚县东南,分别与康定木格措、塔公草原相邻,面积158平方公里。最高点亚拉雪山海拔5820米,为康巴大雪山之一。山顶终年白雪皑皑,云雾缭绕,是惠远寺和周边藏民顶礼膜拜的神山。在塔公草原观望,亚拉雪山呈莲花宝座形状;在农戈山上观望,亚拉雪山呈坐佛形象,十分逼真。每逢良辰吉日,雪山端坐于蓝天之下,升起一朵蘑菇状的白云,犹如祭祀的轻烟。
亚拉雪山西侧山脚,有一道高约60米的瀑布。雪山冰川融化的雪水顺陡崖飞流而下,轰轰隆隆,蔚为壮观;雪水顺溪流注入友措。友措方圆1平方公里,由湖边至湖心呈浅黄、浅绿、湖绿、蓝、深蓝色。早上湖面宁静,平滑如镜,景物倒影迷人十分;午后起风,湖面涟漪涌起,阳光照射,满湖碎银。
惠远寺
惠远寺始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惠远寺的所在地实为风水宝地:盆周的山形浑圆,多有柔和的皱折,犹如盛开的莲花;盆地内溪水叮咚,远有森林牧场,近有村舍农田,地势平坦,风景秀丽。解放前,惠远寺在藏区各教派大小喇嘛寺中,是唯一的一座由国家专款建造、维修、供奉香火的黄教寺庙。它曾作为七世达赖格桑嘉措的行宫,享有佛教界“九龙九狮”的崇高尊号而名扬康藏,享誉中外。九,阳数之极;龙,象征皇帝;狮,象征藏传佛教领袖;可见惠远寺在藏区地位之高。
甲洼绒群
十一世达赖的降生之地的确是个祥瑞的地方,那地方在协德乡下村、S303线旁当地人称之为“甲洼绒群”的地方。“甲洼绒群”,意为“达赖的小宫殿”。
八美土石林
八美土石林位于八美镇卡玛村与中古村交界的地方,距八美镇约6公里,川藏公路旁400米处。面积5平方公里,海拔约3500米。土石林的主体是糜棱岩。远古时海底的水成岩随地壳地运动逐渐上升,被力量强大的地应力挤碎,之后又被风雨侵蚀成为今天的样子。它在鲜水河断裂带分布较广,但在八美一带表现得十分典型和集中。八美土石林的绚丽景色,堪与我国南方著名的喀斯特石林景观媲美,但它在地质成因和自然环境方面又是十分特殊。目前,类似的糜棱岩土石林景观在国内尚未见报道,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
龙灯大草原
龙灯大草原坦荡如砥,据说每一年要改变十二次颜色,每一次改变都迷人心窍,美艳无比。春天,草色遥看近却无,珠姆措里有一片水草就迫不及待的眩耀夺目的绿色;夏季,花朵五彩缤纷,繁若群星,开得让人觉得疯狂,牧民就在这个季节里扬鞭赛马,与鲜花一道张扬生命;秋天,山野的红杉林染上金黄,草地渲染出一派暖色,有一些不畏风霜的野花依然绽放;冬日,草色枯黄,牛儿从高山上下来了,草原上依然热闹。
珠姆措
据说当年那里没有海子,只有一股泉水。珠姆常常在泉水边洗头,一日,把一块翡翠头饰忘在了泉水边,第二天取找,翡翠头饰找不见,却变成了一个碧波荡漾的海子,她洗掉的头发就变成了海子中的水草。珠姆措不大,约0.6平方公里,水表澈见底,常有天鹅、斑头鸭等水鸟栖息。湖中有一片篮球场大小的水草,秋日早黄,春天早绿,甚为奇特。
然姑寺
这个红教小寺庙的大殿,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倒是塔楼金碧辉煌,十分惹眼。塔楼的楼上楼下竟然供奉了108尊欢喜佛塑像,楼上楼下各有10尊大型欢喜佛塑像。
勒德学姆神山
勒德学姆神山位于道孚县城鲜水镇南,隔鲜水河与县城相望。山体呈圆锥形,本地人说它象一堆粮食,而外地人则说它象日本的富士山。勒德学姆神山是一座独立的山峰,与四周山脉并不相连,它山形端庄,有如县城的守护神。
道孚民居
道孚民居是道孚县最具地方特色的民族建筑,在道孚县十分普通,以道孚县城鲜水镇东的大片民居为代表。道孚民居俗称崩科,其建筑学名为井干式,又称木楞子建筑。民居的基础多为长方形,二楼呈L形、凹形或回形,四壁多以片石砌墙或用泥土夯筑而成的土墙,建筑的内层结构均以木材为唯一的建筑材料,一般在一楼二楼安装“棒柯”3至5个,既稳固又气派,整座房屋用“棒柯”、“棒勒”装修成主人或客人卧室、贮藏室、经堂、客厅(有的分设汉式和藏式两厅)、厨房、走廊、阳台、厕所。阳台外围墙上均建小型熏烟台,屋顶有经幡塔。顶盖用桦树皮或硬杂木条垫底再铺“阿嘎土”而成,日晒雨淋绝不漏水,经久耐用。屋架门窗外表裸露部分,多以油漆或自制有色土染色,做到防腐防蛀,美观大方。房屋的大小以“空”为单位计数(四魔王之间一空,一空约为25平方米。民居小者十余空,大者达八十余空)。
胜利白塔
1986年7月,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十世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大师视察道孚时,谕示教徒:“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藏区的稳定,不分民族,不分地区,不分教派,共建佛塔,以示祝愿”,亲笔将白塔题名为“朗吉曲登”。佛门弟子遵循大师谕示,劝募四方,集资投劳。1978年奠基兴工,竭尽艰辛,历时4载,耗资百万,1991年落成开光,对外开放。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阿沛·阿汪晋美亲笔题写“发场班禅爱国主义精神”的题辞,以兹纪念。
胜利白塔由位于中央的主塔和24座小佛塔组成,石林结构。主塔高53.24米,基宽28.4米。13层密檩飞檐的空心塔,内设木梯,可攀登至塔顶。主塔正面向东,设讲经台;南、北、西三方环绕24座造形优美的小佛塔。大小塔均呈宝瓶状,大塔高大奇伟,小塔玲珑俊俏,极具民族特色。
灵雀寺
灵雀寺位于县城内,紧靠县城西北尼措山脚,寺名由地名尼措音译得名,藏名意为阳海寺。清康熙元年(1662年)由伙却吉·昂翁彭措所建,是甘孜藏区“霍尔”十三大寺之一。全寺占地约七百余亩,寺分大雄宝殿、金佛殿、小经堂、护法神庙、辩经堂、存经库、文物室及喇嘛住房等。主要建筑为一座三楼的大雄宝殿,前段为壁绘甲且德意(四大天王)神像的走廊;中段为供奉宗喀巴大师和可容一千二百余喇嘛诵经的大经堂;后殿塑有高约十米的吉村便巴大佛像一尊。二楼有供奉大小金佛百余尊的金佛殿,其中足乌释迦牟尼、甲呷下热马和夺吉穹三尊金佛最名贵。三楼没有铜质镀金的色村降村、图拉等宗教饰品。整个大殿的建筑体现了民族形式、宗教特色的独特风格。外型严肃庄重,宏伟壮丽,内堂雕刻精美,塑绘逼真,庙内鳞次栉比建有喇嘛住房五、六百幢,使整个寺庙背山面水,形成一个阶梯式的建筑群,四周围以高墙,设山门四道,宛若一座城镇。
玉科大草原
玉科大草原所在地为道孚县玉科区。草原面积大,十分平坦,间以森林,十分迷人,是极为罕见的天然画卷。“玉科”一词藏语意为“玉石”,因该区域内海子山附近有一高山湖泊云祝措。全区气候寒冷,常年平均气温3.9℃,最高28.3℃,最低-25.6℃。平均海拔3715米。地形为狭长谷冲积盆地,有大小山脉20余处,均为大雪山脉支条,河谷两岸的七美隆巴山与七格隆巴山纵贯全境,两河由南向北流贯全境,下游于维它乡汇合成玉曲河,下游经阿坝州卓斯甲而注入大渡河。境内森林面积达20余万亩,有红杉、圆柏、高枝柏等珍稀树种,此外还有冷杉、云杉、铁杉、红桦、高山栎、野樱桃、杜鹃等树种。野生药材丰富,有虫草、贝母、大黄、秦艽、雪莲花、羌活、麻黄等。野生动物有雪豹、金钱豹、白唇鹿、藏羚羊、野猪、熊、猴子等。全区景色如画,森林间以草地,夏日鲜花烂漫,美不胜收,有“康巴阿勒泰”的美誉。
云祝措
云祝措不大,很深。早上无风的时候,云祝措波澜不兴,水平如镜,海子山雪峰倒映于湖面,格外迷人。南山坡上有成片的杜鹃,五月杜鹃花盛开,分外妖绕。湖内的游鱼被当地牧民尊为神鱼,受到严格的保护。每年赛马节前,因喀寺就会用大货车,装上满满一车糌粑,来到云祝措,举行隆重的喂神鱼仪式。当主持喂神鱼的活佛把糌粑洒向湖面的时候,湖面一片欢腾,神鱼纷纷涌到湖面,抢食糌粑,场面十分壮观。
弥勒佛圣山
弥勒佛圣山座东向西,距公路公2公里。圣山形象端庄,安然静坐,仿佛是将双手放于膝头、笑容可掬的弥勒佛。弥勒佛圣山与云祝措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绝妙的图画。
扎巴大峡谷
鲜水河从遥远的康北草原奔腾而下,经甘孜州炉霍县、道孚县,在雅江县两河口与雅砻江汇合。至道孚县鲜水镇鲜水河与纽日河汇合的地方,河床陡然变得狭窄,落差增大,轻歌曼舞的河水变成咆哮的野牛,直向南冲去,冲出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大峡谷来。扎巴大峡谷山高坡陡,河谷深邃,河床狭窄。
臭猪肉
食臭猪肉为扎巴大峡谷居民的特色传统习惯,十分奇特。猪喂肥之后,把猪用绳索套颈勤死,在腹部切一小口去内脏,然后以干豌豆粒,园根块填充腹腔,缝合,再用黄泥糊严切口和七窍,埋入草木灰中。半年之后,草木灰已基本将猪肉中的水份吸干,然后从草木灰中取出,悬挂在厨房的一角,让其进一步腐熟变黄。臭猪肉就象豆腐乳一样,闻着臭,吃着香,肉质细嫩,入口即化。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