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白的礼赞:追念莫卧儿王朝的旧日荣光
关键词:红堡 白陵 世界尽头的清真寺
阿格拉红堡:爱情开始的地方
飞机在凌晨两点到达印度德里机场,半夜的航站楼亮着黄白色的日光灯,有穿着暗草绿色军装的军警来回走动。机场外面大雾迷蒙,深夜的道路两旁漆黑一片,只看到很多低矮的一两层建筑,破旧的房子顶上悬挂着Nokia,Sumsang或Vodafone的大型灯箱广告。高速公路,凌晨四点,有大象走过。
将近5小时的车,将我们从德里带到阿格拉——古印度莫卧儿王朝的都城,我们北印度文化之旅的第一站。在莫卧儿王朝时期,北部印度是印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留下了灿烂的文明。
午后去阿格拉红堡(Agra Faort),是莫卧儿王朝国王与王后们居住过的王城,也是沙贾罕邂逅美丽泰姬的地方。城堡高大整肃,工艺精湛,带着几分时间和宿命的味道。为了平衡宗教关系,那时的国王娶好几位王后,分别来自印度教,回教和犹太教。阿克拉红堡也因此变成三种宗教建筑风格共存的典范,常常见到回教的拱顶门下有犹太教的六角形符号和印度教的莲花图案,风格浑然一体。
红堡的最后面是个用白色大理石建造的伊斯兰风格宫苑,墙壁上所有花草图案都是半宝石的平面镶嵌,这个白色院子是莫卧儿王朝第五位国王沙贾罕度过最后9年的地方。他与泰姬的儿子篡了他的王位,并把他软禁在这座石头房子里。老国王每天站在露台上,隔河望着他大兴土木修建的泰姬陵,直到死去。
阿格拉红堡上空时而有美丽的鸽群飞过,盘旋守护着这个恢宏的王城。
泰姬陵:传说与传说之外的爱情
一早出发去泰姬陵,汽车通往阿格拉小城的街道,虽是清晨却已充满喧嚣。
印度北部城市的样貌和中国南方很多城镇有相通的气息,一切日常生活仿佛在某种湿润、拥挤又热闹的氛围里展开。到处都可以见到卖果蔬的小贩,一大堆湿漉漉的水果堆放在平板车上或者地上,穿着鲜艳纱丽的印度女人围着挑选。虽然在街上更多还是看见闲散的男人,但印度妇女好像并不忌讳抛头露面,常常看见成群出游的纱丽大军。
导游带我们在陵前高大的城门下站定,讲述泰姬玛哈陵的故事。他手指的不远处就是晨光中冉冉浮现的泰姬陵,这个无数次在图像资料上看见的回教建筑近在咫尺,洁白,飘渺,不似真实中的存在,笼着些微的雾气,显得更加神秘。
据说,“泰姬”是那女子的封号,“玛哈”是她的家族本姓,她是莫卧儿帝国第五代君王沙贾罕的表妹,自相遇便决定深爱的女子。一共为他生下13个孩子,因第14次分娩时的难产而香消玉殒。仅仅38岁。
临终,她对沙贾罕大帝提出最后的要求:为她建造一座举世无双的陵墓,并终生不得再娶。他答应了她的要求。在她死后,动用2万人工,花费17年时间,建造了这座举世无双的美丽建筑。泰姬陵有完美的对称结构,和抵抗地震的地下装置,350年不曾改变和毁损。
一段穷尽一生的爱情,代价是所有聪明的波斯工匠和设计师在陵寝建成之后被挖眼断手的残酷,只因为他曾向她保证,世上不会再有与这一样精美壮阔的建筑。时至今日,泰姬陵依旧成为全世界情侣心中的爱情圣殿,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男女在这座洁白的陵墓前凭吊这段已成传奇的爱情。
那种被岁月风霜侵蚀得已经依稀不可辨认的美才是古迹让人心魂恍惚的原因所在。
达加清真寺:世界尽头与天堂口
距离阿格拉40公里的法塔赫布尔•西格里古城有座古老的达加清真寺,建在很高的台阶顶上,红砂石砌成的台阶非常陡,必须把脖子仰到一个可怕的角度,才能看到那扇如矗立在世界尽头般的高大拱门。
台阶周围的情状相当诡异:贫穷的儿童抱着更为年幼的孩子在台阶下徘徊,除了钱也索要笔和洗发水。怀里的孩子光着身子,满身是灰色的厚厚尘土,看不到肤色。很多羊在台阶上遛达,埋头啃四处散落的垃圾。后来听导游说,来这里许下的愿望实现了的信众,就要买一只羊来放养在清真寺外的台阶上。参观和膜拜的人从高大的拱形石门中穿过。整个场景类似“耶稣受难记”这种片子里的场景:虔诚,肮脏,贫穷,热闹扰攘,交错成奇特的气味。
进入拱门之后出现一个巨大广场。左边的白色建筑是伊斯兰教先知达加的墓,传说莫卧儿王朝的第二任君王因为长年膝下无子,某日偶遇了达加先知,先知告诉他将有子嗣,前提是让两位王后住在西格里古城。果然一位王后就怀孕了。为感谢先知,国王为他建了一座清真寺作为陵墓,成为印度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有很多伊斯兰教信众从印度全国各地来到这里膜拜。
浓艳色彩,神像拱门,石头地面夹杂着神性与世俗热闹,这就是印度的样子。
琥珀堡:最奢华的忧伤
建在山顶上的琥珀堡是个有点北非风情的沙石建筑,相对于红堡的华丽,这个城堡显得更具战略性。随处可见拱门套拱门的结构,远空在层层拱门后变成剪影,界限反而带来空阔感。
据说白色大理石的表层下是红砂石或砖石结构。但大理石表层维持了巨大建筑的坚固,光洁,冰凉,几百年前或许也是同个模样。城堡内的房间格局曲折,很容易迷路,有些摩洛哥味道,不知当年有多少宫人,在这里不知世事地消耗了一生。
琥珀堡的镇宫之宝,大概就是镜宫了。琥珀堡里居住着国王和他的十二位王后,国王有时会带着他当晚临幸的王后去镜宫。镜宫里满墙满室的小块碎镜子,其实并非为了实现某种性情趣。镜子的主要作用在于,每当夜晚燃起蜡烛,四壁上的镜面交相反射,整个宫殿灿烂辉映有若繁星。
沙漠王宫的一部分已锈迹斑斑,另外一部份却维持着精美整肃的昔日风采。
城市皇宫:印度最HIGH血拼地
斋普尔旧城曾经被称作“粉城”,据说英国人当年占领印度,一位英国王子要来巡幸斋普尔,听说这王子迷恋粉红色,国王就号召百姓把全城建筑刷成粉红色。
斋普尔的城市皇宫(City Palace),现在改作一个博物馆,展出古代莫卧儿王朝王室穿过的衣物,这里大概能窥到昔日王族生活的一点影子。
城市皇宫前庭里摆着两口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银质大水壶,据说是当年国王去英国的时候,用来装恒河水路上喝的。
但大多数游客来斋普尔,还是冲着它作为北印度商贸集散地的号召力去的。这里号称北印度的购物城,城市皇宫前面的大街上就是斋普尔最大的贸易市场。
这里堆满了会让女孩尖叫的丝织床盖、拼布绣线壁挂及桌旗、大象图案刺绣桌布、华丽的金银刺绣靠垫套、各种宝石和玳瑁的盘银丝手镯、镶珠片和绣线的骆驼皮鞋子⋯⋯紫金蓝绿玫红粉红应有尽有。北印度最有特色的商品还包括克什米尔的羊绒制品,各种地毯和披肩,用和泰姬陵大理石一样的材料做的桌椅,都镶嵌着彩色半宝石,做工非常精美。另一个值得收藏的东西是当地人用天然石头颜料绘制的图画,镶在象牙粉做的小框里,以古代国王和嫔妃的故事为主,极其精细华美。
沙漠王宫的房间钥匙还保持着中古时代的风格。
沙漠皇宫:一个女人的终极印度幻想
关键词:荒镇 驼队 沙漠之夜
被废弃的丝路遗珠
从斋普尔到曼达瓦的公路非常难走,下了大巴,进入沙漠皇宫要徒步走进巷子里去。午后的沙漠小镇非常安静,只有阳光投射在砂石墙上的光影。一个荒漠中的小镇,像在昼夜间就被王公贵族和商旅们抛弃,华丽得不切实际。
所有的建筑都是混合了古印度和阿拉伯风格的样子,明媚的金色阳光带来非常精致沉着的明暗对比。很多房子上都画了大象图案。不知道这些大象已经立在这些墙壁上几百年了,橙色砂石墙壁配埃及蓝窄窗,配色深得我心。
导游顺道带我们参观一些非常精美奢华的房子,内外堆砌很多繁复的装饰。这些高大精美的房屋,很多都是当年富商大贾的宅子,后来管家无良占为己有,最典型的鸠占鹊巢的故事。爬上二楼,导游指着对面拱门形状上方的长条形壁画说,看,那边有性的画,这说明了印度社会的开放。
这个装载着恒河水的大银瓶,曾陪伴印度国王飘洋过海。
睡在沙漠的心脏里
沙漠皇宫是昔日王宫,现在变成酒店。前台所在的厅堂,摆了一些米白色藤编的大圆椅子,放了花团锦簇的布垫子,给客人坐着休憩。旁边空中垂下来的遮光帘子也是一样的花样。早午餐所在的餐厅里挂着白色玻璃罩子大白炽灯,绿色的玻璃窗子非常画龙点睛。古堡石墙经年累月,染上斑驳的黑色,这样反而显得肃穆,有很多年月的气味在里面。
夜幕低垂,骑骆驼返回皇宫吃晚餐。远处吉普赛人在唱歌,灯火升起,沙漠皇宫大门敞开,驼队缓缓进去,把街市的喧嚣抛在斑驳宫墙之外,颇有商队当年的感觉。印度侍应生们在皇宫花园点起盏盏明亮烛台,房间门外回廊上白色的镂刻方墩晚上就亮起来变成灯。没有更多照明,黑暗中一盏一盏连过去,非常美丽。酒店在花园草地上搭了地道欧洲风格的晚宴台子,玻璃杯和银器在柔和的烛光里显得很温暖。
远处的歌声彻夜未绝,据说是当地人在祭拜猴神。沙漠皇宫之夜成为此行北印度的绝唱,极致的风情,以及极致的印度。
斋普尔城市皇宫外的整条街都是很好逛的小店。
Tips
季节:对于印度的大部分地区来说,10月~3月是最佳旅游时节。对于印度的北部山区,比如大吉岭等地,最好季节是3月~8月。
交通:北京和上海均有往返印度德里的航班,大概飞行时间是6个小时。印度国内的交通以公路为主,道路状况很差,特别是北印度地区,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常常花费4-5小时左右。印度的长途大巴只有单冷,空调很足,需自备薄毯防止感冒。
住宿:北印度地区酒店业还是较为发达,像斋普尔这样城市的星级饭店设施几乎与国内无异。较为偏僻的地区如阿格拉也有旧式饭店,不过卫生条件稍差,水是咸涩的。大力推荐像曼达瓦的沙漠皇宫这样有特色的住宿场所,可以体会到纯粹的印度风情。
饮食:在印度不可乱吃东西,乱喝水,路边的食物一律碰不得。酒店会每天提供饮用的矿泉水,不可饮用当地人的水。饮食风格以咖喱为主,佐以各种蔬菜,和薄饼。没有猪肉牛肉可吃,基本只有鸡和鱼的选择。印度的早餐是西式的,茶和咖啡都很有地方特色。
购物:在印度购物一般还是以卢比为主要货币,也有部分地方可花费美金,比如像斋普尔这样的大集贸中心。他们一般很少有美金的找零,所以多备零钞。卢比和人民币的大致比值是5:1,所以一般在他们当地价格基础上除以五就知道折合人民币多少了,非常方便。
印度的特产是大吉岭红茶、香料、丝绸、各种刺绣和针织物品、银首饰和克什米尔羊绒制品,丰俭由人,有各种价位可以选择。
纱丽店里不仅有很多游客光顾,本地妇女也喜欢成群结队出来选购。
印度人百分百浓眉大眼,而且漂亮的小孩子们都很有镜头感。
骑着大象爬琥珀堡,沿途很有君临天下的神气。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