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漓江
徒步漓江是一粒种子,种在五年前桂林之旅的归途。与其说我们怀想漓江,不如说我们怀想与漓江的肌肤之亲。于是便有了对漓江以身相许的诺言。是种子就要发芽,五年的孕育等待,1800个日月星辰的守候,种子是不是已经蕴藉了太多的梦想与期冀?当我们来到兴坪,一粒种子就迫不及待地要破土而出,呼啦啦长成一棵大树。
来之前做了很多攻略,知道以我等体力徒步漓江,与那些真正的暴走驴友是不能相提并论。如鞋城里冬冬小帅哥,竟能在一天之内,从苏州的周庄走到上海朱家角,与神行太保戴宗也就是几步之遥。回来后,单位一位美眉听说我徒步了漓江,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因为当年在桂林读书的时候,她的同学从桂林徒步漓江,走了几天几夜一直走到阳朔。一听就心虚了,仿佛李鬼遇李逵,不敢再提徒步二字。这么说吧,那些行走者是徒步中的真品,我等只能是赝品,而且还不是那种能以假乱真的赝品,是一打眼就能看出来低等赝品。所以说是徒步漓江,即使是漓江精华段,我们也没有全部走下来,只是掐头去尾,走了其中的一部分。这有点像电视里看到的,领导人在仪式上种植纪念树,树坑别人已经挖好,树别人已经植好,领导只象征性地铲几下土,也成了种植纪念树的报道。想想,这比喻也不恰当,我们的徒步虽然缺斤少两,毕竟也是用自己的脚一天辛苦走下来,哪里是扬几铲土所能概括得了的。
计划从兴坪乘竹筏到杨堤,然后再从杨堤徒步回兴坪。这样的计划显示出我们对自己能否在一天的时间内从这端走到那端极没有信心,如果从兴坪开始徒步,走到半路累了,或天色晚了,即便是乘竹筏回兴坪,剩下的后半段怎么办?好比理发,总不能只剃了一半头吧。于是决定先乘竹筏逆流而上一气插到杨堤,一路的景致先饱收眼底,一网打尽。然后开始徒步往回走,走到哪算哪,走不动就乘竹筏回兴坪。集漂流与徒步为一体,鱼与熊掌皆得也。
上午9点,到兴坪码头,没看到事先约好的黄师傅,有筏工凑上来说70元到浪石,比先前与黄师傅讲的价还少,浪石离杨堤也不远,良禽择木而栖,二话不说上了竹筏。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