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似梨花盛开
中华第一鼎
“武广高铁”绝对是交通工具更新线路的典型代表,“长沙、韶山、衡山赏雪”、“武汉黄鹤楼、武当山”等往日无法在两三天内轻松走完的“两湖”行程,由于高铁的开通而轻松实现了。于是,不少旅行社在武广高铁开通的第一天就纷纷组团前往湖南、湖北等地。
南岳衡山作为一个知名旅游景点,也成为高铁旅游的热门目的地之一。2010年元旦的第一天清晨,“南岳衡山新春祈福赏雪”团从花都北站出发,赶在新年第一天欣赏衡山的茫茫雪景,迎春祈福。从事旅游行业的潘小姐,也赶上了这趟新鲜旅程。
看“雾凇”奇观
不过虽说是赏雪团,但潘小姐去时并未看到雪,“即刻调整失望的心情,来放松就放松了,云山雾海也是不错的。”沿山而上,似自己穿梭在云雾中,雾气随呼吸进入身体,是一阵清爽。有一段也是乘坐缆车,能见度很低,只觉得孤独一车是一片安静。潘小姐坦言衡山不如黄山壮观,但在南部来说,它的景观也能称奇了。潘小姐不是第一次来衡山,以前交通没那样便利时她就到过,那时是听别人说衡山的雪景很美。
记忆中的衡山山顶雪花飞舞,银装素裹,山腰玉树环绕,晶莹欲滴,山下则一片青绿,是南国特色的雪景。在山风的吹拂下,可看到满山的树木成了一座座奇异的冰雕,似“梨花盛开”,又似“蛟龙出海”,这就是难得一见的“雾凇”奇观。衡山被誉为“神州最南端的赏雪佳处”。历代众多名人都来过衡山看雪景,其中李白就以“回飙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的传神之笔描绘了南岳的冰雪美景。除了雪地特景“雾凇”,在衡山赏雪景也不能错过72峰银装素裹的震撼景象。潘小姐称,站在祝融峰顶,可远观到周围72峰逶迤千里,气势磅礴。青黛雄壮的山庐,变成了仙宫玉阙,银装素裹,真可谓“银色三千界,瑶林一万重”,具有十分震撼的视觉效果。
此行未见雪,对于本着周末休闲而来的潘小姐来说,也是满足的,“呼吸了新鲜空气,行程安排简单,火车2个多小时就到,感觉就像在广东爬山。”
进香祈福迎新年
潘小姐一行还到到祝融峰进香祈福。人们常说的“寿比南山”中的南山就是指南岳衡山。在衡山万寿广场,他们看到具有世界吉尼斯纪录的“中华第一鼎”。该鼎是中华鼎文化有史以来最大最重祭祀鼎,集“寿”最多、最重,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进香祈福,祈祷健康长寿。祝融殿供奉的就是祝融氏,祝融氏由火神身份而来,同时还身兼福星、禄星。潘小姐称,雪中的祝融庙会是另一番景致。它宁静而庄重,大雪给它平添了一份傲然世外的肃穆景象。殿前的焚宝炉里,各路香客敬奉的功德在“剥剥”地燃着,每到新年,这里就聚集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祈祷为家人、为自己新年带来好运气。
衡山云海奇观
宁静而庄重的祝融殿
雪中看日出
作为衡山的最高峰,祝融峰附近寺庙林立,景物各有千秋。在祝融峰南面的上封寺山后有个观日台,是欣赏衡山日出的绝佳之处。衡山的日出具有多变性,在晴朗的日子里看日出与冰天雪地看日出,各具特色。如若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看日出,则可看到东方一片灰白的天空,渐渐地出现了微微的鲜红色,接着一道道光芒喷薄而出。当曙光洒向大地,青山绿树遍披金色的彩衣时,让人感受到希望与惊喜。而雪后的衡山再看日出,感受到的更多是震撼与惊叹。
听说,衡山冬季会是“雾凇”遍地,天地一片白茫茫。若是一轮红日从白色的地平线下缓缓滑出,照射在晶莹的白雪之上,反射出一道道金色光芒。远观72峰都笼罩在一片奇异的金色光芒之中,与铺天盖地的晶莹雪白形成强烈的反差,让人从内到外都被自然的神奇所折服。
山珍炮制斋宴
来到衡山,除了赏美景、祈福之外,还有一样是不容错过的,那就是衡山有名的美食。作为佛教名山,衡山美食自然以素食为主。虽为素食,但经过千余年的发展,技艺日臻精巧,早已由一般素食发展到高级斋宴,各大寺庙和饭馆均擅长制作。
南岳有名的美食很多,如素食豆腐、鱼头豆腐、衡阳荷叶包饭、玉麟香腰等。其中,最有名的当数南岳斋宴。南岳斋宴是用各种素菜仿制与荤菜同名的酒席,主要原料是本地所产的山珍和四时瓜果蔬菜,如湘莲、菌类、竹笋、红白萝卜等。斋宴通常有一品香、二度梅、三鲜汤、四季青、五灯会、六子连、七层楼、八大碗、九如意、十样景。不论是在衡山景区还是市区,都可吃到这些口味独到的素食。潘小姐一行选择在衡山山脚享用了美食。
Tips
交通:可选择武广高铁,由广州至衡阳衡山大概1个半小时。
住宿:山腰有宾馆,如果想看祝融峰日出建议住在这里,十分方便。其他则可选择住在山脚的南岳镇,还可顺便逛逛这个古朴小镇。这里住宿较为实惠,镇上也有准四星级的宾馆,选择比较多。
备忘:强烈建议穿上防水的衣物和鞋子,在山脚记得买草鞋。此外“摄郎”们记得带够电池,衡山较冷,电池不耐用。不妨穿鲜艳的颜色,拍照好看也容易辨认。
其他行程:衡山一天可以游览完毕,如果时间充足还可以前往长沙,参观岳麓山、湖南大学、马王堆汉墓等地方。还可去长沙人气最旺的坡子街品尝当地美食。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