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旅游伴侣 > 出游攻略

拉普兰夏日冬国:春天可以有很多种

2015年03月21日 11:22    来源:人民网    
分享到:    

    简要内容:据说圣诞老人住在拉普兰森林中谁也不知道的地方,不过在罗凡涅米以北8公里,他拥有自己的办公室和邮局。这里每年收到50多万封来自世界各地的邮件,在2008年,有8000封寄自中国。而去年春天,圣诞老人用11种语言回复了45000封信。

    在4月时节,身陷北极圈以北200多公里拉普兰地区及膝的大雪中,才知道春天的定义可以有很多种。尽管这个叫Kakslauttanen地方的白天气温已经达到了零上5度左右,但道路两边的积雪仍然没过了膝盖,在山野上走路如果不小心跨过了道路的边缘,就会戏剧性地滚入雪中,但就像是掉在一张蓬松的羽绒被上,绝对不会受伤。

    30多年前在这里开设第一间度假旅馆的Jessi Eiramo的小女儿Sonia从去年开始接手父亲的生意,她身材高大,皮肤白皙,典型的北欧面孔,从头到脚都穿着COLUMBIA、SALOMON这样的户外服装品牌。“这就是拉普兰的春天。”她开心地说。这真有点讽刺,我们当时正穿着笨重的羽绒服和雪地靴,用绳子拖着放在简易木板雪橇上的行李,在雪地上费力地前行。“春天?我还以为这里只有白雪冰封的冬天和极昼带来的短暂夏天呢,春天和秋天一定非常短暂吧?”我边拖着行李翻爬雪坡边问,“是的。”她说“但你看现在的阳光,这就是春天。”此时已经是晚上8点多,但天空却挂着好像北京下午三、四点的太阳。

    “我去年去过北京。”在奥运会之后,我不止一次地听到外国人自豪地说出这句话,“你几月去的?”我故意问,Sonia想了下说“4月”。“北京的4月可和这里的完全不同。”我说。Sonia笑着说,“对,好热。”


    尽管天气仍像北京的深冬,但三四月是来拉普兰地区最好的季节,日照时间增加,天气转暖,却仍然可以看到白雪皑皑的北国风光。每个来拉普兰的人都有自己的理由,比如欧洲人来滑雪、日本人来看极光(他们相信极光能带来好运、)、也有北美的艺术爱好者来看冰雕雪塑……至于我,最初的想法就是体验冰天雪地。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肤浅的想法,我以为踏足北极圈以北200多公里的及膝大雪、呼吸极度冰冷的空气就可以让我在人生的记事本上写上一笔,事实是,还有更值得去做的事。


    芬兰浴中体验的北极光阴

    Sonia带我来到了号称世界上最大的烟熏桑拿房,这里的3个房间最多可以同时“蒸”100人。总有亚洲客人疑惑地问Sonia,蒸桑拿到底要不要穿泳衣或者裹浴巾?是不是男女分开?会不会见到陌生人?“你最好不要穿浴袍,只在必要的时候裹上浴巾遮体,”Sonia说,“这好比在中国,你不可能让大夫把火罐拔在你的T恤衫上。”大部分桑拿房是需要通过酒店免费预订使用的,这样可以避免见到陌生人,至于要不要男女分开,那完全取决自己了。

    我在桑拿房里坐了几分钟后,同行的朋友在木炭上交了一大勺水,“你觉得这很热?要知道在芬兰,人们举行桑拿大赛,而这个不过是开始的温度——也就110度吧。”她继续大谈以前芬兰女人是如何在桑拿房里生孩子的,很快我就在木屋待不下去了。


    此时Sonia鼓励我跳入室外的冰洞。“去吧,每个芬兰人都喜欢,他们从婴儿的时候就这样,这样你就经历了最正宗的芬兰浴!”我套上事先准备的羊毛袜子,裹着浴巾一路小跑了30多米(期间要下几个台阶、过一条小路和一座小木桥),来到积雪覆盖的湖面上。看着狼狈的友人在浸入带着冰碴儿的湖水之后,冒着热气跑回桑拿屋……它比想象中的可怕,因为你只要伸个大脚趾搅搅那湖水,冰冷足以让你退缩100步;可当你一鼓作气将蒸透的身体浸入湖水,就会意识到身体的寒冷远远不及那一波涟漪带给脚趾的刺激,之后,整个身体就好像有无数个小针扎似的,但不是寒冷,而是开始发热。

    即使在我将身体整个浸入冰冷的湖水中,并且欲罢不能地尝试了第二次、第三次之后,我还是不理解为什么人会对这种冷热交替的极限如此上瘾?也许这能证明那些极地探险家们热衷于挑战身体极限的原动力。但就在这一蒸一跳之间,我用几秒钟的时间体验了芬兰一年里的极端季节:这里有超过6个月的冬天,其中6个星期为极夜,最低温度可以达到零下20多度,当然这里也会有6个星期的极昼,太阳始终在地平线上平行位移,冰雪消融,万物生长,最高温度在零上20多度。如果你能忍受这一冷一热的对比,相信你就能忍受拉普兰一年的时光。当地人说“如果能在拉普兰过上三个冬天,就能在这里生活下去。”由此可见,芬兰浴一次也是不够的。


    玻璃穹顶下的时差梦

    第二天,在清晨4点中醒来,绝不是这个玻璃穹顶客房的错。我们住在隐匿于林间的IGLOO度假村,但就每个IGLOO的客房来说,它实在一点儿也不隐匿:这种全透明的房间像半个玻璃罩扣在雪地里,随着积雪的深浅而不同程度地露出地面。这个季节,从早上4点到晚上10点都不需要点灯。客房里的陈设非常简单,两张柔软的电动床和一个只有马桶和迷你洗手池的卫生间。客人趟在床上,仰望天空,可以看到360度的穹顶空间,稍稍起身就可以看到其它的客房。据说,这是看极光最好的地方,每年出现极光的概率超过200天,但由于临近春天,太阳光的照射益强,北极光也就不明显了。不过,我反而更喜欢清晨4点的北极朝阳。

    Sonia说,父亲Jessi Eiramo几年前设计这种房型的原因,完全是回忆起30年前他在这里度过的第一个夏夜。那个时候他睡在帐篷里,没有水源也没有电力,他整晚透过帐篷的纱帘天窗欣赏着夜色,于是他想能不能建造一个像萨米人帐篷那样的客房,可以透过露天的穹顶欣赏极光夜色。现在的IGLOO使用的是一种独特的芬兰玻璃,它可以透过电力发热,不仅可以让房间保暖,还可以保证落在穹顶上的雪迅速融化,不妨碍视野。

    离IGLOO不远,还有一种传统的拉普兰木屋。这座原本建于1936年的拉普兰木屋是Sonia父亲从距此200公里的东北方移建过来的。那是二战时期,芬兰和德国结盟与俄罗斯交战,很多原本住在那里的人就搬走了,因此留下了很多木屋。房屋里摆满了代表拉普兰人生活的器具,墙上挂着又长又宽的木头雪橇(4500年前,滑雪运动在拉普兰地区发明);屋角挂着芬兰人传统的草编装饰品;南方原木设计制作的风格独特的家具……“这幅画原本就是这个房屋的,原来的主人把它卷起别在屋顶的横梁上。”Sonia指着卧室床上方挂着的一幅一千零一夜壁画说。


    有些人总是对北欧地区的冰雕雪塑感兴趣,如果它们赶不及去雪城堡,这里也有很多雪雕木雕。每年夏天,Sonia都会邀请来自世界的雕塑家在度假村待1周的时间,酒店提供住宿和餐饮,请他们在这里创作木雕并将艺术品留在这里。去年夏天,他们邀请的艺术家制作了8个雕塑,其中还有一个是在柏林学习的中国人。至于冬天的雪雕,当天气在12月底变得足够冷,他们就将河里的冰(约80厘米厚)切割成冰块然后运上岸,女设计师和两个男助手要花费2-3周的时间,才能搭建好冰雪教堂。这里每年要举行超过70个婚礼,新人们选择在雪地、木屋或者户外举行婚礼,他们乘驯鹿到教堂,然后举行一个简单的晚宴。“仪式相当简单,”Sonia说,“他们中98%都是外国人。”

    萨米族人的现代生活

    温暖的桑拿房和清透的IGLOO玻璃屋美妙极了,但我意识到这样的旅行似乎还不够,我想接触北极圈内更真实的生活,比如生活在伊纳里的土著萨米人如今过着怎样的生活?


    就在去SIIDA博物馆的路上,司机一路放着萨米人的传统圣歌YOIK。这种不固定曲调的哼唱是萨米人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在这盘混合的YOIK音乐碟片中,我们还听到了摇滚版甚至说唱版的YOIK。旅行宣传册上的萨米人,穿着打扮好像中世纪的人。但我很怀疑,应该不只有他们的音乐和全球化发生了混音吧。

    在萨米语里,SIIDA是小村庄的意思,SIIDA博物馆可以向游客讲清错综复杂的萨米人的生活。历史上,萨米人是芬兰和大部分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最早定居者,与北极圈内的其他人种相同,比如因纽特人,萨米人是欧洲人种,历史上由于各种侵略力量被驱赶到北方。萨米人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就像北美和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土著人,这个问题在世界各地总是存在。53岁的DOMI能说的萨米语不超过5个单词,因为过去政府不允许他们学习萨米语。“我的祖辈们过着游牧的生活,不过现在,萨米人都住在现代的房屋,过现代生活了。”


    现在,每5个萨米人中仍有1个在放牧驯鹿。无论你在路边,还是野外看到的任何一只驯鹿,它们都是有主人的,尽管这些驯鹿在一年中的大多数时间是自由的,但它们仍是半驯养的。在食物匮乏的寒冬,它们依赖于驯养者准备的干草作为食物。博物馆向游客详细介绍了驯鹿放养的复杂性:萨米人不吃蘑菇,因为那是驯鹿的食物;每个驯鹿的角都有个凹口,用于代表它属于哪个主人;在六七月长出的驯鹿角不仅有绒毛还很柔软温热,它们一天可以长2厘米之多;蚊子可以帮助驯养者将驯鹿驱赶到山顶,以便驯养者给小鹿耳朵做记号;这些驯鹿角上的凹口就是一种语言,如果你能读懂驯鹿的耳朵,你就会知道它主人的家族祖先……在1个小时大开眼界的参观之后,SIIDA让我迫不及待地想投入到大自然中,对萨米人来说,驯鹿是它们最大的经济来源,它的肉质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这样可以弥补它们在整年中匮乏的蔬菜水果营养;皮毛可以用来做衣服和鞋等东西;鹿角和骨头可以用来做刀把和其它的装饰品。

    野外设计屋

    “如果说雪地摩托车代表芬兰人今天的生活,户外自然是芬兰人生活的起点,那么在原始自然和现代生活之间,就是芬兰人的文化脉络。”在我去IDOLI的路上,SIIDA博物馆导游DOMI的话还回荡在我耳边。看来要想理解芬兰的文化,就要回到他们生活的起点——户外,设计也不例外。

    Hanneli和pekka已经在拉普兰地区居住了15年,他们之前在赫尔辛基从事市场广告和时尚方面的工作。5年前,他们将自己最喜欢的几个芬兰设计师的作品收集到他们湖边的工作室,开设了这个拉普兰野外唯一的设计博物馆,接待4-12人的游客团队,并且出售设计产品。


    “之所以取名为Idoli,是因为这些设计师都是我们两个人的偶像。”Hanneli说,Idoli是芬兰语偶像的意思。在开始的15分钟短片中,游客可以看到设计师如何从芬兰的自然中获取灵感:芬兰设计大师Alvar Aalto的冰湖系列源自春天,融化的湖面上仍漂浮着不规则的冰块形状,这设计自1936年问世后从未停产过;Aino Aalto设计的水波纹经典玻璃杯(1932年)原名为BOLGEBLICK,意思是石头扔入湖水后泛起的涟漪;Tapio Wirkkala的Ultima Thule系列则表现了积雪消融后滴水的样子……还有设计师以午夜太阳命名的彩色装饰瓶,又或者能够营造出极光效果的不锈钢烛台。整间博物馆面积只有200多平米,上下两层,但却集中摆放了芬兰最好艺术家大约250件作品。“来到荒野的芬兰设计”——博物馆的入口写着这样一句口号,在pekka看来,它既是口号也是选择设计师的标准。“我们选择的设计师都非常接近这个想法,因此不仅仅是我们把它们的作品带到了野外,而是他们的作品中本身就包含着这些元素。即使那些从来没有来过芬兰的人,也可以在这些作品的设计中获得芬兰印象。

    当我凝视着摆在窗前的Aarne手工玻璃杯,透过窗户看到背景中皑皑白雪的原野,我从没有如此深刻地理解到芬兰设计中的纯净与简单。

    梦想的圣诞邮局

    我一路向南,回到北极圈线经过的城市罗凡涅米,在圣诞老人邮局遇到了来自蒙特利尔的Douglas,他从赫尔辛基飞到罗凡涅米,走出机场的时候,他以为自己错误地飞到了南方。“这里比蒙特利尔还要暖和10度!但这里的确是北极圈穿越的城市。”尽管他迫不及待地要继续向北进发,但还是先在邮局给自己的女儿寄上几张圣诞老人卡。“这里肯定每天都像圣诞节一样,如果我的女儿能在圣诞节收到写着‘地球北极,圣诞老人寄出’的圣诞卡,一定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他将明信片投到了红色的邮筒里,而我则选择了写着“today”的橙色邮筒里,这意味着也许在我还没有回到中国之前,我的朋友们就收到了圣诞老人的亲爱邮件。

    据说圣诞老人住在拉普兰森林中谁也不知道的地方,不过在罗凡涅米以北8公里,他拥有自己的办公室和邮局。这里每年收到50多万封来自世界各地的邮件,在2008年,有8000封寄自中国。而去年春天,圣诞老人用11种语言回复了45000封信。


    在排队去会见圣诞老人的时候,我脑子里闪过一系列问题:芬兰有几个圣诞老人值班?他们如何练习慢悠悠的语速以及可爱的笑声?他们是不是要读很多书才能好像他们游历过世界,并知道每个小朋友的生活……面对圣诞老人的整间办公室,我疑惑重重。一个站在我前面的英国男孩咬着手指问他的爸爸,“那个旋转的钟摆一样的东西是什么?”他的爸爸说,“你知道为什么圣诞老人可以在一天之内去到全世界那么多国家给孩子送礼物呢?因为他在地心依靠这个好似旋转钟摆的飞行器逆地球自转运行。”其实我好想告诉那男孩,这个红袍子的圣诞老人形象,不过是几十年前,可口可乐公司的一个广告形象,之后便风靡全球,成为圣诞老人的代表形象。

    但时间不允许了,我要赶到凯米,在那里像芬兰人一样驾驶雪地摩托车穿越内陆湖直抵波的尼亚湾。那真是神奇的景象,阴霾的天空和白雪覆盖的大地间,再找不出任何一种其他的颜色,这种单调的白色瞬时让我觉得自己渺小得不能再渺小,而远处的那棵松树就是我的目标,在那里,我将登上桑普号破冰船继续乘风破浪。当这艘世界唯一的观光破冰船以自身的重力压碎波的尼亚湾的坚冰前行时,船长说,“在深冬,这些冰用不了24小时就会迅速再次冻结,而且层层累叠,要比现在最初的冰层厚好几倍。”随后又不无得意地说,“不过,我们一样有办法航行。”

    之所以选择在破冰船上结束拉普兰之旅是我想以这种方式像芬兰的自然致敬,几个世纪的拉普兰人就是在这种极端的气候中寻找生存的途径,并逐渐把极端气候带来的挑战转化为像芬兰浴、滑雪、破冰船这样的娱乐。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