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旅游伴侣 > 出游攻略

探访金门:心远地自偏

2015年03月21日 11:22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8月27日清晨,在金门水头聚落,一位老阿伯漫步在古街上。金门历史悠久,古称“仙洲”或“浯洲”,自古有“海上仙洲”“桃源胜景”之美称。远自晋代就有人到岛上开垦,宋朝的一代大儒家朱熹曾在此讲学。金门古厝大多以闽南建筑风格为主,燕尾脊和马脊背式的红色砖房充满地方人文和建筑艺术特色。清末民初用侨汇兴建的洋楼不时出现,也使一片古色古香之中梅花间竹般点缀出巴洛克的浪漫风格。居住在这样的古厝中,感觉时间仿佛也被拖住了脚步,漫步其中,陶渊明的诗句不知不觉地涌上心头:“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新华社记者费茂华摄

    8月27日清晨,在珠山聚落,一个小朋友在一座古厝前的广场上玩球。身后这座古厝是闽南特色的马背脊式建筑,屋顶的正脊成水平线,两端与垂脊衔接之处做成弯曲的屋脊,像是马背,所以叫做马背脊,山墙的马背脊是线条弯曲柔和的曲线,常给人一种张力圆融饱满的感觉。金门历史悠久,古称“仙洲”或“浯洲”,自古有“海上仙洲”“桃源胜景”之美称。远自晋代就有人到岛上开垦,宋朝的一代大儒家朱熹曾在此讲学。金门古厝大多以闽南建筑风格为主,燕尾脊和马脊背式的红色砖房充满地方人文和建筑艺术特色。清末民初用侨汇兴建的洋楼不时出现,也使一片古色古香之中梅花间竹般点缀出巴洛克的浪漫风格。居住在这样的古厝中,感觉时间仿佛也被拖住了脚步,漫步其中,陶渊明的诗句不知不觉地涌上心头:“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新华社记者费茂华摄


    8月27日清晨,在珠山聚落,两个小朋友在一座古厝前的广场上玩球。金门历史悠久,古称“仙洲”或“浯洲”,自古有“海上仙洲”“桃源胜景”之美称。远自晋代就有人到岛上开垦,宋朝的一代大儒家朱熹曾在此讲学。金门古厝大多以闽南建筑风格为主,燕尾脊和马脊背式的红色砖房充满地方人文和建筑艺术特色。清末民初用侨汇兴建的洋楼不时出现,也使一片古色古香之中梅花间竹般点缀出巴洛克的浪漫风格。居住在这样的古厝中,感觉时间仿佛也被拖住了脚步,漫步其中,陶渊明的诗句不知不觉地涌上心头:“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新华社记者费茂华摄

    8月27日清晨,在金门城聚落,一位小姑娘在家门口玩耍。金门历史悠久,古称“仙洲”或“浯洲”,自古有“海上仙洲”“桃源胜景”之美称。远自晋代就有人到岛上开垦,宋朝的一代大儒家朱熹曾在此讲学。金门古厝大多以闽南建筑风格为主,燕尾脊和马脊背式的红色砖房充满地方人文和建筑艺术特色。清末民初用侨汇兴建的洋楼不时出现,也使一片古色古香之中梅花间竹般点缀出巴洛克的浪漫风格。居住在这样的古厝中,感觉时间仿佛也被拖住了脚步,漫步其中,陶渊明的诗句不知不觉地涌上心头:“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新华社记者费茂华摄


    8月27日清晨,一架飞机从金门城的北门上飞过。金门历史悠久,古称“仙洲”或“浯洲”,自古有“海上仙洲”“桃源胜景”之美称。远自晋代就有人到岛上开垦,宋朝的一代大儒家朱熹曾在此讲学。金门古厝大多以闽南建筑风格为主,燕尾脊和马脊背式的红色砖房充满地方人文和建筑艺术特色。清末民初用侨汇兴建的洋楼不时出现,也使一片古色古香之中梅花间竹般点缀出巴洛克的浪漫风格。居住在这样的古厝中,感觉时间仿佛也被拖住了脚步,漫步其中,陶渊明的诗句不知不觉地涌上心头:“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新华社记者费茂华摄

    8月27日清晨,一位当地人骑着摩托车穿过金门城的北门。金门历史悠久,古称“仙洲”或“浯洲”,自古有“海上仙洲”“桃源胜景”之美称。远自晋代就有人到岛上开垦,宋朝的一代大儒家朱熹曾在此讲学。金门古厝大多以闽南建筑风格为主,燕尾脊和马脊背式的红色砖房充满地方人文和建筑艺术特色。清末民初用侨汇兴建的洋楼不时出现,也使一片古色古香之中梅花间竹般点缀出巴洛克的浪漫风格。居住在这样的古厝中,感觉时间仿佛也被拖住了脚步,漫步其中,陶渊明的诗句不知不觉地涌上心头:“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新华社记者费茂华摄


    8月27日清晨,在水头聚落的普仔寺前,村民们在讨论中元普渡的事情。金门历史悠久,古称“仙洲”或“浯洲”,自古有“海上仙洲”“桃源胜景”之美称。远自晋代就有人到岛上开垦,宋朝的一代大儒家朱熹曾在此讲学。金门古厝大多以闽南建筑风格为主,燕尾脊和马脊背式的红色砖房充满地方人文和建筑艺术特色。清末民初用侨汇兴建的洋楼不时出现,也使一片古色古香之中梅花间竹般点缀出巴洛克的浪漫风格。居住在这样的古厝中,感觉时间仿佛也被拖住了脚步,漫步其中,陶渊明的诗句不知不觉地涌上心头:“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新华社记者费茂华摄

    8月27日清晨,一辆出租车经过金门城聚落。金门历史悠久,古称“仙洲”或“浯洲”,自古有“海上仙洲”“桃源胜景”之美称。远自晋代就有人到岛上开垦,宋朝的一代大儒家朱熹曾在此讲学。金门古厝大多以闽南建筑风格为主,燕尾脊和马脊背式的红色砖房充满地方人文和建筑艺术特色。清末民初用侨汇兴建的洋楼不时出现,也使一片古色古香之中梅花间竹般点缀出巴洛克的浪漫风格。居住在这样的古厝中,感觉时间仿佛也被拖住了脚步,漫步其中,陶渊明的诗句不知不觉地涌上心头:“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新华社记者费茂华摄


    这是金门珠山聚落一座用古厝翻新而成的民宿(8月27日摄)。金门历史悠久,古称“仙洲”或“浯洲”,自古有“海上仙洲”“桃源胜景”之美称。远自晋代就有人到岛上开垦,宋朝的一代大儒家朱熹曾在此讲学。金门古厝大多以闽南建筑风格为主,燕尾脊和马脊背式的红色砖房充满地方人文和建筑艺术特色。清末民初用侨汇兴建的洋楼不时出现,也使一片古色古香之中梅花间竹般点缀出巴洛克的浪漫风格。居住在这样的古厝中,感觉时间仿佛也被拖住了脚步,漫步其中,陶渊明的诗句不知不觉地涌上心头:“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新华社记者费茂华摄

    这是金门水头聚落建于1931年的黄辉煌洋楼。金门历史悠久,古称“仙洲”或“浯洲”,自古有“海上仙洲”“桃源胜景”之美称。远自晋代就有人到岛上开垦,宋朝的一代大儒家朱熹曾在此讲学。金门古厝大多以闽南建筑风格为主,燕尾脊和马脊背式的红色砖房充满地方人文和建筑艺术特色。清末民初用侨汇兴建的洋楼不时出现,也使一片古色古香之中梅花间竹般点缀出巴洛克的浪漫风格。居住在这样的古厝中,感觉时间仿佛也被拖住了脚步,漫步其中,陶渊明的诗句不知不觉地涌上心头:“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新华社记者费茂华摄


    8月27日清晨,在水头聚落,得月楼(左)和黄辉煌洋楼沐浴在晨曦中。得月楼建于1931年,是警戒和防御盗匪的枪楼。金门历史悠久,古称“仙洲”或“浯洲”,自古有“海上仙洲”“桃源胜景”之美称。远自晋代就有人到岛上开垦,宋朝的一代大儒家朱熹曾在此讲学。金门古厝大多以闽南建筑风格为主,燕尾脊和马脊背式的红色砖房充满地方人文和建筑艺术特色。清末民初用侨汇兴建的洋楼不时出现,也使一片古色古香之中梅花间竹般点缀出巴洛克的浪漫风格。居住在这样的古厝中,感觉时间仿佛也被拖住了脚步,漫步其中,陶渊明的诗句不知不觉地涌上心头:“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新华社记者费茂华摄

    8月27日清晨,金门城聚落沉睡在晨曦中。金门历史悠久,古称“仙洲”或“浯洲”,自古有“海上仙洲”“桃源胜景”之美称。远自晋代就有人到岛上开垦,宋朝的一代大儒家朱熹曾在此讲学。金门古厝大多以闽南建筑风格为主,燕尾脊和马脊背式的红色砖房充满地方人文和建筑艺术特色。清末民初用侨汇兴建的洋楼不时出现,也使一片古色古香之中梅花间竹般点缀出巴洛克的浪漫风格。居住在这样的古厝中,感觉时间仿佛也被拖住了脚步,漫步其中,陶渊明的诗句不知不觉地涌上心头:“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新华社记者费茂华摄


    8月27日清晨,在金门珠山聚落,一座用古厝翻新而成的民宿沉睡在晨曦中。金门历史悠久,古称“仙洲”或“浯洲”,自古有“海上仙洲”“桃源胜景”之美称。远自晋代就有人到岛上开垦,宋朝的一代大儒家朱熹曾在此讲学。金门古厝大多以闽南建筑风格为主,燕尾脊和马脊背式的红色砖房充满地方人文和建筑艺术特色。清末民初用侨汇兴建的洋楼不时出现,也使一片古色古香之中梅花间竹般点缀出巴洛克的浪漫风格。居住在这样的古厝中,感觉时间仿佛也被拖住了脚步,漫步其中,陶渊明的诗句不知不觉地涌上心头:“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新华社记者费茂华摄

    8月27日清晨,在珠山聚落,一位老阿妈在清扫自家的院子。金门历史悠久,古称“仙洲”或“浯洲”,自古有“海上仙洲”“桃源胜景”之美称。远自晋代就有人到岛上开垦,宋朝的一代大儒家朱熹曾在此讲学。金门古厝大多以闽南建筑风格为主,燕尾脊和马脊背式的红色砖房充满地方人文和建筑艺术特色。清末民初用侨汇兴建的洋楼不时出现,也使一片古色古香之中梅花间竹般点缀出巴洛克的浪漫风格。居住在这样的古厝中,感觉时间仿佛也被拖住了脚步,漫步其中,陶渊明的诗句不知不觉地涌上心头:“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新华社记者费茂华摄


    8月27日清晨,水头聚落沉睡在晨曦中。金门的古聚落一般都有池塘,一是因为风水的关系,二则更是因为金门缺水,村民以池塘蓄水。金门历史悠久,古称“仙洲”或“浯洲”,自古有“海上仙洲”“桃源胜景”之美称。远自晋代就有人到岛上开垦,宋朝的一代大儒家朱熹曾在此讲学。金门古厝大多以闽南建筑风格为主,燕尾脊和马脊背式的红色砖房充满地方人文和建筑艺术特色。清末民初用侨汇兴建的洋楼不时出现,也使一片古色古香之中梅花间竹般点缀出巴洛克的浪漫风格。居住在这样的古厝中,感觉时间仿佛也被拖住了脚步,漫步其中,陶渊明的诗句不知不觉地涌上心头:“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新华社记者费茂华摄

    这是金门珠山聚落一座用古厝翻新而成的民宿(8月27日摄)。金门历史悠久,古称“仙洲”或“浯洲”,自古有“海上仙洲”“桃源胜景”之美称。远自晋代就有人到岛上开垦,宋朝的一代大儒家朱熹曾在此讲学。金门古厝大多以闽南建筑风格为主,燕尾脊和马脊背式的红色砖房充满地方人文和建筑艺术特色。清末民初用侨汇兴建的洋楼不时出现,也使一片古色古香之中梅花间竹般点缀出巴洛克的浪漫风格。居住在这样的古厝中,感觉时间仿佛也被拖住了脚步,漫步其中,陶渊明的诗句不知不觉地涌上心头:“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新华社记者费茂华摄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