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人文笔记 > 档案

美仑美奂的藏传佛教文物

2015年03月21日 11:24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分享到:    
释迦牟尼佛坐像 6-7世纪 斯瓦特 黄铜 高12.3cm 可见晚期犍陀罗佛教艺术遗风。

    自13世纪始,藏传佛教传入内地,为元朝皇帝所崇信。明朝继续扶植藏传佛教,一改元朝专奉萨迦派的作法,实施多封众建,受封的西藏佛教各派首领频频入贡,与宫廷往来密切。清王朝更将“兴黄安蒙”作为贯彻始终的基本国策。在清代200多年的统治历史中,五世达赖、六世班禅、十三世达赖分别进京朝觐。随着中央与西藏关系的日益密切,藏传佛教也成为清代宫廷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宫中的佛堂建筑、佛教文物和制度化的佛事活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藏传佛教文化体系。 

    藏传佛教是中国佛教体系中的重要一系,其艺术分别起源于中亚、印度和中原汉地,是西藏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部分,以鲜明的民族风格、独特的艺术风貌成为中国艺术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清宫佛堂内收藏的大量藏传佛教艺术品皆为供奉的圣物,主要是教义中所说“身、语、义”三皈依的佛像、佛经、法器。这些佛教文物无论是出自元、明、清三代的宫廷制作还是藏蒙地区宗教领袖的进献,均精妙绝伦,为历代皇帝所敬奉和珍藏,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宗教、民族文化和艺术价值。 

    清朝皇帝作为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统治者,在全面接受汉文化的同时也接受了藏文化,这一现象反映了清代在全国各民族大统一的历史条件下各民族之间在文化上的相互交融。 故宫收藏有藏传佛教造像数万尊,其主要来源为元、明、清三代的宫廷铸造及蒙藏等地区的朝贡。这些造像因制作时代及产地的不同而呈现出各异的风格。宫廷藏传佛教造像的制作始于元而盛于清。元代以降,历代宫廷均设有专事造像的机构,如元代的梵像提举司、明代御用监的佛作、清代的造办处等。 

    大量制造佛像是在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作品上多刻有“大清乾隆年敬造”款。由宫廷档案记载可知,乾隆时期宫廷造像是在皇帝本人的严格监督下制作的,造像匠师不仅有内地工匠,还有西藏与尼泊尔工匠。技术高超的匠师们在仪轨允许的范围内充分施展了艺术才华。 

    西藏、蒙古等地进贡的佛像也以清代为最多。西藏地接中亚、印巴次大陆,是多种文化的交汇地。西藏寺庙中保存有印度、尼泊尔古佛像,这些西藏早期佛造像艺术的范本是寺庙中最珍贵的财富,其中一些进贡清宫后亦备受珍视。 

    此次遴选清宫遗存的藏传佛教造像精品,区分西藏周边地区、西藏与内地等不同产地进行展示,以便观众从中领略这些造像不同的造型风格及艺术魅力,并由此见证汉藏两地在宗教文化艺术上的交融。

    (责任编辑 陈敬)

思惟观音菩萨坐像 8-9世纪 克什米尔 黄铜 高14.3cm。观音面相秀美,扇形高发髻,呈思惟状。
燃灯佛坐像 7-8世纪 克什米尔 黄铜 高26cm
卢佛坐像 8-9世纪 克什米尔 黄铜 高19cm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