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人文笔记 > 档案

尼木县发现一处古老的石刻经文

2015年03月21日 11:24    来源:《西藏日报》/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张世杰
分享到:    

    11月12日上午,尼木县委宣传部的负责同志在该县吞巴乡开展宣传工作时,来到藏文创始人吞弥·桑布扎的故居,很意外地发现了一处古老的石刻经文,据知情人介绍,很可能是大师的真迹。

    经文刻在一块不太规则的正方形石头上,面积约有1平方米,厚度有6厘米。表面的文字经过风吹日晒和岁月的洗礼,显得斑驳陆离、伤痕累累,但文字的内容仍然清晰可见。其内容为佛教中的“嘛呢叭咪訇”6字真言,即“阿弥陀佛”。用两种文字书写,上面的一排是象雄文,下面的一排是藏文。在石刻的顶端好像还有一排很小的文字,但已经看不出具体内容了。

    这块刻有经文的石头是在吞巴乡吞达村的一处玛尼拉康(藏族群众进行佛事活动的场所)里发现的。村里的老年人告诉我们,以前这块石刻经文一直摆在村口的一座玛尼拉康里,究竟有多少年的历史谁也说不清。后来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玛尼拉康被扒掉了,石刻经文也被扔到了吞巴河里。现在这座玛尼拉康的主人才旦加措告诉我们,石刻是他在20世纪80年代初修建玛尼拉康时从村前的小河里捡来的,觉得经文的内容很不错,便摆在了玛尼拉康大门的右侧。因为石刻断裂了一部分,他还用水泥将其进行了修补,并在文字上涂抹上了一层黄色的涂料。玛尼拉康大门的左侧,有一株生长茂盛的蔷薇,而在蔷薇根部散乱堆放的几块大石头上,刻满了许多经文和白度母(观音菩萨),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才旦加措还向大家讲述了许多吞弥·桑布扎的典故和传说。据生活在这儿的老年人分析,这块石刻很有可能是吞弥·桑布扎大师的真迹。因为上面的文字就是证明。象雄文已有1800年的历史,而藏文只有1300年的历史,在吞弥·桑布扎发明文字时,西藏应该还在普遍使用象雄文,藏文估计还没有流传开来,他把象雄文写在藏文前面作为一种注释应该不难理解。

    这块石刻如果真是吞弥·桑布扎的真迹,那么对于研究大师的生平和历史都具有特别深远的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