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人文笔记 > 档案

曹雪芹乃"魏武之子孙"?红学家:他曾为曹操翻案

2015年03月21日 11:24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曹雪芹的友人、八旗诗人敦诚在《寄怀曹雪芹霑》诗中有句云:“少陵昔赠曹将军,曾曰魏武之子孙。君又无乃将军后,于今环堵蓬蒿屯。”这诗句中透露出,曹雪芹乃是魏武帝曹操的子孙。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和严中都认为,这个“论断”是可信的。

    严中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南京任江宁织造时,常于“清溪之滨,聚白下之名流”,并与之唱和。文士阎若璩的赠诗中有句云:“汉代数元功,平阳十八中,传来凡几叶,世职少司空。”也就是说,曹寅乃西汉相国曹参之后。

    另外,曹寅的挚友纳兰成德在题《楝亭图》时,写道:“籍甚平阳,羡奕叶,流传美誉。”张渊懿题诗则说:“高门衍世泽,贵胄属平阳,”,也都称道曹寅为汉平阳侯曹参之后。

    而史书《三国志·魏志》开卷即言:“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曹)参之后。”严中说,由此可见,曹寅及其子孙(包括曹雪芹在内)是曹操的后代,只是因为曹操自宋代以来渐渐成为奸臣的代表,所以,曹寅的朋友们在写诗题句时,都不肯明言曹寅为曹操之后,只好婉转而上溯到曹参。

    不过,这样的结论也并非绝对,曹寅的朋友徐秉义就题诗说:“曹公(指曹寅)种德垂无穷,清门济美班资崇;谯国一家光黼黻,江南两地补山龙。”“清门”二字,出自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之句,“谯国”二字又正好道出了曹操的籍贯,严中认为,这也能说明曹寅乃“魏武之子孙 ”。

    曹寅第一个为曹操翻案

    严中告诉记者,南京曹家系曹操的后代,还有一个有力的论据,就是曹寅曾经为曹操翻案,而他也因此成为为曹操翻案的第一人。

    自宋代以来,曹操都是被贬为“奸雄”的,到元末明初罗贯中著《三国演义》而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然而,清康熙年间曹寅著《续琵琶》传奇,一反其“正统”,在《开场》中开宗明义地说:“‘琵琶’不是这琵琶。”因此剧中舍弃了《三国演义》中割须弃袍、左慈戏弄等损害曹操形象的说词,而向来是戏曲中的奸雄形象的曹操说出了“令诸侯合兵百万,足以寒奸贼之胆,动忠义之心”这样的话。

    《续琵琶》传奇第三十一折《台宴》一支“大红袍”更概括了曹操《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让县自明本志令》等诗文的内容,其中一支“北醉花阴”唱道:“人道俺,问鼎垂涎汉神器,叹举世,焉知就里,俺待要武平归去解戎衣,不知几处称王,几人称帝!今日里,高会两班齐,对清樽,要吐尽英雄气!”从而塑造了曹操有智谋、有魄力,求贤如渴,爱才如命的英雄形象。

    遗憾的是,《续琵琶》传奇虽然由曹寅的家庭戏班排演过,但并没有广为流传,剧本亦未刊行于世。不过,曹寅的孙子曹雪芹在著《红楼梦》时,却将《续琵琶》写入第五十四回之中。贾母指湘云道:“我像他这么大的时节,他爷爷有一班小戏,偏有一个弹琴的凑了来,即如《西厢记》的《听琴》,《玉簪记》的《琴桃》,《续琵琶》的《胡茄十八拍》,竟成了真的了”。有红学家认为,贾母的原型是《续琵琶》作者曹寅之妻李氏也。

     是大将曹彬后代是可信的

    曹雪芹究竟是不是曹操的后代,这一论点如今在红学界还是存在争论的,对此有质疑的学者就有很多,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严中告诉记者,抛开曹雪芹和曹操究竟有没有关系不说,有一点是基本可以肯定的,即曹雪芹是北宋著名军事家曹彬的后代。

    据康熙二十三年于成龙修纂的《江宁府志》“曹玺传”云:“曹玺,字完璧,其先出自宋枢密武惠王裔也。”康熙六十年唐开陶修纂的《上元县志》“曹玺传”云:“曹玺,字完璧,其先出自宋枢密武惠王彬后”。


    曹玺是曹雪芹的曾祖父,曾任江宁织造。由上述《江宁府志》、《上元县志》可知,宋武惠王曹彬乃曹雪芹的远祖。而这位武惠王与南京的渊源也是至深至厚的。

    据《宋史》记载,宋开宝七年十月,曹彬率领大军,“由荆南顺流而东,破峡口砦,进克池州,连克当涂、芜湖二县,驻军采石矶。十一月,作浮梁,跨大江以济师。 ”接着,曹彬进攻秦淮,陈兵金陵城下,迫使南唐后主李煜投降,避免了一场血战,因此南京人感恩,为其建庙于南京聚宝门(当时为南唐都城之南门,现名为中华门)外。

    又据元至正《金陵新志》云:“曹王庙,旧在江宁社坛之前。王讳彬,谥武惠,开宝间统兵平江南,不杀一人,邦人感之,故祠焉,岁久祠废,后人但以土地祀之。”

    及至明初,曹王庙改建于鸡鸣山。据《洪武京城图志》云:“曹武惠王庙,旧在聚宝门外,王讳彬,谥武惠,宋开宝中,统兵平江南,不杀一人,邦人感之,为立祠(庙)。国朝建置鸡鸣山。”

    这座改建于鸡鸣山的宋武惠王庙在曹雪芹生活在南京时尚在。与曹雪芹同时代的吴敬梓在《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中写道:“(庄濯江)现今拿着三四千银子,在鸡鸣山修武惠王庙。等他修成了,少卿也约衡山兄来替他做一个大祭”乃是明证。

    乾隆十六年三月,皇帝南巡到江宁,曾赐曹彬祠(庙)“仁者有勇”匾额。乾隆二十二年三月、四十五年三月、四十九年闰三月,皇帝南巡时,都曾遣官祭曹彬祠。可见当时曹彬祠在南京祠庙中的重要地位。

    文章来源: 金陵晚报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