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身份证对现在的人来说不陌生,但民国时期的身份证你见过吗?日前,武汉一位藏家手中的民国时期汉口居民身份证,让人大感新鲜。
这张身份证颁发于民国37年(1948年)12月,是长方形卡片式样,双面填写。虽然年代久远,但是这张“身份证”字迹清晰,封面署“中华民国国民身分证”(“分”今为“份”),并标明“汉口市”。这张身份证的持证人,是一位叫张明慧的31岁女姓,高中学历,职业栏填写的是“家务”,其本籍为湖北武昌,证号第08483号。
证件内页包含的内容众多,有教育程度、职业、国民义务劳动、照片、公民资格、家属、役历、保甲番号、住址等。证件还特别设有“指纹符号”一栏,对持证人的10个手指纹形进行纪录。虽然证件的印刷和材质较为粗糙,但丰富的信息,也让其具有了如今户口簿的部分功能。
该证背面印有注意事项,其中特别强调“伪造变造身份证以伪造文书论罪”,“各级政府及警察保安机关得于必要使命持证人交付本证查验但不得扣留和没收。”
相关链接
身份证的历史
在中国,身份证的出现最初是作为官员的识别符号。我国最早的“身份证”是隋唐时期朝廷发给官员们的“鱼符”,以木头或金属制作而成。其形状像鱼,分左右两片,上凿小孔,以便系佩。“鱼符”上面刻有官员的姓名、任职衙门及官居品级等。
中国最早的身份证制度,应该是1936年民国宁夏省政府为加强统治而制定的“居民证制度”。 ( 来源: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