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主楼。(资料片)
谢罪碑。(资料片)
核心提示:
一段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将被展现,一个个令人感慨的故事将被披露。从今天开始,本报将带您回到60年前,地点是抚顺战犯管理所。
经过全面改造布展,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陈列馆将于近日重新开放。改造之后的抚顺战犯管理所已彻底“恢复原貌”。
为“恢复原貌”,几十名当年的工作人员被请来回忆当年的每个细节,包括门把手的颜色和材质。重新开放的陈列馆增加了一半的展品,其中包括溥仪录音等。
最关键的是,您可以在这里发现,原来很多耳熟能详的历史轮廓,有着太多太多不为人知的片段。这些片断,刚被悄然打捞。
这里曾收押千余名高级战犯
抚顺战犯管理所在抚顺市内浑河北岸的高尔山下,占地2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6600余平方米。
这个灰色建筑群原是日伪统治时期的一座高级军事监狱。它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1936年开始修建,1937年6月竣工并交付使用。当时称“抚顺典狱”。名曰“高级”,因它关押的全是所谓“政治犯”,即抗日爱国志士和反对日本侵略中国的日本反战人士等。所谓“典狱”,是日伪时期的旧称,“典”是指“法典”、“典型”,这里是“模范监狱”之意。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后,曾改作“辽宁第四监狱”。 1948年11月20日抚顺解放后,东北人民政府在此设立“辽东省第三监狱”。 1950年6月,司法部根据中央领导指示,将其改为抚顺战犯管理所。
历史竟给那些战争狂人开了个无情的玩笑,本来是专门用于关押我爱国同胞及各国反战和平人士的“抚顺典狱”,却在1950年7月19日,成为从全国各地及前苏联引渡来的982名侵华日军战犯的收押地。
此外,这里还收押了伪满洲国战犯71人。之后,又陆续收押了被人民解放军俘获的犯有战争罪的战犯328人。
982名日本战犯中,有“抚顺典狱”最后一任典狱长大村忍,还有到处建立无人区的日军117师团中将师团长铃木启久,制造多次血腥惨案的日军59师团中将师团长藤田茂,参与杀害赵一曼烈士的伪满警务指挥官大野泰治,谋杀赵尚志将军的伪满警察署长田井久二郎,参与指挥南京大屠杀的旅团长、后任日军149师团中将师团长的佐佐木到一……
这里还是唯一一个羁押中国“末代皇帝”溥仪长达10年之久的地方。
1956年6月21日和7月15日、8月21日,在该所关押的日本战犯分期分批被全部释放回国。1959年12月至1975年3月间,被关押的伪满洲国战犯和国民党战犯也被分期分批全部释放。
抚顺战犯管理所关押的战犯情况
侵华日军战犯 982人
伪满洲国战犯 71人
被人民解放军俘获的犯有战争罪的战犯 328人
为何选择抚顺关押日伪战犯
之所以把战犯管理所设在抚顺,主要有三点决定因素:
第一,从羁押人犯的角度说,“抚顺典狱”设施完好,建筑坚固。其主体楼高达17米,相当于4层楼的高度,楼顶设有瞭望塔,在当时是方圆几公里之内最高建筑,站在瞭望塔上,可将院内各个角落及周边环境尽收眼底,瞭望塔上则架着重机枪,院内及周边均在其射程之内。
监狱唯一的出入口设在主体楼下,封闭严密,便于管控,后在围墙东侧设有出入监区的大铁门,防守甚严;监狱四周环绕高4.1米、厚0.5米、总长度为570.6延长米的青砖围墙,墙上设有1米高的高压警戒电网;围墙四角各设一个岗楼,由看守荷枪实弹昼夜值守。
第二,接收前苏联移交日伪战犯的时间是1950年7月,在此之前,国内很多地区土匪还没有肃清,国内国外形势比较紧张,东北地区是老解放区,抚顺距东北人民政府所在地沈阳较近,一旦有事可以随时转移。所以,中央决定在抚顺,也就是东北司法部直属的辽东省人民法院第三监狱建立东北战犯管理所,接收和教育改造由前苏联移交的日伪战犯。
第三,抚顺的社会秩序稳定,改造战犯所需各种物资可就地解决,具备关押战犯的条件。
60年前的改建工程是“一号”工程
中国政府决定把抚顺战犯管理所设在日伪时期的“抚顺典狱”后,并没有原封不动地加以启用,而是拨出巨款进行了较大规模改建。改建的目的主要在于,按照国际法和新中国法律的基本要求,对所有战犯实行人道主义监管,把昔日的“杀人魔窟”建成改造战犯的“学校”。
这堪称新中国“一号”工程。因为这项工程自始至终都得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遵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和公安部、司法部的安排,强有力的领导力量被派出负责这座旧监狱的改造。
改建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全部监舍的房盖、室内、门窗等予以彻底整修或更换。旧监狱囚室内阴暗潮湿,寒气袭人,小小的窗口是为看守观望犯人和送囚饭而设,即使晴天也只能射进一丝微弱的阳光。如今,每个囚室都安上又大又明亮的玻璃窗,室内光线充足,墙壁新刷的洁白明亮,对面式的木板床铺崭新而干爽,各监舍都新安装了暖气。
第二,新建多项附属设施。主要有:新建俱乐部1栋、厕所2栋、锅炉房2栋、抽水机房1栋、解放军战士宿舍2栋。为方便战犯进行学习和活动,还为他们新建了露天舞台、图书馆和阅览室。
第三,彻底清除各种刑具和刑讯室等,将其改作生活和学习、运动、娱乐场地。“抚顺典狱”原有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其中有1/3以上的建筑是用做刑讯的地方,仅刑具库就占了100多平方米的房屋。40多斤重的脚镣,还有手铐、皮鞭、电椅、老虎凳等等刑具,样样俱全;刑讯室、绞刑室、试验室、“镇静间”等,一个接一个。
原来用于折磨爱国志士的“镇静间”,改成大型浴室及理发室,保证战犯每月理一次发,半月刮一次脸,一周洗一次热水澡。把杀人场改造成专供战犯开展各种体育运动的运动场。阴森恐怖的刑讯室被改成漂亮的监舍,唯一遗留下来的是当年枪杀“政治犯”时,遗留在狱墙上的无数弹痕。
为了改造这些战犯而兴建的“一号”改建工程,付出很大代价的。根据档案记载,为抚顺战犯管理所改建工程共花去当时的东北币366亿元,合人民币38万元。
另外,人民政府还拨出了相当于30多万元人民币的开办费,购买了24万多元的各种物品。这笔钱,现在可能算不得什么,可在60年前的新中国,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当时,新生的中国百废待兴,经济上困难重重,需要钱的建设项目甚多,人民政府之所以花巨资改建战犯管理所,目的就是从人道主义出发,让战犯们能在一个较好的环境中安心学习改造。以暖气和浴室为例,当时能有如此条件的政府机关,也是不多的。
创造了多个中国之最和世界之最
抚顺战犯管理所是新中国唯一关押各类战争罪犯的场所。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的历史上,先后关押的战犯包括日本战犯、伪满洲国战犯、汪精卫伪政权战犯和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战犯。
抚顺战犯管理所关押的战犯级别最高。在中国乃至世界各类羁押场所中,抚顺战犯管理所是唯一一个羁押“末代皇帝”溥仪长达10年之久的地方。封建社会里,皇帝贵为“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威权和地位。可是,在抚顺战犯管理所里,溥仪作为“第981号”战犯,与其他战犯一样接受教育改造。
此外,这里关押的日本军队和旧中国军队战犯,有为数众多的将官,其中军衔最高的为上将。另外,伪满洲国国务总理大臣张景惠、日本帝国主义在伪满洲国的第一号“太上皇”——伪满洲国国务院总务厅长官武部六藏、第二号“太上皇”——伪满洲国国务院总务厅次长古海忠之也被关押在这里。
抚顺战犯管理所关押的国内外战犯人数最多。战后,日本战犯在中国被关押在抚顺、太原两个地方。太原战犯管理所关押的是自1948年至1952年间捕获的140名日本战犯。
其中的128名是在日本投降后参加了国民党蒋介石或阎锡山的军队,参加了内战,把枪口对向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战犯。
抚顺战犯管理所被称为新中国“天字第一号”的战犯管理所。从抚顺战犯管理所选址和工程改扩建,到战犯移交以及生活待遇和饮食标准,从教育改造战犯的方针政策,到审判宽释战犯等重要举措和原则,都必须经过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亲自批准或制定。
抚顺战犯管理所是世界上改造战争罪犯效果最好的监狱之一。在982名日本战犯中,除了极个别的战犯外,绝大多数日本战犯经过教育改造由“鬼”变成人,由“杀人魔王”变成反战和平人士。伪满洲国战犯和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战犯也在这里得到很好的改造,绝大多数成为新中国公民和爱国人士,这在世界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尤其是对中国“末代皇帝”溥仪改造的成功,已被载入世界成功改造战争罪犯历史的不朽史册。正如周恩来总理所说:“我们把末代皇帝改造好了,这是世界上的奇迹”。 文章来源: 辽沈晚报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