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人文笔记 > 档案

神秘莫测的汪伪特工总部 曾助日寇与军统暗战

2015年03月21日 11:24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南京颐和路,云集了大批民国时期的老建筑。作为著名的民国公馆区和使馆区,每一栋老建筑,都有一段悠远绵长的历史。其中,最神秘莫测的,当属位于颐和路与宁海路上的汪伪特工总部南京区驻地的那段历史。和上海的汪伪特工总部一样,有人将汪伪特工总部南京区也形容为“魔窟”。不过让人疑惑的是:汪精卫的傀儡政权在南京组建,却为何将特工总部设在上海?此外,特工总部南京区又为何选址于颐和路公馆区呢?

    70年前,颐和路21号因与日本宪兵司令部位置靠近,而被选为汪伪特工总部南京站 顾炜/摄

    汪伪特工总部选址于上海极司菲尔路76号 资料图片

    汪伪特工总部为何不在“国都”南京

    建立在先,侵略者将其拨给汪精卫

    1940年3月,汪精卫组建傀儡政权,首都就定在南京。不过,让人疑惑的是,汪伪的特工总部却并不在南京,而是在上海,也就是臭名昭著的上海极司菲尔路“76号”。汪精卫定都南京,其特工总部为何设在上海?“要说清这个问题,先得说说‘76号’的来历。”上海复旦大学的曹振威教授告诉记者:“实际上,‘76号’的前身,和汪精卫本人并没有直接关系。”

    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1月上海沦陷,12月南京沦陷。此时的李士群,身份是国民党中统的特务。南京沦陷前夕,他逃离南京。他很快就搭上了日本在香港的总领事中村丰一。中村把李士群介绍给在上海的日本大使馆书记官清水董三,清水董三提出让李士群为日本大使馆搞情报,李士群满口答应。

    此时的上海,虽然是沦陷区,但因为租界的存在,日本侵略者并未实际控制上海,一时间,各种势力都集结在上海。国民党“中统”和“军统”在上海的组织也相当活跃,他们对汉奸分子采取暗杀活动。在这种情况下,转投日本人的李士群急需寻找安身之处。很快,他相中了周边环境“得天独厚”的上海大西路67号。67号的对面是一家汽车行,汽车行有一条长达十几开间的围墙,一览无余,藏不住人;67号的西边,是汉奸商人谢筱初的家;67号的东边,是美国兵营,门前有武装士兵日夜守卫。李士群认为,重庆方面的国民党特务绝不会为了杀他而惊动美国人。据说,李士群经常对到67号的人夸耀说:“别人坐的是保险汽车,而我住的却是保险房子。”

    李士群住进大西路67号后,利用以前的老关系,引诱“中统”上海区情报员唐惠民、翦建午及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驻沪特派员章正范等人下水。李士群的一系列动作,颇得日本人好感。但此时的李士群,其身份可以说是“名不正言不顺”。不久之后,一个“好消息”传到了李士群耳中:1938年12月,汪精卫公开叛国投靠日本。随后,国民党“中统”要员丁默邨、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委员汪曼云等都积极靠拢到李士群身边,并力劝李士群与汪精卫合流。李士群欣然应允。

    随着人员的增加,李士群等人又搬入忆定盘路95弄10号。但这处匆匆选定的房子,缩在一条狭长的弄堂里,既不便于与外界沟通,又不够气派。

    1939年7月,汪精卫开始在上海进行建立伪政权的罪恶活动,日本侵略者为了增强汪精卫的实力,将李士群一伙“拨”给了汪精卫。此时,由于人员持续增加,忆定盘路95弄10号更显局促。于是,李士群他们又搬进了位于极司菲尔路76号的一栋花园洋房内。

    76号的花园洋房,规模颇大,原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安徽省主席陈调元的别墅。上海沦陷后,李士群通过日本宪兵队长的关系,找到这处房子的。

    李士群一伙搬入76号时,汪伪政权还没有正式建立,为了称呼方便,就以门牌号命名。1939年8月底,汪伪在上海召开所谓的“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76号被冠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特务委员会特工总部”的名称,由丁默邨担任主任,李士群和唐惠民为副主任。不过,大门上并没有挂特工总部的牌子。即便在汪精卫定都南京,建立伪政权后,汪伪特工总部依旧被称为“76号”,那个冗长的“官方名称”,被弃之不用。

    76号在上海“大显身手”时,也开始将魔掌伸向了南京。1939年9月,在日本特务机构和汪精卫授意下,76号的干将陈明楚亲自出马,开始筹建汪伪特工总部南京区。此时,距离汪伪南京政权建立,还有半年之久。陈明楚作为“急先锋”,可谓“重任在肩”。他会如何开展工作呢?


    “南京区”为何选址颐和路

    方便配合,与日本宪兵司令部比邻而居

    南京区的筹建,也是几易其址。为何没能一锤定音?原因很简单:当时南京的伪政权是梁鸿志为首的“维新政府”,他们对76号的人并不信任;另外,日本人对76号在南京的“开拓”能力,也心存疑虑。

    但陈明楚很快交出了一份让日本人满意的答卷。他在南京接连破获了“军统”和“中统”电台各一起,又逮捕了军统在南京负责军事的头目。陈明楚的表现,让日本人大为赞赏。

    随后,76号的副主任唐惠民被正式委任为南京区区长。特工总部南京区正式落户颐和路21号。

    偌大一个南京城,76号为何独独相中颐和路21号?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的经盛鸿教授告诉记者:“这与日本人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经教授解释说,日军占领南京后,主要依靠其特务组织与宪兵队来控制南京的治安,但他们毕竟不熟悉南京。在这种情况下,重庆国民政府陆续派遣“中统”和“军统”特务潜回南京活动,南京的日本特务机关和宪兵队对此无能为力。更让他们恐慌的是,南京的居民随时可能对日伪人员发动反抗与袭击。例如,1938年到1939年间,南京城里就发生过多起日军官兵被暗杀事件。1939年6月10日,在戒备森严的日本使领馆内,竟发生了中国厨师詹长麟、詹长炳兄弟投毒案件,造成日伪官员多人伤亡。

    “投毒案发生后,日本最高当局要求尽快在南京建立起严密的‘治安’秩序。于是,南京的日军当局、宪兵队、特务机构,在经过细致筛选后,选择了76号。”

    颐和路21号紧邻当时的日本南京宪兵司令部,将南京区设在这里,一旦有什么活动,双方配合起来非常方便。1939年9月初,汪伪特工总部南京区正式开张了,对外名称就叫“日本南京宪兵队特务班”。


    “南京区”负责人为何更换频繁

    勾心斗角,为保利益“掌门”李士群频繁换人

    汪伪特工总部“掌门”李士群

    “南京区”开张后,颐和路21号的房子很快就不够用了,于是汪伪特工就在后院加盖了许多屋子。后来,为车辆进出和警戒便利,大门干脆开在了灵隐路8号,颐和路的大门反而成了后门。与此同时,在宁海路25号又建了一所新的看守所。

    此后的21号,特务代号也不断改变,先后使用过“金公馆”“冯公馆”等,又曾以“振华中学”作为证件代号,对外也曾用过“南京第一号信箱”。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熟悉的称呼还是“21号”。

    日方交给“南京区”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扑灭”南京的“中统”潜伏组织。1939年9月,汪伪特工总部南京区在日本宪兵的配合下,破坏了刚重新建立不久的“中统南京分区”的秘密机关,逮捕了一大批人。

    刚成立的南京区“旗开得胜”,野心勃勃的唐惠民开始积极组建个人武装,并四处收集枪支。然而,他的所作所为皆被收进一双眼睛里。这双眼睛,是同为21号效力的汪伪特工肖一城。肖一城当时的身份是21号的总务处长,他奉丁默邨之命监视唐惠民。

    丁默邨把唐私募武装的消息传给了汪精卫。汪精卫立刻传手谕给丁、李二人,要求即刻将唐惠民撤职查办。丁、李二人一个电话打到南京,谎称召唐惠民到上海开会。蒙在鼓里的唐惠民刚抵达上海,就被76号的人“接”走了。随后,被关押了起来。

    李士群的亲信,原“中统”分子苏成德于1939年11月接管了南京区。苏成德在任期间,完善扩大了南京区的特工组织,为汪精卫次年3月在南京粉墨登场,立下了“汗马功劳”。汪伪政府建立后,苏成德与陈璧君等人频繁接触,引得李士群不满。1940年夏天,丁默邨的二弟丁时俊在南京被暗杀,苏成德自然难辞其咎。李士群借此将苏成德免职。

    1940年10月,马啸天出任南京区区长。马原是“中统”特务,他就任“南京区”区长后,破获的第一个案件就是军统特务黄逸光刺杀汪精卫案。1940年年底,马啸天又破获了重庆军统在南京的潜伏组织。然而,不管马啸天多么“能干”,他仍然在1943年夏天,被李士群找借口调离南京区,76号总部的电信处处长晋辉成为马啸天的继任者。9月,李士群被日本特务机关毒死,不久,76号特工总部撤销,南京区21号的历史也随之宣告结束。


    “南京区”颐和路21号今在何处

    专家提醒不可对号入座,记者实地探访却有意外发现

    那么,时隔多年,曾做过汪伪特工总部南京区的颐和路21号,如今还在吗?记者就此请教了南京民国史专家卢海鸣,卢海鸣说:“南京解放后,颐和路的门牌曾经作过调整。比如,汪精卫公馆当时在颐和路34号,现在的门牌号是38号。至于当年的‘21号’到底是今天哪个建筑,就无法对上号了。还有当时的宁海路25号,现在已经拆掉了。”

    而经盛鸿教授也说:“我曾经去颐和路找过当年的21号,也曾经查过资料,可惜的是,始终没有结果。”

    耳听为虚,记者决定前往颐和路一探究竟。

    记者来到江苏路广场,一眼就看到江苏路39号的一栋民国建筑,这栋建筑就是汪伪时期的南京日本宪兵司令部所在地。站在这里向南望去,三条道路呈扇形从眼前辐射出去,东南向的是江苏路,正南的是宁海路,西南向的则是颐和路。

    记者沿着颐和路前进。不一会儿,在路的左侧出现了“颐和路”21号的门牌。通过紧闭的大铁门的顶上,记者看到,里面有一栋精致的两层小楼,红色砖瓦顶,奶油色外墙。显然是新近翻修的。除了门牌,这栋建筑没有任何说明。

    21号的旁边,是颐和路19号,它的大门敞开着,记者走了进去。见外面有人,屋内走出了一位老奶奶。记者随意和老奶奶聊了几句,却有了意外的收获。这位姓张的老奶奶笃定地告诉记者,这个21号,就是当年的汪伪特工总部南京区所在地。

    张奶奶解释说:“我家老头有个战友,姓陶,解放前曾在21号当过差,就是这栋楼,没错的。他那时候年纪很小,也不懂事,就是给人家扫扫地什么的。后来,他参加了解放军,成了我家老头的战友。”

    至于这位陶姓战友的具体情况,张奶奶说;“他现在在重庆,我们也很久没联系了。”

    按照张奶奶的说法,如今的颐和路21号,就是汪伪特工总部南京区的旧址,真会有这样的巧合吗?记者就此请教鼓楼地方志办公室的周国平主任。周主任对记者的说法也颇感意外,不过,他认为:“张奶奶讲得完全有可能,颐和路的门牌号,虽然调整过,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21号极有可能没有调整。”(白雁 来源:现代快报) 文章来源: 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