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7月26日清晨的江西省南昌市附近,3架飞机振翼腾空,在天空中变换编队,做着种种特技表演。两天后,《人民日报》在第一版上发表了新华社的报道《我国自制飞机成功》,宣告了我国航空制造工业光辉的开端。
先修理后制造,再自行设计
新中国刚刚成立,朝鲜战争就爆发了。志愿军赴朝后,时有因不掌握制空权,地面部队和交通线处在美军空中威胁之下的情况。毛泽东指出:“我们打了几十年的仗,建立了强大的陆军。但是,我们没有空军对付头上的敌机。今天,我们有了建立海、空军的条件,应当着手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和一支强大的空军。尤其是空军,对于国防极其重要,应当赶快建立。 ”
早在1949年3月,国民党最大的巡洋舰“重庆号”起义时,毛泽东就提出:“中国人民必须建设自己强大的国防,除了陆军,还必须建设自己的空军和海军。 ”那时,还只是初步的想法。而今,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周恩来、陈云、李富春、聂荣臻等随即着手研究筹划创建中国航空工业事宜。
时任东北邮电总局党组书记兼第一副局长的段子俊,突然接到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李富春召见的通知,匆忙赶到东北局驻地。一见面,李富春就告诉段子俊:“中央决定成立航空工业局,要调你去工作,而且马上就组团到莫斯科,与苏联进行援助我国建设航空工业的谈判。 ”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筹建航空工业的指示精神,李富春向段子俊简介说:“一、以最快的速度解决航空工业建设问题;二、在技术准备上主要靠苏联的力量;三、工作如何组织起来、组织的形式,要认真而慎重地考虑。 ”
段子俊匆匆赶到北京,参加了在西花厅连续召开的两次会议。会议由周恩来主持,进行得很热烈。在会上,讨论更多的是发展道路问题。周恩来指出:中国航空工业的建设道路,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我们是先有空军,大批作战飞机需要修理,这是首先要解决的。
针对中国先有空军、后有航空工业的特殊情况,周恩来叙述了由毛泽东审定的先修理后制造、再自行设计的航空工业建设方针。原则是“由小到大”,在设计建立修理工厂的同时,考虑以后转为制造厂的问题。
周恩来在总结发言时说:“我国是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五六亿人口的国家,靠买人家的飞机,搞搞修理是不行的。 ”
会议还商定了组团赴苏联的事宜。关于谈判,周恩来已代表中国政府和苏联政府打了招呼。会上定下谈判代表团由重工业部代部长何长工、段子俊和中央人民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的沈鸿3人组成,何长工担任代表团团长。
谈判有三个焦点,从不理解到理解
1951年1月1日,何长工、段子俊、沈鸿3人,带着周恩来“要谦虚、谨慎,要向苏联同志说明我国航空工业没有基础,希望他们帮助”的一再嘱咐,在北京登上苏制“伊尔-12”型飞机前往莫斯科。
在正式谈判前,何长工单独约见了苏方的谈判主持人、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苏联外长维辛斯基。维辛斯基是久经沙场的老外交家,曾出任过驻英国大使,会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谈吐举止幽默风趣。谈判当天,苏联方面组成了由维辛斯基负责的7人委员会,成员来自外贸部、国防部、航空工业部、航空工业总设计院等单位,由此可见其重视程度。
谈判的第一个问题,是中国建设航空工业的道路和原则。开始时,苏方对中方提出的由修理到制造的方针不理解。他们认为先谈修理的问题,制造是以后的事,此次不必考虑。何长工、段子俊反复解释了要有长远观点的意义,强调一开始就要从布局、土建、设备安装等方面考虑向制造的过渡。经过力争,苏方接受了中方的意见。
第二个问题,是修理的规模,谈得比较顺利。双方议定当年修理发动机1500台、飞机300架,主要机型是米格-9、米格-15,雅克-11、雅克-18,拉-9、拉-11等。建设规模为年修理发动机3000台、飞机600架。
最费周折的是第三个问题,即工厂的设计在哪里进行。苏方一再坚持在莫斯科设计,送图纸到中国依照施工。何、段则反复指出这样难以符合中国具体国情,因为基本建设很复杂,要在选点、水文地质勘探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我们不能为修改与现实脱离的图纸,整天乘飞机往苏联跑。最后,苏方放弃了在其国内设计的原设想。
谈判成功了。为了保障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创建工作,进入运行,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于1951年4月17日颁发了 《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
比预定计划提前一年,中国制造飞机成功
1954年7月26日清晨,在江西省南昌市附近,平素显得有些荒凉的国营320厂试飞站,突然人声鼎沸。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赵尔陆、江西省政府主席邵式平、省委副书记白栋材、空军副政委吴法宪、二机部四局的负责人、总顾问,以及空军、海军、中共中央中南局的领导,汇集在临时搭架的主席台上。
在简陋的飞机跑道起飞线上,3架军绿色的飞机翘首待飞。赵尔陆为飞机剪彩后,绿色的信号弹划破长空,3架飞机振翼腾空,在试飞站上空变换编队,做着种种特技表演。
这3架飞机,是计划中预定于1955年第二、三季度试制出的雅克-18教练机。两天后的 《人民日报》第一版,发表了新华社的报道《我国自制飞机成功》,说:“7月26日,在某地隆重地举行了试飞典礼大会,在雷动的欢呼声中我国首批自制飞机飞上了祖国的天空。”报道称:“这是我国航空制造工业的光辉的开端。 ”
自制飞机试飞成功的消息,引起了举国的兴奋。毛主席的一位秘书,在与四局局长王西萍不期而遇时说:“这可是件大喜事呀!应当请毛主席题词,给工厂鼓励鼓励。 ”王西萍顺水推舟地说:“那再好不过了,此事就拜托你了。 ”
后来,这位秘书捎话说:“毛主席在考虑生产技术上的事由他题词是否合适,还是由主管部门先起草个东西,送他看看再说。 ”王西萍随即起草了一封贺信,送往中南海。
8月1日,四局就收到了毛主席的嘉勉信:
“第二机械工业部转国营320厂全体职工同志们:
7月26日报告阅悉。祝贺你们试制第一架雅克-18型飞机成功的胜利。这在建立我国的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防力量上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进一步地掌握技术和提高质量,保证完成正式生产的任务。 ”
两年后的同月,米格-17喷气式战斗机也制造了出来,并试飞成功,比预定计划又提前了一年。 9月8日,庆功大会在新中国航空工业局诞生地沈阳召开。聂荣臻元帅、国家科委主任韩光、司法部部长史良、轻工业部部长沙千里、建材部部长赖际发、军委装备部部长万毅等,都到会观看了飞行表演。
周恩来亲自批准,奖金两万元,鼓励试制单位。毛主席也分外高兴,说:“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我们不晓得造飞机、汽车,现在开始能造了! ”
(《红墙记忆——大事件小细节》,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
文章来源: 解放日报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