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人文笔记 > 档案

雍正耗羡归公和养廉银制度保证推行朝廷廉政

2015年03月21日 11:24    来源:中国网    记者 翁礼华
分享到:    

    雍正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他于1722年继承皇位,到1735年去世,在位仅12年8个月,但他所做出的改革,比他父亲康熙担任61年皇帝所做出的改革还要多。他勤于政事,每天都工作到深夜,睡眠时间不足4个小时。一年之中只有生日那天他才会休息。仅仅在数万件奏折中他所写下的批语,就多达1000多万字。雍正皇帝的勤政精神、理财成效、治国业绩,在中国古代帝王中堪称楷模。

    由于康熙在位太久,雍正即皇帝位时已是45岁的中年人了。凭藉自身的丰富经历,雍正一登上皇位就具备了驾轻就熟,大展鸿图的能力。在不到13年的时间里,他以财政经济为中心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一是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二是“摊丁入亩,地丁合一”,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三是清理国家财政钱粮亏空,以铁的手腕把侵吞的库银收回来;四是建立“会考府”,审核钱粮奏销;五是开放洋禁,发展海外贸易;六是“改土归流”,进行民族区域的地方行政改革;七是废除贱籍、酷刑,实行社会改革;八是创立军机处,加快改革步伐。

    雍正元年(1723年),他接受山西巡抚诺岷的建议,施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的措施,以此限制、减少官员的贪赃舞弊和横征暴敛。因为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要增加损耗,这种附加称为“火耗”或“耗羡”。由于“火耗”无法统一确定征收额,州县地方官便通过超额征收,以补充地方政府办公经费的不足及官吏们的工资外收入。最多的州县在一两正税上附加五六钱火耗,百姓负担十分沉重。

    明清时代正一品大员的年俸不过180两银子,七品知县仅仅45两。这点俸银,在当时的物价水平下养家糊口都成问题,更不要说打点上司,迎来送往和礼聘幕僚了。尽管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对贪污额度超过60两银子的官员一律剥皮实草,仍然遏制不住当年如潮般的贪赃枉法。

    雍正实行收支两条线的“耗羡归公”和“养廉银”制度,既减轻了老百姓负担,又改变了明代以来中国官员名义收入低,灰色收入高的不正常状态,保证了朝廷廉政建设的有效推行。

    雍正皇帝勤于政务,勇于改革,大力清除康熙统治后期的各种积弊,取得了卓著成效,但由于他统治严酷,刻薄寡恩,清欠钱粮,地丁合一等经济政策又得罪了贵族和地主,也难免带来了历史上的一些争议。

    文章来源: 钱江晚报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