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人文笔记 > 档案

数学大师华罗庚

2015年03月21日 11:24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他写的课外读物曾是中学生们打开数学殿堂的神奇钥匙,他自学成才的故事鼓舞了无数有志青年勇攀科学高峰。从杂货店的徒工到世界第一流的数学家,华罗庚一生几经磨难,始终没有停止在数学王国里的勤奋探索。他怀揣初中毕业文凭,却昂然走上欧美名牌大学的讲坛,成为令世人仰慕的一代数学大师。他那传奇般的曲折经历,留给后人无尽的启示。

    初中毕业的数学家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出生时,父亲已经40岁。40岁得子,夫妻俩视如珍宝,于是按照当时的习俗,将儿子轻轻放进箩筐:进箩筐避邪,同庚百岁,就叫罗庚吧!华罗庚由此得名。

    华罗庚12岁进入金坛县立初中学习,初一之后,便深深爱上了数学。一天,老师出了道“物不知其数”的算题。老师说,这是《孙子算经》中一道有名的算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23!”老师的话音刚落,华罗庚的答案就脱口而出。当时的华罗庚并未学过《孙子算经》,他是用如下妙法思考的:三三数之剩二,七七数之剩二,余数都是二,此数可能是3×7+2=23,用5除之恰余3,所以23就是所求之数。

    进入中学后,华罗庚因为顽皮,字写得不好,时常受到语文教师的训斥,但是他的数学教师王维克却对他另眼相看。

    一次,金坛中学的几位教师在一起品评学生,一位语文教师带着轻蔑的语调说:“成绩好的学生都到省城里念书去了,剩下来的都是些蠢蛋!”王维克听后立即反驳道:“不见得吧, 依我看,华罗庚同学就很不错!”

    “哼,华罗庚!就凭他写的那像蟹爬一样的字,也谈得上前程远大?”

    “当然喽,华罗庚的字写得确实不好,将来成为书法家的可能性很小,但是,他在数学方面却天赋很好,很有培养前途。虽然他的数学作业本子常常乱涂乱改,但我仔细研究发现,许多涂改的地方正反映了他在解题时探索的多种路子。”

    王维克不仅发现了华罗庚的数学天分,而且有意培养他。王维克本人博学多才,家里藏书丰富,华罗庚成为他家的常客,他或是借书,或是请教问题,每次都受到热情款待和耐心的指点,在恩师的教导下,华罗庚专心钻研数学。

    有一天,华罗庚来找王维克,将自己一篇油印论文“福尔玛最后定理之证明”交给王维克,并得意地说:“我已经寄给各个大学请批评,亦请王先生批评!”王维克看了论文严肃地说:“福尔玛提出的定理要得到最后的证明,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你演算的这道福尔玛最后定理,是17世纪以来许多大数学家绞尽脑汁至今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要是你能如此简单地证明之,岂非奇迹!然而,你的证明所依据的公理似是而非,所以不能成立!”

    最后,王维克语重心长地对华罗庚说:“我希望你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灰心,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用你的智慧和汗水去铸造钥匙,争取有朝一日把这些锁打开!”华罗庚听从恩师的教导,从此和数论结下不解之缘。

    1925年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华罗庚无力进入高中学习,只好到黄炎培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会计,以养家糊口。不到一年,由于生活费用昂贵,他被迫中途辍学,回到金坛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在单调的站柜台生活中,他开始自学数学。回忆当时他刻苦自学的情景,他的姐姐华莲青说:“尽管是冬天,罗庚依然在账台上看他的数学书。鼻涕流下时,他用左手在鼻子上一抹,往旁边一甩,没有甩掉,就这样伸着,右手还在不停地写……”

    那时罗庚站在柜台前,顾客来了就帮助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顾客一走就又埋头看书演算起数学题来。有时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甚至把算题结果当作顾客应付的货款,使顾客吓一跳。因为经常发生类似的莫名其妙的事情,时间久了,街坊邻居都传为笑谈,大家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罗呆子”。

    每逢遇到怠慢顾客的事情发生,父亲又气又急,要强行把书烧掉。争执发生时,华罗庚总是死死抱着书不放。有一次,当他看到一本心爱的书又将化为灰烬时,竟当场晕倒。

    后来,回忆起这段生活,他说:“那正是我应当接受教育的年月,但一个‘穷’字剥夺掉我的梦想:在西北风口上,擦着鼻涕,一双草鞋一支烟,一卷灯草一根针地为了活命而挣扎。”

    得病致残

    1928年秋,赴法国巴黎大学深造的王维克学成归来,再次回到金坛中学并被任命为校长。华罗庚在他的推荐下,到金坛中学担任庶务员。

    王维克很欣赏华罗庚的才干,准备破格提拔他到补习班教数学,谁知此事遭到县教育局长的激烈反对,但在王维克的一再坚持下,华罗庚还是成为金坛中学的数学教师。华罗庚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全家都为他高兴,父母暗中为他物色了一位秀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吴筱元。她出身官宦人家,父亲死后家道中衰,便成了华家的儿媳。婚后不久,华罗庚染上可怕的伤寒,在床上躺了半年,在妻子精心照料下,他终于战胜了死神,但这场大病却使他成了残疾人——他的左腿关节粘连变形,弯曲了。

    病愈后的华罗庚面对的第一件事就是设法维持全家的生计。他拄着拐杖,拖着病腿走进王维克家。王维克仍然让他在补习班教课,但是不久,有人告状指责王维克任用不合格的教员华罗庚。王维克听后愤然辞职,赴湖南大学任教去了,华罗庚也面临失业的危险。幸好继任校长韩大受也是位好心人,他对华罗庚说:“别人要带会计来,我不带,就让你继续干吧,不过,书你是万万不能教了!因为前任校长就是让你任课才被人告的。”

    华罗庚总算保住了饭碗,白天,他拖着病腿到学校做会计工作,晚上回到家里,不顾一天的劳累和残腿的病痛,依然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勤奋钻研。他在数学王国里尽情遨游,正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腿!”

    一篇论文让他走进清华园

    有志者事竟成。 有一次,华罗庚发现苏家驹教授关于五次代数方程求解的一篇论文中有误:一个十二阶行列式的值算得不对,于是他把自己的计算结果和看法写成题为《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文章,投寄给上海《科学》杂志社。1930年,此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这时华罗庚年仅20岁。就是这篇论文,完全改变了华罗庚以后的生活道路。

    当时正在清华大学担任数学系主任的熊庆来看到了这篇论文后,大为赞赏。到处打听华罗庚是哪个大学的教授,大家都说不知道。碰巧数学系有位教员名叫唐培经,知道华罗庚这个人。他告诉熊庆来,华罗庚只是一个自学青年。熊庆来爱才心切,并不在乎学历,当即托唐培经邀请华罗庚来清华大学工作。1931年,华罗庚拖着残腿走进了清华园。

    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三篇论文后,被破格任用为助教。1936年夏,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中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引起国际数学界赞赏。1938年,华罗庚访英回国,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他艰难地写出第一部数学专著《堆垒素数论》。

    1946年,当时的国民政府也想搞原子弹,于是选派华罗庚等科学家赴美考察。9月,华罗庚和李政道、朱光亚等离开上海前往美国,先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担任访问教授,后又被伊利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

    潜心为新中国培养数学人才

    华罗庚在美国当教授时,年薪高达两万美元,有小洋楼和汽车。但他常说:“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他一直希望“回国和苦兄弟们在一起,把祖国建设好”。当华罗庚闻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时,便毅然回到国内从头开始。一名美国教授后来评论他:“华罗庚若能留在美国,本来可以对数学做出更多的贡献。但他回国对中国数学也是十分重要的。很难想象,如果他不回国,中国数学会怎么样。”

    1950年,华罗庚和夫人、孩子回国,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接着,他受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邀请开始筹建数学研究所。1952年7月,数学所成立,他担任所长。

    回国后短短的几年中,他在数学领域里的研究硕果累累。他写成的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于1957年1月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并先后出版了中、俄、英文版专著;1957年出版《数论导引》;1959年用德文出版了《指数和的估计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又先后出版了俄文版和中文版;1963年他和他的学生万哲先合写的《典型群》一书出版。

    由于青年时代受到过“伯乐”的知遇之恩,华罗庚对于人才的培养格外重视。在他亲自关心和过问下,陈景润从厦门大学被调到中科院数学研究所,最终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方面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绩。此外,万哲元、陆启铿、王元、潘承洞、段学复等人也是在华罗庚的悉心培育下成长起来的。华罗庚还是我国中学生数学竞赛的首创者,从1956年到1978年间,他亲自担任竞赛委员会主任,从出题、监考、阅卷,都亲自参加,还写了大量中学生课外数学读物和学习方法书,在青少年中影响极大。

    为推“两法”走遍全国

    1958年,华罗庚被任命为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应用数学系主任。一次,华罗庚带领一个科学小分队到大连一家工厂,当技术员问他如何把握联合机床的控制时,他想到了“统筹法”;而一次到西南一个工地,当他看到战士因排除哑炮而出现伤亡,于是又想到了如何检测产品的“优选法”。经过一段实践,他发现数学中的统筹法和优选法是在工农业生产中能够普遍应用的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变工作管理面貌。于是,他编写了《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优选法平话及其补充》,亲自带领中国科技大学师生到一些企业推广和应用“双法”,为工农业生产服务。

    华罗庚在上世纪70年代带领小分队走过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行程达20万公里,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例如,大庆油田搞过2000多个优选项目,取得1000多项具体成果;两淮煤炭开发规划提前两年完成,提前一年即能为国家多生产4000万吨原煤;湖南一军工厂生产某个产品,每年可节约120万元等等。

    1975年,他在大兴安岭推广“双法”时,因积劳成疾,第一次患心肌梗塞。 粉碎“四人帮”后,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他多年的研究成果《从单位圆谈起》、《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与王元合作)、《优选学》等专著也相继正式出版了。

    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1985年6月12日,华罗庚应邀到日本东京大学作学术报告。他先中文,后改用英语演讲。日本学者被他精彩的演说深深吸引,原定45分钟的报告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被延长到一个多小时。当他满头大汗结束讲话时,突然心脏病发作倒在讲台上。晚10时9分,他因患急性心肌梗塞而逝世。他用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最大的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文章来源: 京郊日报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