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人文笔记 > 档案

揭秘志愿军后勤补给线 运送物资共达260多万吨

2015年03月21日 11:24    来源:中国    记者 陈巨慧 李婕 整理
分享到: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运用人力、物力及各种技术手段,保障作战需要、部队生活和军队建设方面的后勤工作,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1950年7月 13日,中央军事委员会根据朝鲜战局的发展,确定以第 13兵团为主组成东北边防军。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东北军区后勤部组建三个后勤分部(共约7000人),部署三条通往战区的纵向兵站线,突击前运作战物资,补充、修理技术装备,组建了有 4.5 万张床位的医院和由3万多人组成的民工担架队。10月 23日,东北军区后勤部组成前方后勤指挥所入朝,统一组织战区后勤工作。

    1950年10月-1951年6月,志愿军协同朝鲜人民军实施战略反攻,“ 联合国军”为阻断志愿军的运输供应,对朝鲜北部实施全面封锁破坏,使志愿军后勤人员、车辆、物资和设施遭受严重损失,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志愿军后勤采取一系列应急措施:后勤分部增至4 个,人员增至 2.8万余人:及时调整兵站线部署,通过兵站线的延伸对部队实施跟进保障;把主要工作转入夜间进行,以减少美机空袭所造成的损失;突击抢运弹药,前送大批炒面,实行重点供应;从国内动员大批民工支援前线。这些措施使供需矛盾有所缓解。

    7月开始,朝鲜北方发生特大洪水,美军趁机集中其主要空军力量对志愿军后方实施“绞杀战”。志愿军陆续增加铁道运输部队、抢修部队和护路高炮部队,总人数达5万余人;后勤战线对物资严密组织疏散并加强伪装,有计划地构筑地下、半地下仓库和掩体,把人员、物资、车辆转入防护设施内;组织抢修,部队对铁路、公路随炸随修,在铁路受阻地段,组织运输部队和装卸部队进行倒运、接运;加强高炮部队的对空防御和群众性的对空射击活动。与此同时,后勤还改变原来的供应体制,实行分区供应与建制供应相结合,并建设与此相适应的兵站运输网。至1952年6月,志愿军挫败了美军的“绞杀战”,并在反“绞杀战”斗争中建成“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为保证持久作战打下了基础。

    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前,志愿军后勤储存了作战所需弹药和两个半月的主副食品;在43天的上甘岭战役中,及时供应各种物资 1.6万多吨。在1953年反登陆作战准备中,囤积弹药12.3万多吨、粮食24.8万多吨,可供全军食用8个半月,为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提供了充分的物资保证。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后勤共接运从中国运往前线的物资260多万吨,补充枪械 48万多支(挺)、火炮 1.3 万多门、汽车 2.1 万多辆,救治伤员 38 万多人次、病员 45 万多人次,修复枪支7.5万多支(挺)、火炮 1.4 万多门次,新建公路2500多公里,加修公路8100多公里,新建仓库1.5万多个(座),病房 6900多幢,简易营房 7万多座,汽车运输 204.4万多台次、3.27亿多吨公里、480多万吨运量,铁路运输 38.5万多车、800多万吨运量。后勤部队共涌现出功臣 4.8万余人,集体立功单位766个。 文章来源: 大众日报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