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人文笔记 > 档案

秦岭下建都的王朝普遍强盛 是巧合还是另有因果

2015年03月21日 11:24    来源:中国网    记者 王若冰
分享到:    

在秦岭山区穿行的那些日子,每次与群峰高耸,气势逼人的峰岭相遇,我就会想起这样一个问题:自西周以来,中国历史上那么多朝代,为什么紧紧依偎秦岭建都的王朝国力强盛,威震四海,而一旦都城远离秦岭,就会迅速走向衰亡?东周是这样,东汉也是这样,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冥冥之中另有因果?

读柏杨《资治通鉴本末》系列《苻坚大帝》,柏杨在列举中国历史上堪与彼得大帝、拿破仑相提并论的“大帝级”皇帝时说,从纪元前27世纪算起,中国历史上总共出现过560个帝王,“然而,考察他们的行为(特别声明:不是听他们说的话,而是看他们干的事),够得上称为‘大帝’的,不过5人而已,一是前三世纪秦一任帝嬴政,一是前二世纪西汉一任帝刘邦,一是四世纪前秦帝国三任帝苻坚,一是七世纪唐王朝二任帝李世民,一是十七世纪清王朝四任帝玄烨”。

在秦岭山间颠簸,闭上眼睛一想,柏杨先生确实一针见血。中国历史上能够文治武略并兴,创造出让世人引项膜拜的华夏帝国荣光的皇帝,不就是这几个人吗?而且最为奇怪的是,这五个朝代中的秦、西汉、前秦和唐代都城,都在紧紧依靠秦岭的关中地区。即便是在群雄争霸,王朝更迭如走马灯的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那些短命皇帝选择他们试图实现俯瞰天下梦想的都城时,还是离不开秦岭环侍的长安和洛阳。

生在苏杭,葬在北邙。

这句话应该是宋代以后的说法。但其中也透露出一个信息,这就是横贯中国内陆腹地的秦岭山脉对一个王朝的兴衰,一个帝国的成长,实在是太重要了。历朝历代,凡是选择在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建都的王朝,面临的政治和军事威胁比较单一——这就是北方。因此,西周开国天子可以沉稳从容地推行他的礼乐治国之道;汉武帝刘彻没有来自秦岭以南的军事威协,才可以腾出手对付匈奴;有了秦岭守卫的太平盛世,唐太宗李世民也就有了闲暇心境,逍逍遥遥经营他的贞观之治。而皇宫王室一旦远离了秦岭,麻烦就大了。东周和东汉迁都洛阳,南宋偏安杭州,且不说这些王侯皇帝本事如何,单就是看他们遭遇内忧外患困境时捉襟见肘的窘态,就够难受的了。

离开南阳北上,我一直在洛阳附近秦岭东部余脉伏牛山和崤山深处出没。

陕西与河南交界处的秦岭山区,山势更加凌乱破碎。凌晨五点搭乘商南发往卢氏的长途汽车,整整七八个小时,公路在纵横交错的山岭之间盘旋绕行。这样的路程,一直到了三门峡才告结束。面对伏牛山区如巨浪迭起交错的崇山峻岭,我终于明白了公元前771年周平王将都城从镐京迁至洛阳的道理。

西周末年,申侯联合犬戎攻破镐京,斩杀周幽王,西周宣告结束。周平王即位后,面对国力衰微,周王室已经无力抵御北方少数民族侵扰的现实,只好根据卦辞指引,离开周人苦心经营300多年的关中,将都城迁至洛阳。洛阳与关中既有渭水、黄河沟通,又有秦岭余脉环绕,周围还有忠于王室的诸侯国晋国和郑国呼应。将国都从秦岭怀抱中心迁到洛阳,也许是让周王室香火得以延续的最后选择吧?然而让周平王不曾想到的是,远离秦岭主脊拱卫,周王室就像裸露在风雨中的一粒沙子,随风飘摇,每况愈下,已经没有力量守卫那尊象征着王权至上,国家一统的传国宝器的尊严了。

进入关中,我一直行走在渭河与秦岭之间的西安近郊。

平静的清晨,只要有风从骊山脚下刮来,我就会收住匆忙的脚步,屏住呼吸倾听。我试图从那沾满黄土腥味的微风里,品味一个又一个秦岭帝国在这里崛起的精神秘密。然而一切都是徒劳——宋代以前,中国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围绕在秦岭与黄河之间,原本天经地义。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就像一本深藏玄奥的大书,其中的人间气象,世事春秋,实在太丰富了,远非我这样的凡夫俗子所能读得懂。但有一个问题,我至今尚在一遍又一遍追问自己:如果没有了秦岭环绕下黄土浩荡、气象万千的关中沃野,中国历史上还会不会有西周王朝礼治天下、秦始皇四海归一、汉武帝开疆拓土、大唐王朝威震环宇的强大帝国崛起呢?

那天,在终南山下一座道观,我向一位孤独地守着一间茅草屋的修行者谈起我的疑问。老人望一望头顶的绵绵山岭,只说了一句话:“终南山是长安的龙脉。”

从神秘主义的角度来看,这也许就是最终的答案。

周人崛起于岐山周原,但强盛之时,都城已经迁至离秦岭很近的丰京和镐京。秦朝末年,刘邦和项羽最终的较量,还是取决于谁能够获得对以咸阳为中心的北秦岭沃饶之野的控制权。至于大汉王朝到了东汉时期的气息奄奄,唐昭宗被劫持到洛阳后大唐帝国大厦瞬间倾覆,好像都在从另一个角度诠释巍峨秦岭与中华帝国之间的某种神秘关系?一本《中国帝王龙脉探索》的书在解释中国历代王朝和秦岭的关系时说,关中平原东临函谷关,西连大散关,南望武关,南有秦岭屏障,可攻可守,龙脉地气,丰盈冲天,自然是诞生大王朝,孕育大气象的天赐嘉土,所以立都秦岭怀抱的王朝,必然国力强盛,威震四海。

8月下旬,秦岭山区的雨季开始了。从户县一带西行的日子,茫茫秦岭每天都浸泡在淅淅沥沥的雨雾里。然而一旦云破日出,秦岭上空便阳光朗照,氤氲升腾,关中大地的浑厚与辽阔仿佛依然在暗示,秦岭怀抱里孕育的一个民族喷薄上升的魂魄气血,还深藏在这块生生不息的土壤里!

宋代以后的长安,已经不是帝王建都的绝佳选择。但在宋代以后,华夏帝国的形象,也日渐丧失了过去那种光芒四射的犀利光彩。

这到底是帝王们选择的错误,还是时光流逝过于匆忙的疏忽?

一份资料上说,自夏朝到明朝灭亡,秦岭以北的关中大地,发生过四百余次改写中国历史的大战。这战争结局就是一个帝国的灭亡,另一个帝国的诞生。

(单位:天水日报社) 文章来源: 西安晚报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