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人文笔记 > 档案

汉唐时期的反季节蔬菜

2015年03月21日 11:24    来源:中国网    记者 刘新峰
分享到: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反季节蔬菜出现在了老百姓的餐桌上。许多人也因此以为反季节蔬菜是现代农业高新种植技术得以发展推广后的产物,是近些年才出现的新生事物。这实在是个误解!事实上,至少在汉唐时期,我国就已有了反季节蔬菜。

    据《资治通鉴》载,东汉安帝六年(公元112年)春,正月十一日,皇帝下了一道诏书,曰:“凡供荐新味,多非其节,或郁养强熟,或穿掘萌芽,味无所至,而夭折生长,岂所以顺时育物乎。传曰:非其时不食。自当奉祠陵庙及给御者,皆须时乃上。”意思是说,现在凡是进献来的新鲜美味,大多数都不符合时令季节。或是在土室中用熏闷的手段使其强行成熟;或是掘地挖土使其提前发芽,还未长成熟就采摘。美味没有得到,植物却夭折了,这难道是顺应天时、养育万物之理吗?《传》说:‘不合时节的东西不吃。’从现在起,凡是供奉祖庙陵园和给天子供应的,都应按时令季节进献。

    自此诏书下达后,一共减少了二十三种贡品。诏书中所谓的“郁养强熟”实际就是在土室之中生火,让室内温度达到一定的合适温度,从而(强行)使所植果蔬生长成熟。这种“强熟”的东西因没有自然长成的味道好,所以皇帝禁止下面进献上来。从原理上讲,古时运用的这种种植蔬菜法和今天我们所使用的温室栽培技术,其本质是相同的,只是设施有所不同而已。

    又据《资治通鉴》卷198载:“庚辰,过易州境,司马陈元璹使民于地室蓄火种蔬而进之。”这则史料说的是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十一月十六日,唐太宗领兵征高丽,回军途中经过易州(今河北易县),易州司马陈元璹让人在地下用火烧增温来种植蔬菜进奉给皇上。十一月份在北方正是寒冬天气,此时能种出新鲜的蔬菜,这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确实不容易。据说,这些“反季节蔬菜”的种植方法是这样的:先置一土室,土室可分两层,下层为火煻,用以烧火,从而使土室上层有一定的温度,类似于农家之火炕,土室这一层蓄土种菜。此法也是通过人为创造一定温度的方式来控制蔬菜的生长。

    汉、唐之际,还没有发明塑料布,自然更无塑料大棚之说,但那时的人们已开始使用现代人的温室栽培技术原理来种植反季节蔬菜,这充分证明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当然,这里还需要指出一点,早在距今约一千九百年的汉代,人们已有了不吃反季节东西的这个认识,它反映了我们先人对自然的一种尊重,并说明那时的人们已有了一种较为朴素的、顺应自然、效法天道的健康生活理念。这种思想在当时无疑有着一定的进步意义。今天,在我们的身边,反季节蔬菜已随处可见、随处可食,这是时代进步、科技发展带给我们的生活形态上的一种必然变化。因此,我们无须像古人那样对其予以完全的排斥,但是,我们可以像古人那样对其始终保持一份警惕,从而对可能存在的进食风险进行防控。(文章来源: 西安晚报)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