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人文笔记 > 档案

我国启动大规模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抢救“世界最长史诗”

2015年03月21日 11:24    来源:新华网    记者 杨俊江 裘立华
分享到:    

    我国政府正在启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世界最长史诗"--《格萨尔王传》为其中重点工程之一。     

    据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平措次仁介绍说,随着许多民间说唱艺人步入高龄,我国加快了抢救《格萨尔王传》的步伐--这部藏族史 诗的篇幅比《荷马史诗》、《摩诃婆罗多》等的总和还要大。     

    82岁的藏族艺人桑珠被称为说唱《格萨尔王传》的"语言大师"。根据他的说唱整理而成的15部《格萨尔王传》藏文精品版于今年年底出版完成。一些影视机构正将桑珠等人的说唱实况拍成胶片。     

    一字不识的桑珠能够说唱65部《格萨尔王传》,达2000多万字。次仁平措说,桑珠老人讲述的《格萨尔王传》故事完整,优美的语言令许多藏文作家自叹不如。社科院计划在未来的五到八年中出版桑珠的45部说唱本,"这将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工程。"     

    《格萨尔王传》的出现是不解之谜。一种看法是史诗产生于公元前后至公元五、六世纪,讲述的是格萨尔作为天神之子降妖伏魔、安定三界的故事,实有其人的格萨尔是一位部落首领。另一种则认为史诗产生于公元十一到十三世纪,那时吐蕃王朝崩溃,西藏群雄割据,藏族人民渴望出现一个英雄实现统一,"半人半神"的格萨尔王应运而生。     

    目前《格萨尔王传》被认为共有200多部,却自古不见文字,一直由民间说唱艺人口头相传。     

    我国政府于1979年之后,成立了抢救、整理《格萨尔王传》的专门机构,并将研究工作列入了每个五年计划的重点科研项目。     到目前,我国共发现格萨尔说唱艺人140多名,他们都得到了政府的妥善安置。     

    在旧西藏,艺人们只能以说唱格萨尔卖艺乞讨为生,这门神奇的艺术曾被贬为"乞丐的喧嚣"。     

    具体承担《格萨尔王传》救护工作的西藏社科院和西藏大学现在的主要工作是把艺人们的说唱录制成磁带,然后根据录音整理成文字。     

    目前西藏共搜集《格萨尔》藏文手抄本、木刻本近300部,除去异文本约有100部,现已正式出版藏文本70余部,总印数达300余万册,使这一长期零散传唱的口头文学变成了一部系统完整、被称为"世界史诗之王"的文学巨著。同时还出版了20多部汉译本,并有若干种译成英、日、法文出版。这在藏族民间文艺遗产的保护以及出版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