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人文笔记 > 档案

“世界最长史诗”仍在中国民间口头传唱

2015年03月21日 11:24    来源:新华网    记者 杨俊江 裘立华
分享到:    

    西藏、青海两省区最近陆续涌现了一批格萨尔说唱艺人。专家说,被誉为“世界最长史诗”的《格萨尔王传》仍在中国依靠最古老的口头传唱的方式流传。     

    西藏藏东昌都地区新近发现了一位名叫斯它多吉的13岁少年能说唱长达6个小时的《格萨尔王传》,并且 因为其身份是学生而引起了专家的关注。     

    同时,根据藏北那曲地区群艺馆的最新统计,藏北那曲地区现有18名《格萨尔王传》说唱艺人,其中16名为最新发现的。     

    除西藏地区外,青海藏区继发现“说不完的格萨尔艺人”才让旺堆和“写不完的格萨尔艺人”格日尖参之后,又找到两名能说唱几十部的年轻艺人。     

    资料显示,西藏自治区目前《格萨尔王传》的文本只占艺人说唱的10%,90%仍保存在民间艺人的记忆之中,《格萨尔王传》史诗的生命通过艺人仍在传承。     

    西藏社会科学院民族所所长、《格萨尔王传》研究专家平措次仁说:“《格萨尔王传》被誉为‘活的史诗’,依靠口耳相传延续了一千多年,进入21世纪,《格萨尔王传》仍以活的形态在藏区流传,这是其他民族和国家没有的。这些说唱艺人的发现对格萨尔说唱艺术的抢救和保护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格萨尔的研究。”     

    据统计,中国现在有大约140多位格萨尔说唱艺人,其中藏族艺人最多,还有几十名蒙古族艺人和土族艺人。这些说唱艺人现在已经成了“国宝”,得到当地政府的妥善安置。为了让他们口中的史诗永远传递下去,专家正在为他们录音,整理、出版几种不同版本的《格萨尔王传》。    

    西藏社会科学院院长次旺俊美说,发现的艺人主要集中在交通闭塞、信息不畅的地区,由于《格萨尔王传》主要以民间艺人大脑记忆保存并以口耳相传,具有显著的无形文化特点。在现代文明迅速发展的今天,这种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正在衰弱,《格萨尔王传》也正在或将要伴随史诗艺人的消失而消亡。     

    “书面的形式和其它现代化形式将最终取代原始的口承方式,这是格萨尔史诗发展的必由之路”,次旺俊美说,“庆幸的是,中国政府自1979年以来,一直在组织人力、财力对格萨尔艺人进行抢救和保护,通过录音、录象等方式使这一神奇的说唱艺术得以原始保存”。     

    创作于10至16世纪、以说唱形式描述藏族古代部落历史的《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史诗,《格萨尔王传》目前被认为共有200多部。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