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人文笔记 > 随笔

话剧《农奴泪》观后感之三

2015年03月21日 11:24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西藏日报》    记者 刘志群
分享到:    

    正当全区人民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的吉祥喜庆时刻,我有幸观看了山南乃东县克松居委会农民文艺队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农奴泪》,该剧本身所呈现出来的典型意义让我感到激动,并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这个西藏农民业余话剧本身,是一个具有多方面意义的典型个案,它是通过新旧西藏社会历史变迁凝聚到一个特殊村庄及其主人翁的自我呈现。

    该剧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初至50年代末,反映了克松庄园的农奴赤列多吉一家三代人的苦难命运以及终于获得解放的过程。

    在新西藏,克松村是“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也是第一个成立党支部的农村。20世纪60年代末,在党支部的策划下组织翻身农奴及其子女自编、自导、自演了话剧《旧社会的苦》,也称为《赤列多吉一家三代六口人的故事》。1968年至1976年,该剧在西藏广大农牧区进行了多次演出。2010年12月,为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克松居委会重排了这部话剧。2011年3月,重排成型后更名为《农奴泪》,在克松居委会进行了首场演出。接着山南地委组织开展了全地区巡演,目前已演出16场。因此,这个话剧应该说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农民自我教育,以及在新西藏红旗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通过从旧西藏走过来的老人讲述,自觉接受传统教育的产物,从产生至今己延续了半个世纪。

    在这里,我们听到了:过去的岁月中西藏百万农奴隐忍了千年,终于爆发自心灵深处那含着血泪的呐喊:“我们要人身的自由!我们要自己的土地和牛羊!我们要报血海深仇!我们要打倒领主老爷!我们要当家做主人!”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当今的克松村农民根据自己在新西藏的幸福生活和旧西藏农奴苦难生活的感受和对比,从内心深处不得不发出的一种质朴而真挚的表达:“要是没有天上的云彩,就没有甘露般的雨水,要是没有大地的温暖,禾苗无法生长,要是没有共产党的领导,百万农奴不能得解放。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恩情!”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