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人文笔记 > 随笔

《温榆斋随笔》六瓣梅

2015年03月21日 11:24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刘心武
分享到:    

    他热爱文学,但从事的是最不需要文学想象力的一种偏僻的技术工作。他很忙,没有时间阅读任何文学作品。但他会在难得的休闲时间里,同妻女侃文学。也不是对文学进行评论,而是对小说进行复述。他复述的小说,都是几十年前出版的。他的复述极有可听性,甚至可以说具有特殊的魅力。他不单是复述那些小说的情节,他会把细节、对话,乃至某些描写上的精致处,全复述出来。

    他承认,他复述的某些小说,自己并没有读过。是当年他的老师复述给他的。

    他在南方一处穷乡僻壤度过从少年往青年蜕变的生命时段。他所上的那所镇上的中学根本没有成型的图书馆。但是有位曾老师,是从北京去的,曾老师的宿舍里也见不到多少书,但是曾老师肚子里有个图书馆,会把一些书的内容复述给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复述,曾老师还常给他“开小灶”,复述一些小说给他听。

    他长大了,要去省城上高中。他伯伯在省城工作,可以给予他经济上的资助和生活上的照顾。他还会考大学,争取考进曾老师就读过的那所大学。跟曾老师告别时并不伤感。那是在曾老师宿舍外的葫芦棚下。结出的葫芦形状很奇特,曾老师说叫做“鹤首”,仔细观赏,从下面膨胀部分往上面细长的部分去联想,确实像是鹤头和鹤喙。曾老师说要送他一件礼物。他本以为是要摘一个“鹤首”给他。没想到却是另外的礼物,什么礼物呢?复述一篇他从未听到过的翻译小说。师生二人对坐在葫芦棚下的小竹椅上,他听了终生最难忘的一篇小说。

    他貌不出众,却娶了一位美丽的妻子。妻子后来跟长大的女儿承认:他追求自己的最大俘获力,就是他对小说的复述。女儿也就坦言:爱爸爸,最爱的是复述小说时的爸爸。

    他的妻子从事会计工作,并不阅读文学杂志和文学书籍。他的女儿和他一样,选择了一种无需文学想象力的科技行业。那么多年过去,他所能复述的小说早已讲尽。但是重温熟悉的小说仍是他们生活中的一大乐趣。有时候面对电视机,把几十个频道全搜索过,还是觉得无一可观,于是他们就关闭电视机,往往是女儿求爸爸再复述某篇精彩的小说,爸爸复述起来,当中被女儿打断:“不是这样的,那只跑过草地的狐狸是跛脚的……”爸爸就微笑:“跛脚的吗?对,跛脚狐狸它就……”虽然听过很多遍,女儿还是觉得跟才绽放的鲜花一样芬芳,而妈妈也在一旁边织毛衣边惬意地颔首……

    女儿交了个男朋友。那小伙子不仅喜欢读小说,自己也写小说,写了就搁到网络上任人点击阅读。小伙子希望女朋友从网上在线阅读,女朋友却总让他复述,他试着复述,效果很糟,女朋友说:“你讲出来都不精彩,读起来能有味吗?”小伙子就说:“讲和写,看和听,是不能互相取代,也无法类比的。”

    他女儿从网上下载了小伙子的小说,读过以后复述给爸妈听,爸妈很满意。“其实他写得很糗!”女儿说。“真的吗?”妈妈不信。

    有一天小伙子跟他女儿说:“你爸给你们讲的,有的是经典,有的算得精品,有的只不过是他个人偏爱。”他听女朋友把从未来岳父那里听来的几篇小说复述给他以后,到网上去搜,没搜出来,就跑到图书馆去借,借到了一篇,印在一本很久没有再版的老书里,那本相当厚的书当年定价居然是0.68元。小伙子把那本书呈现在女朋友面前,拍着封面说:“你自己看吧!人家写的跟你爸和你的复述不对榫啊!”

    他女儿翻书细读,读完发愣。后来想办法借到不少旧书,书里的小说,跟爸爸的复述,差别都不少。简单来说,是他的复述,似乎更精彩,所增添的,所省略的,所夸张的,所渲染的,所回避的,所凸显的,似乎都是写那小说的作家——有的是人类公认的文学大师——该那么写而竟没那么写的。

    女儿把这个发现告诉妈妈,谁知妈妈早就晓得:“梅花只有五个花瓣,你爸开的是六瓣梅。他不过是给亲人讲讲,算不得问题。不仅不是问题,实对你说吧,我当年相中他,这么多年喜欢他,能开六瓣梅,是个关键哩!”

    不久前曾老师故去了,曾老师儿子根据父亲生前的嘱咐,给他寄来了一个“鹤首”葫芦,上头刻着这样的句子:“不必去当优秀的作家,却一定要当优秀的读者。”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