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寺
12月16日,我们来到了佛教胜地普宁寺和普陀宗乘之庙参观。清朝时期,康熙皇帝为了团结蒙古和西藏等地的少数民族,在承德修建了十二座藏传佛教寺庙。其中,四座寺庙是用于祭祀,八座住有僧人,这八座寺庙被称为“外八庙”。如今,八十位喇嘛生活在普宁寺中,每天吟诵着佛教经文。
在普宁寺的入口处,身穿袈裟的僧人给我们五名外籍记者献上了洁白的哈达。进入大门后不久,我们在一座碑亭前停下脚步,欣赏亭中矗立的三座高大的石碑。石碑的四面分别刻着藏文、蒙文、满文和汉字四种文字。三座石碑均为乾隆皇帝的御笔,中间最大的石碑上乾隆亲自撰写碑文《普宁寺碑》。
出乎我的意料,清晨一大早,天气异常寒冷,寺庙内早已人头攒动。一些游客和当地居民点燃了香火,虔诚地祈求幸福与和平。
在不远处的大乘之阁内,供奉着世界上最大的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佛像高达22.28米,它已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深深扎根于当地老百姓的心中,它的存在,使得这座寺庙几百年来一直保持着旺盛的活力。看到它的刹那,我心底最柔弱的地方仿佛被深深地触动了一下。毫无疑问,承德之行,最令我激动不已的时刻莫过于看到它的一瞬间。
现如今,普宁寺依然是中国北方最大的佛事活动场所。
普宁寺木雕大佛
离开普宁寺,我们来到了有“小布达拉宫”之称的普陀宗乘之庙。毫无疑问,普陀宗乘之庙之所以闻名遐迩,就在于它完美地融合了汉族与藏族建筑风格的特点。它是承德之行中最能勾起人们好奇心和令人惊讶的一座寺院。
普陀宗乘之庙始建于1771年,是为庆祝乾隆皇帝六十寿辰和皇太后八十寿辰而特意建造的。它简直就是西藏布达拉宫的微缩版。
进入藏式山门,在通往深处的小路上,竖立着一座汉族传统建筑风格的牌楼,远处则矗立着带有典型的藏式建筑风格大红台。最吸引游客目光的是大红台墙上的6层梯形盲窗,既典雅又大方。白色的窗户用于装饰,黑色的则起到通风采光的作用。
带领我们参观的导游小姐告诉我们,寺庙附近的棒槌山脚下有一座庙,它是专门为六世达赖喇嘛修建的,供他在拜谒皇帝期间使用。
极目远眺,对面山上是避暑山庄的宫墙,蜿蜒起伏,延绵不断。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虎皮围墙。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