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人文笔记 > 随笔

于丹:敬老,安心重于安身

2015年03月21日 11: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记者 李进梅
分享到:    

    十一月十一日在青岛举办的首届全国老年文化高峰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知名学者于丹做了《独与天地精神共往来》的演讲,在四十多分钟的演讲中,引经据典,强调对老人精神生活的照顾往往比物质上的照顾更加重要,表达了“敬老,安心重于安身”这一观点。

    “我并不从事老龄文化研究和工作,但是我觉得我来这里也理所应当,因为我也是为人儿女者,这个事业,说到底,是替全中国儿女尽孝的事业,是让全中国父母亲得以安顿的事业,用老百姓的话来讲,这是一个积德行善的事业。”于丹质朴的开场白赢得了阵阵掌声,也让这个本来十分寒冷的早晨变得温暖。

    于丹认为,现在的老龄文化,就是探讨如何让老年人的精神上得到最大的安慰。她引用《论语》说,孔子的人生理想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在这里“老者安之”是作为第一位,是希望因为有自己在,让自己的老人都得以安顿了,这个“安”是指外安其身,内安其心。老人现在安身是容易的,安心往往是被子女忽略的,其实,敬老,安心重于安身。

    于丹说:“在我的理解中,老龄文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怎么样使我们的长辈,在他们这个年纪上还能感受到生命的成长。其实成长是一种最好的营养,当一个人觉得停顿的时候,才是衰老真正的来临。”

    她举例说,有一些精神矍铄、健步如飞的老人,子女非要上去,一会儿拉着他的手,一会儿搀着他的胳膊,一会儿让他注意点台阶,这个老人是不高兴的,因为他用不着,因为这种行为过分强调了他的衰老。要做到真正的“敬”老就必须认真倾听,并与他们有效的交流。做儿女者,一方面是要把自己的长辈真正敬为自己的尊长,另一方面,把自己的长辈看作是跟自己共同成长的亲密朋友。只有这种既尊敬,又有这种心灵互相激荡的亲密关系,大家才能够共同穿越这样一个时代。

    于丹欣慰地表示,现在社会上有很多老年大学,可以让老人家学诗画,读诗词、学篆刻,让他们的生命不断成长。而成长是一个生命所能面对的最好状态。现在中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老人不仅需要安康富足,而且需要拥有精神上的自信与成长,这样才能继续飞扬蓬勃的生命激情。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