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近日在成都购书中心举行其新作《格萨尔王》全国读者见面会。阿来与蓉城读者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历程和心得。他透露,本来央视邀请他上《百家讲坛》,围绕这部史诗开一个系列讲座,但沟通之后被他拒绝了。
我们知道,《百家讲坛》是一个受众面广、社会影响力大的文化讲坛类栏目。登上此平台不仅意味着声名远播,还会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利益。更何况阿来此时新作面世,正需要一个大的平台宣传推介,一个看似千载难逢的机会,竟然被阿来拒绝了。
用阿来的话说,《格萨尔王》是他“准备了半辈子”的作品,也是他向藏族文化历史的“致敬之作”。整个写作很用心,也很辛苦。如果要开讲座,一定要“以文学的方式”,用“简洁、诗意、大气的语言”,讲出藏族人的世界观和审美观,以及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而不仅仅是把故事讲好听”,更不能“油嘴滑舌”。
个性阿来提出的条件,显然和《百家讲坛》的栏目要求无法合拍。 《百家讲坛》虽然是一档文化类栏目,但其受众是普罗大众。观众收看节目,更重要的是追求即听即懂,而不会关注多么深刻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所以节目的讲稿显然要走平浅、热闹的路径,甚至庸俗一点也无妨。此外,电视栏目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创收功能。实现这一功能,难免要对栏目和主讲人进行商业化包装。易中天曾说过,要想在《百家讲坛》讲得好,第一个条件就是要“甘愿被修理”;王立群教授也曾称自己“给指挥得快要找不到北了”。为适应商业化需要,《百家讲坛》选拔包装主讲人的过程,被媒体戏称为跟“谋女郎”的走红过程颇为相似:最文化的与最娱乐的,在商业化包装与操作流程上,有机重合在一起。
而再看看阿来,他既不愿将讲稿写成“油滑”的评书,也不想被“修理”和包装成一个表演者和评书说唱人。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扑面而来的文化商业化与名利纷扰之前,阿来更喜欢“敝帚自珍”。他固执地将自己辛苦调研、踏访,数年埋头爬格子写成的《格萨尔王》看成是纯粹的文学之果,思想与艺术的结晶。在文化日渐快餐化、娱乐化、庸俗化的今天,阿来的固执与其说是对自己文字的偏爱,毋宁说是一个真正作家对于心灵空间的固守,和对浮躁文化侵袭的努力抗争。
阿来一直是一个“固执、认死理、不聪明”的人(阿来语)。十几年前,当他的《尘埃落定》被十多家出版社退稿时,就曾有出版社领导开导他,让步一点,媚俗一点,太文学的东西没有市场。但阿来坚信,“真正好的东西,今天不行,明天行”。十几年后,一拨又一拨的畅销书已经消失无踪,而《尘埃落定》仍然摆在许多的书店重要位置。
自从11年前《尘埃落定》问世,阿来仅在2005年推出过长篇系列《空山》。照理说成名之后的阿来,如果随便写写,每年写几部书还是不成问题。更何况他还身罩四川作协主席的光环,出版与发行显然不成问题。但他坚持不做这种“小名小利的行为”。不写则已,写就要写出对得起公众和时间检验的作品。
事实也真是这样。作为“边地文明的勘探者和守护者”的阿来,多年来阿来用宽阔、从容的笔墨,“持续为一个地区的灵魂和照亮这些灵魂所需要的仪式写作”。他为数不多的作品,都成了当代文学思想和艺术上的扛鼎之作。他的《尘埃落定》获得了“鲁迅文学奖”,《空山》为其赢得了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分量最重的“年度杰出作家奖”。现在,他的《格萨尔王》已经付梓,作品将带给世人带来怎样的惊喜,让我们拭目以待。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