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三,是中国传统的农历小年,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及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111周年诞辰。 老舍先生喜欢花儿,养了一院子的菊花,老舍先生专门辟出一个屋子办花展,院中准备好烤肉、黄酒,请朋友来赏花。过年时,老舍先生会自制谜语让孩子们猜,答对者得到一枚大红枣。由于自幼贫寒,老舍先生小时买不起蜜贡,老舍先生母亲“自己亲自做,每年春节,老舍先生会在家里自己包饺子,必备芥末堆儿、小酥鱼儿之类的简单食品。
曾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的老舍先生,1899年2月3日出生于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的一个贫民家庭,“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去世。老舍先生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是“京派”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笔朴实、幽默,富有浓郁的北京特色。长篇小说《正红旗下》片段:“我是腊月二十三酉时,全北京人欢送灶王爷上天的时候降生的。从五六点钟起,已有了爆竹声。等到我出生的时候,花炮的光亮冲破了天空,一闪一闪,每家院子里都亮那么一阵,把灶王爷请到院中来,化为灰烬。灶王爷上了天,我落了地。这不由让人想到我不凡的身世。兴许是灶王爷身边的什么人物也说不定。这段生动的记述,仿佛让人感到老舍先生重回人间,和人们一起在庆祝他的生日呢。向世界展示北京味文化风采奋斗终身的文学大师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城市贫民家庭。他把一生都贡献给了祖国的文学艺术事业。老舍先生的作品是以表现城市下层人民的生活与愿望,特别是表现北京的城市贫民而著称。老舍先生创作的《四世同堂》、《龙须沟》、《十五贯》、《茶馆》、《方珍珠》等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不仅被搬上银幕还被译成多种文字。1966年8月26日,老舍先生在北京逝世。
老舍先生的写作,在解放前,他是小说家;解放后,他是个话剧家。
老舍先生那些被人们所耳熟能详的大量小说,比如《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都是解放前写的。在19世纪20年代,老舍先生也创作过《老张的哲学》、《赵子曰》等等带有狄更斯式写作技巧的作品,也写过一些幽默嬉笑的作品,如《猫城记》等。1930年,老舍先生从英国回来,面对满目疮痍的祖国,作品的格调开始变得沉重起来,老舍先生的长篇代表作《骆驼祥子》就写于那个时候。而《四世同堂》也是在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真正奠定老舍话剧家基础的应该是写于1950年的《龙须沟》,而《茶馆》则是把老舍话剧写作推向了巅峰。当时《龙须沟》上演之后,周恩来很重视,特意安排工作人员在《光明日报》上写文章,提出向老舍先生学习。周恩来认为,一个新的政权需要巩固,就要让群众明白新政权是干嘛的。而《龙须沟》让群众看完之后,不用看社论,不用参加报告会,就知道我们的新政权就是为人民服务的。1951年,在周恩来的推荐下,毛主席也看了《龙须沟》,并给予了好评。
老舍先生还是当时作家中唯一一个搞曲艺的人,创作出了许多诸如相声、河北梆子、大鼓、单弦等曲艺作品。
“写家”老舍和他的小说
老舍先生为人特别谦虚,对自己的才能自信。老舍先生总说自己不是作家,而是一个‘写家’。老舍先生每写完一篇作品,总要写一篇附记,剖析自己是怎样写这本书的,书里的角色又是怎么设立的等等。“老舍先生写附记,就是在检讨自己的缺点。在我们看来,老舍先生有些书已经写得很完美了,但老舍先生却一直认为不够好。老舍先生还曾告诉过我们,写作对他而言就是一个职业,一个吃饱饭的手段,一个活儿,就像木匠、车夫一样,只是术业有专攻而已。所以,老舍先生从不称自己是作家,而称自己是‘写家’。”
老舍先生长居北京,既熟悉机关文化又熟悉市井生活,乃有了以小职员为主角的《离婚》,以及下层劳力者为主角的《骆驼祥子》,以及二十世纪前半期历史长卷般的《茶馆》。留学英伦后,老舍先生观察到国人在外的奇形怪状,乃有了《二马》。抗战爆发后逃难重庆,经见了北平人在陪都的艰难生计,乃有了《鼓书艺人》。一九四三年,老舍先生住在距重庆不远的北碚,年底,老舍先生夫人设法离开了被占领的北京,带着孩子历尽艰辛来到重庆。老舍先生了解到日本占领下普通百姓的苦难遭遇。一九四四年下半年开始,《四世同堂》第一部《惶惑》在重庆一家报纸上连载,一九四六年稍晚,这一部和第二部《偷生》合并,分为上下册在上海出版。一九四六年三月,老舍先生应邀赴美,在那里完成了小说的最后一部。
老舍先生说,影响一个民族、影响一个国家命运的,是文化,这证明老舍先生非常勇敢,非常有真知灼见。《四世同堂》就有浓厚的文化批判精神。老舍先生在考虑,什么道理小日本把中国欺负得这么厉害?中国是一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中国的每一个老百姓身上都背着沉重的文化包袱,老舍先生通过沦陷的北平姓祈的一家来写了这个现象。里边这个祁老人的孙子,是个高级知识分子,北平沦陷了,按道理讲他应该跑到城外去,参加游击队,再回来打日本。他不,他说我上头有爷爷,有奶奶,有爸爸,有妈妈,我旁边儿有弟弟,有弟媳妇儿,有太太,下头有儿子,有女儿,我要养活这个家,我要尽孝道。他受这个儒家传统教育很深,他跟别人说我不能走,为什么呢?忠孝不能两全,我得牺牲一头,我就牺牲那忠吧,我就尽我那个孝。老舍先生同时又描述了很多的中国人拿起武器,走上前线,捍卫我们的祖国!把中国人内心世界全部表现出来。 文章来源: 中国网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