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人文笔记 > 随笔

藏族司机

2015年03月21日 11:24    来源:《西藏日报》/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郭其健
分享到:    

    5年前,我和几个朋友到西藏去旅游。在贡嘎机场下了飞机后,坐进面包车,司机是一位藏族人。这位司机有30来岁,黑黝黝的脸膛,卷卷的头发,健康的体魄,一副很和善的模样。他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而且十分健谈。我们在西藏游览的四天时间里,都是坐这位司机的面包车。

    初到西藏,大伙儿都有点紧张,害怕有高原反应,更担心患了感冒丢掉了小命。司机满不在乎地告诉我们:“没事的,刚到西藏的头两天会有一点反应,换了“肺”就好了。西藏的医院对治疗高原反应非常有经验,没听说有丢了命的。” 司机所说的“换肺”是指把低海拔的空气都呼出去,让肺里充满西藏的空气。这个说法也不知有没有科学根椐,不管怎么说,听了司机的这一席话,我们紧张的心情放松多了。

    进藏的第二天,游览我国第二大咸水湖——纳木错。面包车喘息着爬上海拔5192米的那根拉山口,从山上俯瞰纳木错,碧绿的湖水在群峰的簇拥下就像一块硕大的翡翠。 我们激动地下车拍照,司机不断地提醒我们要减少活动量,因为海拔5192米就要倍加小心了。15分钟后,司机便催促我们赶快上车。当我们上面包车时,才发觉头重脚轻,头晕目眩,有的人已出现恍惚症状,有的人嘴唇呈紫乌色。待大家上了车,司机一松闸,车子便顺着斜坡朝山下飞快地滑去。大约过了10分钟,我们就感觉舒服多了,车上又充满了欢声笑语。后来,我们才知道,司机担心山顶上缺氧发动不了车子,特意将车子停在斜坡上。司机说:“如果在山顶上停留半个多小时,就会有危险。”

    第三天,我们远游西藏的第二大城市——日喀则。面包车沿着雅鲁藏布江一直朝西驶去,一路上,司机为我们介绍沿途的景观和西藏的风土人情。中午时分,我们停车野炊。所谓野炊,也就是每人一袋点心和水果。我们三三两两地聚集在草坪上,边吃边欣赏四周的景色。大约一个小时后,我们上车准备出发,司机从车上拿下一个空纸箱,把我们丢弃的塑料袋、纸张和废弃物都拾进纸箱,然后放回车里。司机见我们有些不解地望着他,便郑重其事地说:“把它带到日喀则去。”这一下,我们全明白了。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司机,如此爱护自己家乡的净土,如此自觉地保护家乡的自然环境,令人肃然起敬。塑料制品在土壤中不容易降解,所以,不能随意丢弃。这一点我们是知道的,但是,我们却全然忘记了。

    5天的西藏游结束了,西藏高原的广袤、肃穆、苍劲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但最让我铭刻于心的却是那位藏族司机——我认识的第一位藏族朋友。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