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开始,许多画家开始了创作版画的艺术征程。近日笔者在与“春秋版画博物馆”赵堂慧馆长的交谈中了解到,新兴版画带有鲜明的时代性,其发展经历了“三十年代的萌芽初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成长”、“五六十年代的繁荣”以及“改革开放后至今的转型发展”这四个阶段。
以刀代笔,版为纸,版画作为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静静地固守着那份东方艺术的神韵。版画顾名思义,即为艺术家运用刀、笔或其他工具,在金属、石板、木板、纸板、丝网等不同板材上,进行绘制、雕刻、腐蚀后再通过拓印而成的艺术作品,是一种集绘画、雕刻、印制于一体的综合表现形式。版画就其种类来说,有复制版画和创作版画之分。
“革命时期的版画创作由于和政治背景有关,具有很强的战斗性,内容表现非常犀利。”赵堂慧指出,版画的写实性是当时其他的艺术形式很难超越的,它真实、全面地反映了战争年代人民的生活面貌。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版画多为表现社会主义建设等带有宣传鼓舞性的作品,而萌生出的新生事物也为当时版画创作注入了活力。正是这种平实的时代烙印,唤起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版画艺术以其凝练的厚重感保留下来,留给人们无尽的回忆与遐想。
一般来说,相同的地域文化在创作上容易形成某种共性的地域风格。赵堂慧介绍道,从几个版画大省的作品中不难看出,画家以其擅长的画风彰显出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情调。而其中地域风格最为突出的要属以晁楣为代表的北大荒版画了,它的风格或粗犷写实,或浪漫抒情,大多为套色油印版画,以厚重的色彩展现北大荒的自然风光和劳作生活。与之不同,西北版画则把漫漫大漠和青青草原尽收眼底,一展游牧民族的洒脱与豪情。从云岭高原到妙趣民俗,云南版画多取材于绮丽的美景和特色的民俗,在此基础上融入变幻的色彩和线条,令人被美景折服之余又为其神奇所惊叹。与质朴、宽厚的北方版画比较而言,更具一种瑰丽、神秘的气质。除此之外,清新淡雅的江浙版画和描绘广阔海景的塘沽版画,都洋溢着浓郁的家乡气息,以鲜明的艺术风格立足于画坛。
谈及国内版画收藏的现状,赵堂慧感叹道:“版画和油画在国外很普及,是两个大画种,但在国内版画市场还没有完全启动。近几年,有很多人意识到了版画的收藏价值,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他也指出,版画收藏除了拥有记录时代的历史价值外,更有着无可替代的艺术审美价值。许多人不知版画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从画稿、制版到拓印的过程中,各个环节层层递进,色彩丰富的套色版画需用几十块板逐层套叠印制而成。版画的线条极富张力,即使是看似单调的黑白木刻,仔细观赏也可发现其中深浅交织的层次感。“我们现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收集到的大量版画分类整理出来,使它们更加系统化”。赵堂慧表示,希望通过丰富整合自己的馆藏,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喜欢版画。 文章来源: 北京日报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