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人文笔记 > 随笔

“天启通宝”金币

2015年03月21日 11:24    来源:中国    
分享到:    

        1991年北京市海淀区北下关发现一座明代太监墓,墓中出土了一枚“天启通宝”金币。金币呈方孔圆形,边廓较宽平,内廓方直,肉厚稍欠光滑,外缘直径3.8厘米,穿边长0.7厘米。质地纯净,色泽金黄。面文为顺读“天启通宝”,背文有位于穿上部的“金”和穿右侧的“五钱”,均为正书,钱文运笔流畅,间架结构舒展。无独有偶,1951年海淀区董四墓村明代天启妃嫔墓中也曾出土过两枚同种金币。对比这三枚金币的形制、大小、书写风格等特征,可以确定它们应该是出于同一批钱范。

    关于这种金币的用途,著名考古学家安志敏先生在董四墓发掘简报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戊)铜第一类是货币,有洪武通宝(十一两)、天启通宝(金五钱)、天启通宝等二百余枚,完全在段妃棺中,好像原来铺在棺底下……最特殊的要算天启通宝(金五钱),表面镀金,并不见于著录,可能是专门殉葬用的。”而古钱币学专家高桂云老师则撰文认为这类天启通宝金币的用途“应是一种流通钱,不大可能专供殉葬”,并且同时指出,这种钱也可能会作为赏赐之用。

    1958年江西省新建县正统十三年宁王朱权墓曾出土了13枚金币,均为既无文字又无图案的“平安无事”吉祥钱。这些金币出土时分布于墓葬两处,一是与董四墓类似,置于墓主人身下,并且是有规律地呈两行排列,每行六枚,另外一枚含在墓主人口中。由此可以看出,明代早期,金质吉祥钱的确是被有意识地使用于皇家丧葬礼仪中。据《明史》记载,明世宗由藩王入继大统,曾向太监谷大用“以迎立功赐金币”,这说明最晚从明代中期开始,就已经有了赏赐太监金币的先例。而北下关太监墓中除这枚“天启通宝”外,还出土了两枚金质“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吉祥钱,由此也可管窥到明代后期太监政治之一斑。

    另一方面,明代金币钱文书写内容与铜质制钱相一致的情况并非仅出现于天启年间,据资料记载,早年也曾出土过“‘正德通宝’金币,其背面有龙凤花纹,和普通钱不同。”这种龙凤花纹金币显然是作为吉祥钱使用,不过,“正德通宝”钱文的出现与朱权墓出土的素面金钱相比,似乎又赋予其一定的流通功能,而这种双重功能的皇室专用的金币很可能是“天启通宝”金币的滥觞。就明代金币而言,从早期的素面金币到中期的“正德通宝”龙凤币,再到后期的“天启通宝”,大致勾勒出了明代宫廷金币由单纯的祈福吉祥到同时兼顾收藏与实用双重功能的演变轨迹。

    当然,关于“天启通宝”金币的用途问题,随着新的考古发现可能会有新的解释,或许学者和藏家也有不同角度的理解。不过,海淀区出土的这几枚“天启通宝”金币无疑是非常难得的出土文物,为研究明代金融发展史和相关文化现象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文章来源: 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