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玩过,那十八般武艺、迎罗汉、掼牛、高杆船技、网船会,样样过瘾;你再看,那泰顺提线木偶戏和江山廿八都木偶戏,出出如戏;还有那碇步龙、香火草龙、坎门花龙、盾牌舞……真是绝技、绝招、绝活迭起,尽显中国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的深不可测。
杭州古都的十八般武艺
端午节那天,站在那,看五常十八武艺,只见龙刀、凤刀、尚阳刀、兄弟刀,刀刀入眼;金刚伞、大劈锁、龙鱼斧、笔艺抓、文耙,耙耙飞舞。
“追溯文化,伏羲不但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也是中华武术和兵器的创始人。”说这番话的,是浙江省特级涉外武术教练、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理事、杭州古都武术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杭州西溪五常民间武术队总教练章建华。
“在首届全国农民武术大赛暨中国天水伏羲武术大赛上,以章建华为总教头的浙江省农民武术队夺得了5金4银14铜的好成绩呢。”令章建华自豪的是“五常十八般武艺”从明朝流传至今。
父亲和爷爷都是从农村出来的,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武林怪杰”章建华自幼受家庭的熏陶。章建华说:“父亲是我的启蒙老师,教我技击和兵器,包括西洋拳击。上世纪50年代初又由父亲引见拜著名武术家何长海为师,又得邵文明、肖忠义、陈天申等武术名家的教授,获益匪浅,终身受用。”
章建华6岁就开始学习拳、械、擒拿、摔跤、拳击、击剑等,15岁时一边学、一边练,并开始教学生,自己做起了教练。近50年的业余教武生涯,如今在国内外拥有各个年龄段的学生,桃李满天。
上世纪80年代初,章建华和陈天申、王志华、陈邦达这些老拳师们一起参与了对浙江省民间武术的挖掘、整理;之后又与肖忠义、陈天申、陈邦达、彭亮明等一起参与了杭州市武术协会的恢复工作;与杭州市体育局吴小平、徐磊等创办了杭州市拳击协会。
泰顺木偶 一提一放一收间传承百年
眨眼功夫,泰顺提线木偶戏,在一提一放一收间,竟也传承了数百年之久。
小时侯,乡村的孩儿们,好像都看提线木偶戏。但从没像今天这样让我感动。绝不仅仅是因为怀旧,更多的是某些东西感染了我,触动了我。
那个夜晚,穿过泰顺的木廊桥,去看泰顺的提线木偶戏,是黄家帮保留经典剧目,包括《辕门斩子》、《济公出游》、《顶葫芦》、《贵妃醉酒》、《真假美猴王》、《舞狮子》,充分展现了舞棍、变棍、顶葫芦、舞狮子等特技表演。
黄泰生是原浙江省木偶剧团团长,被六龄童和中国木偶界称为“猴王”。现已76岁,从8岁开始学提线木偶,已提了60多年的木偶。黄老先生最拿手的好戏是演孙悟空。木楞楞的木猴头,一到他手上便马上精神抖擞、活灵活现了。当晚,由黄老提演的《真假美猴王》,就连还被妈妈抱在手上的小孩也看呆了。
精美绝伦,叹为观止。锣鼓声中,喝彩阵阵。台上台下的情绪也正如戏台旁涨潮了的瓯江水,变得异常亢奋。我看着台上艺人一脸投入的神情,时而哀、时而喜,真是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吗?泰顺木偶戏曾经的辉煌,在他们眼里是永恒的吗?黄老说,他才38“公岁”,能站着,演木偶戏就不会停下来……
黄老父子的好搭档便是季桂芳、季天渊这对父女。季天渊从小就受到省美术工艺大师季桂芳的熏陶,且传承了父亲的手艺,在美术工艺上也有着很深的造诣。一场完美的提线木偶戏,当然还要有活灵活现的木偶。现场的这些木偶都是这对父女精心制作的。一边在台上演出,一边便设计舞台、组织演出,黄泰生在台上演着,季桂芳便在台下静静看着。而季天渊更是上窜下跳,兼主持,也兼客串演出。忙得不亦乐乎!
一个牵木偶、一个刻木偶,一牵、一提、一刻,承载着多少岁月与感情?即使,泰顺木偶的锣鼓声,只响在泰顺逢年过节的乡村里,他们也坚持着牵木偶、刻木偶。一刻、一牵,简单的组合,便给众人留下了一台台让人难忘、让人大开眼界的木偶戏。
“火龙”“花龙”带来的壮阔景象
这绝对是一道盛景——用稻草扎成龙身,点燃的草龙身上插上密匝匝的香,就像一条火龙,在月光朦胧的夜色里,腾云驾雾,狂奔飞舞……夜色里,那用香火组成的各种空中图案,是任何画师都无法构画的壮阔。
老人们说,草龙从村中舞出后,必须到大田中去表演,又称踏田,人们都希望“龙”体在自家大田上踏舞,舞得越欢,田踏得越烂,该田就变成吉利田,来年就能增收。舞龙完毕,将草龙送入河中随溪水漂去,希望来年能游回来兴法降雨。啊,这真是一条大写意的乡土之龙!其原汁原味、浓墨淡彩,而又多么的灵通,通达,多么的诗情画意,让人充满了想象!
常言说得极是,谓:山川不同,风俗各异,也更有各种习尚的差别了。普天下人不同貌,曲不同音,剧不同腔,舞不同势。中华偌大个国土,就民间大道具广场舞而言,流行最广泛,气势最恢宏者,要算舞龙了。或问:草龙、布龙、登板龙、竹节龙、水龙、火龙、南龙、北龙,偏爱哪一种?曰:花龙也!正如长处和短处一样突出便兜其风格和个性,对于坎门花龙,传承人鲍木须自有对它的挚爱,更多的,是钟情于它的内涵。于是每逢新春正月,耳闻得“吭吭,吭冬冬吭”的舞龙锣鼓,全身的血也随那节奏,涌动得铿锵有力了。
舞龙之于他们,要比滚烫烫桂花糖炖黄酒,要比柔性浪浪自家女儿热被窝,更耐消受,更抒情。他们有说不完的故事,唱不尽的谣曲,演绎不完的人生戏文,偏就这舞龙最使人身体力行,倾心倾意。过年了,连龙都不舞,大鱼大肉新衣热酒算什么。在庆贺丰收或惑于所获甚微的一年终了,来年更新的欲望又燃成苦苦的祈盼,一里一村,一山一岙,铿锵锣鼓里的红鳞绿鳍,与人心人情交织、冲撞,这舞龙原来是海岛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和外化啊!
高兴了,舞龙去,那高兴便似热酒蒸腾走蹿在心胸,在血管,要把整个身心随那劈劈啪啪的爆竹弥散了,在海空!忧闷了,舞龙去,情怀的块垒和恻隐也随那线势变成刚柔相济的情韵,美给了别人,也熨平了心中的愁苦。在海滩头,网场上,村庙前,街坊间,庭院里,目睹难以言喻的激越、雄浑、粗犷中的狂喜和迷顿!
普天下舞龙人,都是兄弟了。人只在舞龙里,真善美才各显了真性。善的凸现其美,也使丑的得了善的感化。
僻处海隅的渔乡,只有这舞龙、也只能算这舞龙,是最特有的。海岛民众,也只有这舞龙能表达他们身心的全部,他们的生活中没了淋漓酣畅的舞龙,能行吗?
记忆
五常神牛拳、五常藏龙剑及五常活拳,都是几百年前传下来的。经过挖掘、研究、编排后再现于世,又放光彩。“五常十八般武术大操演”集体项目中,有24人参加,章建华也是其中一位。每个人的表演动作、器件、拳种及服装颜色都不相同,巧妙、独特的组合及阵法,这就是“五常十八般武艺”的特色,也是一大亮点。2008年,“五常十八般武艺”还受邀赴巴西参加第十届帕素芬多国际民间艺术节,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木偶戏古称“傀儡戏”、“傀儡子”,是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种戏曲形式。除了艺人的精彩表演外,完美的偶人造型艺术和操作装备也是吸引广大观众的一个重要方面。造型艺术重在木偶的雕刻和设计,就一般情况而言,提线木偶造型较高,多在2.2尺左右。关键部位均缀以提线,最多可达三十多条,至少也有十余条,如进行特技表演还须根据需要增加若干辅助提线。
木偶人表演各种舞蹈身段及武打技艺的水准,完全取决于艺人的操作技巧,这是提线木偶表演艺术水平高低的关键。杖头木偶高于提线木偶,一般偶高3尺左右,装有三条操作线,两条牵动双手,一条支配头部与身躯表演。布袋木偶造型最小,仅有7寸左右,靠艺人两手托举表演,操作技艺特别,不同于提线和杖头木偶。
开化草龙的形成本身就是一种稻作文化,秋天是稻作收获季节,获得丰收要舞草龙谢天,即使歉收,也要求苍天来年保护乡民五谷丰收,舞草龙就是最好的表述方式,再从草龙流传的范围看,全在稻作生产区。草龙应稻作生产而产生,传承和发展。从形态上看,苏庄草龙的“形”浑身全部用稻作产物——稻草扎制,龙头龙尾上的饰物,銮驾图像的构图材料全部用农耕作物制作。
花龙该归类于布龙,因其装饰图纹的明快和绚丽,因而名之。也不只限于坎门,整个玉环岛,都有它的流行分布。其中,龙以钓艚一地最负盛名,最具蕴涵和气势。一地就有三条龙呵,且延续数百年不断。老一辈能舞,小一辈看着看着,心领神会了,常时嬉戏,也拿了草绳学做动作和套路。舞龙成了做人的本事。大凡一个叫得响名字的,大凡有出息的,哪一个未曾摆弄过龙头龙尾,或起码举起龙节舞一阵呢?文章来源: 浙江日报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