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人文笔记 > 随笔

心中的墨脱公路

2015年03月21日 11:24    来源:《西藏日报》/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杨成林
分享到:    

    在西藏工作30多年,想去墨脱由来已久,但因道路艰险,一直未能如愿。2009年4月,墨脱公路新改建项目开工建设,去墨脱的夙愿终于有了希望。

    我于上世纪70年代末进藏,分派到拉萨市附近一国营农场工作。一天下午,突然接到一封来自墨脱的信件,急忙拆看,方知一同班同学分到墨脱工作。信中说,6月初他们从拉萨出发,进入墨脱公路后,打了绑腿,拄着拐棍,翻雪山,攀悬崖,跨过原始森林,穿越蚂蝗区,历时数天,千辛万苦到达墨脱。信中特别提到,墨脱虽然道路难行,但气候宜人,风景如画,物产丰富,民风淳朴,通公路后欢迎我去观光。再看写信时间,竟是同学初到墨脱的6月中旬,信在路上走了近两个月。从此,墨脱和墨脱公路便在我的心中烙下了印记。

    上世纪80年代末,我调到拉萨市工作。当时的《拉萨晚报》时常刊登一季姓前辈介绍墨脱的文章,我兴趣颇浓,每期必读。那些朴实的文字,极少讲述路难行、山难翻之事,娓娓道来的多是当地特有的自然风景、民风民俗,尤其是那些带着浓厚地方特色的故事细节,催人陶醉,令人向往,脑海中经常闪现去墨脱的念头,便自然惦记着墨脱公路。

    真正了解墨脱公路是到了交通系统工作后。我的邻居老韩两口子都是曾经参加过墨脱公路建设的知青。与他们聊天,多是回忆上世纪70年代中期修建墨脱公路的艰苦岁月。那时修建公路,除使用少量炸药外,主要靠铁锹和十字镐,机械化程度极低。由于山高谷深,地质复杂,路修得异常艰难。但是修路大军硬是凭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精神,实现了墨脱公路初通。终因当时条件所限,被迫停建,留下每年保通后季节性勉强通行的墨脱公路。时为自治区交通厅主要负责人的侯杰同志后来回忆说,当年停建墨脱公路虽属迫不得已,但实践证明决策是正确的,因为条件不成熟。我想,这可能是墨脱长期不通公路的最好诠释。在交通部门工作十几年,见证着西藏交通运输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心中时常想着墨脱路,盼着去墨脱的那一天。

    进入新世纪,国家和西藏自治区对修建墨脱公路给予极大关注,并组织强有力的勘察设计队伍再次“墨脱问道”。2001年自治区交通工作会议期间,林芝地区代表一致要求“十一五”期间启动墨脱公路建设项目。林芝地区交通局副局长陈福顺,在墨脱工作过七八年时间,在讨论当年《交通工作报告》时,感慨万千地讲述了对修建墨脱公路的热切企盼,认为时机成熟,条件具备,恳切要求写入报告。是啊,修建墨脱公路是我们交通人的共同愿望,我也经常惦记着心中的那条路。

    “十一五”初,自治区交通部门极力推进墨脱公路的前期工作,终将其列入“十一五”规划。2008年9月,交通运输部领导进藏实地调研墨脱公路有关事宜。经与有关部门商量,我可随调研组进入墨脱。去墨脱的愿望即将实现,便抓紧时间准备路途用具,谁知临行前又因其他工作忍痛放弃。当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西藏墨脱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决定建设墨脱公路。看到批文,我眼中闪着泪花,思绪飞往遥远的墨脱公路。

    在2009年藏东南春暖花开的季节,国家交通运输部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在波密至墨脱公路24公里处举行墨脱公路新改建工程开工仪式。我提前两天赶往波密,终于有机会与墨脱公路谋面。翌日上午,踏上墨脱公路。不想天公不作美,刚上路,就淅淅沥沥下起了雨,且越下越大,行驶在急弯重重、坎坷泥泞的路上,我的心中波澜起伏,想起我那30年前从此路进入墨脱的同学,想起了陈福顺,想起了更多人进出墨脱的艰辛。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