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人文笔记 > 随笔

小事儿,真事儿

2015年03月21日 11:24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西藏日报》    记者 唐大山
分享到:    

    摆放在我面前的这本相当于自传的散文集《雪域痴情》,既无名人作序,也无“腕儿”推荐,封面也不艳丽,放在书架上,一点也不引人注目。然而,就是这本不起眼的小书,我竟一气读完。刚开始读时,还是因人而读,因为该书著者王璐是位高原老报人,而且我是经常闻其声(互通电话)未曾谋其面。读着读着,王璐和她这本散文集所叙述的一切在我面前都成为了一个化身,一个带着真情实感融于蓝天白云之下的化身。

    深深地眷恋着这片土地。上世纪60年代,一位风华正茂的蒙古族女青年满怀激情地踏上了刚刚进行民主改革的这片热土。在王璐眼里,西藏大地如沐春风,到处充满了生机,到处展现出大自然之美。途经藏北草原,一群群野生动物与汽车赛跑,有这些可人的动物来欢迎,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真实再现。在美丽的雅江边,一对壮志建藏的青年男女坠入了爱河,一对对爱情鸟——雪域鸳鸯前来作证。在众所周知的“西藏江南”林芝,连森林中的小鹿也成了孩子们的玩伴。真让人难以想象,在格桑花盛开的地方,就连看似凶猛的兀鹫也乐意做画家的模特儿。这片土地,是那样地让人钟情;这片土地,又是那样地让人难以忘怀。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片土地上的一切仍经常出现在王璐的梦里。

    深深地挚爱着这里的人民。《雪域痴情》这本散文集不仅尽情赞美西藏的大自然,而且对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民也是浓墨重彩予以讴歌。王璐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感情极深,单从《藏族,一个爱花的民族》、《藏族,一个美德与礼貌并存的民族》和《藏族,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等就能读出她的真情实感。《我所认识的藏族农村党支部书记》、《几位藏族阿妈的故事》以及那些不知名的打酥油茶的安多姑娘和从藏獒口勇救王璐的藏族青年,一个个、一组组血肉丰满的藏族人物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岁月流淌真情永记心间,这组藏族群像已成为王璐生命中的一部分。

    通读《雪域痴情》,发现书中所记基本上都是小事儿,不过就是这些小事儿让人倍感亲切,因为这些小事儿都是王璐亲身经历的真事儿。这些小事儿不仅透露出浓浓的雪域情、深深的民族爱,还有一种精神蕴含其中,这种精神就是传承至今并被不断发扬光大的“老西藏”精神。全书对“老西藏”精神只字未提,但字里行间都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它的力量。“新来的职工在领办公用品的同时,还一定要领一把铁锨。”“那里的活计无论多脏多累,差不多都被我学会了。”“老西藏”精神就是这样干出来的啊!

    和“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相比,王璐无疑是幸运的,因为她的痴引起了在藏工作以及与西藏有关的人们在情感上的共鸣。掩卷深思,王璐为什么要出这本《雪域痴情》,就是因为她本人太“痴”。她为什么那么“痴”?就是因为她曾工作过的这片土地使她痴醉,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让她痴爱。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