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人文笔记 > 随笔

身边的变化

2015年03月21日 11:24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西藏日报》    记者 马疆虎
分享到:    

    这次休假,在老家待得时间较长,有近四个月,身体得到了很好的恢复。但又说回来,老家毕竟不是久留之地,还要回到工作、生活的西藏。这次休假,有一个奇怪的感觉,无意识地感到自己已变成一个过路客,时间越长,此种感觉越强。回到老家揭一个碗、走时扣一个碗而已。根在西藏,家在西藏,西藏已成为我生命中一个重要的地方,无法分割,形影不离。

    回到老家,在与老乡交谈中,别人问的最多的是西藏怎么样?拉萨发展得如何?内地和西藏相比有什么区别?我一说到西藏的好多方面,就像在说自己的家,滔滔不绝,眉飞色舞。

    要致富,先修路。青藏、川藏、新藏等公路四通八达,路面等级不断提高,通行能力显著提高,硬化率大幅提高。乡村公路通车里程不断延伸,全国惟一不通公路的墨脱,日前在建设者的努力下,雪山隧道已经贯通,路通指日可待。青藏铁路,举世无双,创造了许多人间奇迹,我曾两次乘坐火车进出藏,向朋友畅谈沿途的所见所闻,如可可西里的藏羚羊、野驴,随处显现的草地雪山牛羊和牧民等。通过形象的描述,惹得老乡心里直痒痒,“一定要到西藏去看看!”好多人要进藏旅游观光。

    “在电视里,看到西藏老百姓的房子盖得可好了,你到他们家里去过没有?西藏老百姓住的房子和咱们这里一样吗?”“当然去过,也经常去!”我告诉他们。

    为了使西藏各族人民住上安全、舒适、宽敞明亮的新房,党和政府不遗余力,实施了农牧民安居工程。通过3年多的攻坚战,已基本完工,全区有80%的农牧民住上了新房,房子有水泥结构、也有土木结构的。住上新房的群众,打心眼里感激党和政府,鲜艳的红旗在群众家的屋顶上高高飘扬。

    “西藏在全国各地都设有中学吗?”

    西藏和全国比,地处偏远,有些方面目前还赶不上内地。为了加快西藏的发展,为了给西藏培养更多的人才,国家决定在内地多个省(市)设立西藏中学,使西藏的孩子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学成之后好为西藏的发展贡献力量。为了加速教育事业的发展,西藏实行包吃、包住、包学费的“三包”政策,九年义务教育深得民心。

    “看电视,布达拉宫修在红山上,好雄伟壮丽啊!你上去过吗?大昭寺门前的国内外的游客真多啊!”

    建在红山上的布达拉宫举世闻名,那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民族的骄傲。为了充分保护这一世界遗产,政府多次出巨资进行了维修,现在的布达拉宫广场经过多次大规模的整修,变得愈加漂亮,每当夜幕降临,随着音乐的响起,喷泉跌宕起伏,蔚为壮观,吸引了无数人驻足观赏,趁着灯光,手中的相机不断闪烁,留下美好的瞬间。

    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下,拉萨的市容市貌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非昔比。30多年前,我刚来西藏时,整个市区数得上的建筑是宇拓路上惟一一家的国营拉萨市百货公司,外加一家理发店、一座澡堂和一家小得可怜的饭店,没有一条像样的马路、一座像样的饭店和宾馆。

    拉萨乃至西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证明:中央关心、全国支援是西藏发展的根本动力,西藏各族人民是西藏发展的根本力量。30多年来,西藏经历“一个转折点、两个里程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以拉萨为例,宽敞的马路纵横交错,车水马龙,漂亮的路灯亮丽而显眼,成为一道风景线。沿街商铺林立,高楼成群,宾馆饭店随处可见,五星级也不在话下。为了方便群众,市区新建了很多公园,人们悠闲地散步观景,享受着生活。

    拉萨变得愈加漂亮了,变得不认识了,这就是包括拉萨在内的当今西藏发展现状。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