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人文笔记 > 随笔

布宫前面的柳荫

2015年03月21日 11:24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西藏日报》    记者 刘宏伟
分享到:    

    在拉萨工作期间,每天正午休息时分,我总爱从朵森格路一路向西,漫步到布达拉宫广场上,在广场边沿的那片柳荫下躺躺。

    日头白晃晃地悬在头顶,明亮、温暖,经过柳叶的遮挡,只在身上投下了有限的几个光斑。但每一个光点,都白亮亮水晶般晃眼,多看两眼就会感到一阵晕眩。

    这片柳荫外,又是怎样一片光景?我曾尝试过站到没有遮挡的广场上,热辣辣的太阳犹如悬在脑门,脑海里一片光亮,用力地吸一口气,阳光的甘醇陈年老酒般醇厚绵长。眯着眼,能看到无数五光十色的水晶轻飘飘地悬浮在阳光中,分不清是阳光正洒向大地,还是大地正化成丝丝缕缕的轻烟消失于漫天的光亮中……此时,你会发现,“日光城”是上天赐予这片广阔高原最贴切的名字。

    天空一片湛蓝,只在天边飘着几大团的白云。是自惭形秽,还是故意疏远,它们总是离太阳远远的,努力地靠近雪山。

    左手边的水塘,修建的年月并不久远,却显得异常寂静幽深,仿佛沉睡了亿万年,或者刚刚入定,有微风吹过,也不见涟漪兴起。几乎每天都有人来这里放生,听说水塘里最大的鱼有5公斤重,没有人计算过它们到底活了多少年月,似乎它们一直都在那里,在一潭静水下悠然地游弋着,或者如我这般在安睡。右手边的茶楼虽然有两层,感觉还是很简陋,但我很喜欢拐弯处露天的那张桌子。如果是在雨天,一边听雨水打在头顶的太阳伞上珠线一般滴落,一边呼吸着氤氲的茶香,那感觉一如静夜里的箫声,有一抹淡淡的愁,但并不哀怨。

    面前的这棵垂柳到底经历了多少岁月,我问过附近所有的人,包括那些老年人,他们总是冲我无奈地摇头。我曾努力地伸展胳膊,转了两圈半,总算量出了它有多粗,但它中部那个蛇形的疙瘩,看上去比下面还要粗许多。我总爱在午后到布达拉宫广场边的这棵巨大的柳树下,静静地躺着。

    布达拉宫的钟声撞得很轻,响起却犹如就在耳边,总是自成韵律,旅人的步履,仓促零碎。只要轻轻地闭上眼,耳边就会隐隐地响起一股奇异的声浪:远处雪山融化的叮咚声、拉萨河哗哗的流淌声、拉鲁湿地吐气的汩汩声交织在一起,汇聚成一曲奇妙的高原乐章。

    很多时候,我总是听着听着,日光一打眼,就进入了沉沉的梦乡……醒来时,总有老阿妈满脸慈祥的微笑,低声地道上一句“扎西德勒”,仿佛刚刚陪我走过那片奇异的梦境,又或许是她们刚把我从梦境中带回人间。

    想起拉萨,总会想起那片白亮亮的日头,老阿妈的微笑,还有布达拉宫广场柳荫下的午睡,那些安详恬静的梦。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