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人文笔记 > 随笔

宗角禄康公园:白塔映清流

2015年03月21日 11:24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实习记者 陈诚
分享到:    

    在公园里结伴玩耍的孩子。

    布达拉宫北面,有一片水清林幽之所,古柳盘曲,碧波澄澈。清莹的湖水,倒映着巍峨的布达拉宫,这就是拉萨著名的公园——宗角禄康。许多才被布达拉宫的雄伟和神圣所折服的游客,一个错身,便又会再次惊诧于宗角禄康公园的美。宗角禄康公园从后方温柔地围绕着红顶白墙的布达拉宫,公园内宛若江南水乡般的景致——古树参天,微风拂柳,桃花迎春,碧水环绕,拱桥卧波,水鸭游弋……与布达拉宫相映成趣。公园里那一潭碧水,将蓝天白云映在水里,让人分不清究竟哪一个是天空,哪一个才是倒影。

    漫步在宗角禄康公园,稍一抬头,就可以看见矗立在红山上1300多年的布达拉宫。它俯瞰着宗角禄康公园的一步步变迁与拉萨城的一天天繁荣。常年居住在拉萨的市民,闲暇时光都会来到这里,或聊天,或散步,或看书,或健身,或围坐玩牌,或闭目养神,各行其是,其乐融融。

    宗角禄康是布达拉宫附近最著名的水域,翻译成汉语是龙王潭的意思。17世纪布达拉宫扩建过程中,在此大量取土,遂积水成潭。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从墨竹工卡迎请墨竹赛钦(女性龙神)和八龙供奉于北潭水中,龙王潭由此得名。尚且不去追究这位浪漫多情的君王是否读过《陋室铭》,不过他的举动恰好暗合了“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精髓,总之使得宗角禄康从此有典可循。后来八世达赖喇嘛、十三世达赖喇嘛等,也曾对宗角禄康进行过整治维修。直至西藏民主改革以后,宗角禄康被正式辟为公园,免费对外开放,它才成为老百姓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水的存在形式众多。涓涓成溪,浩浩为海。水可以妩媚也可以恣肆,但是一旦水形成了湖泊,它便进入一种几乎完美的状态。这时候的水,温柔却又不做作小气,坦荡而又不缺乏节制。我们只能说,湖,是水中的君子。而西藏的湖水,则不仅仅是君子那么简单了。


    宗角禄康,和西藏其它久负盛名的湖泊不同,这是一个人工湖。一汪清亮似明镜的潭水,在汩汩的水流中沉睡着一个又一个梦,清澈见底的潭水似乖巧的孩子,总是在聆听布达拉宫的心跳;又似一位德高望重的藏医,常年为布达拉宫的脉象沉思;更像一朵常开不败的格桑花,经年散发出诱人的清香。潭水映出的布达拉宫,隐隐约约,时而高大时而雄壮,袅袅飘出的佛香,笼罩着潭面。影影绰绰的柳树,在微风中荡进潭水中,婀娜地舞着身姿,就像是皇宫的美娥,专为布达拉宫起舞弄影;柳叶轻拂着水面,又如同耳鬓厮磨的情侣,亲蜜而恩爱,天把潭水染成了深蓝,幽幽暗暗,白云白得让眼睛睁不开,刺眼,像雪,又像棉花,白得透亮,白得让人看了晕眩,衬映这一潭水,美轮美奂。

    湖中有一孤岛,虽不规则圆形,直径约42米。连接潭水间小岛和陆地的是一座五孔石拱桥,岛上及潭水四周则林木茂盛,一派葱绿。潭水中心的岛上建有楼阁,这就是龙王潭的灵魂所在——龙王庙。

    2006年,自治区政府对宗角禄康公园进行彻底整治。布达拉宫周边环境改造工程的设计理念以城市和谐发展、城市文物保护和城市旅游的发展为主题,改造规划分为民俗活动区、生态水景区、龙潭胜迹区、亲水活动区、文化活动区等五个景区。改造后的公园南侧古树林中设计一条寓意为“林中哈达”的砺石路,既保护了古树和名木,又营造出一种具有时间厚重感的景观意境。北侧的自然缓坡中还种植了大量乔木并设计林间广场和林间观景台。位于公园东北角亲水活动区借以置石、木质小拱桥和地形高差,建制一个“古柳溢清”的景观场景,以供游人亲水赏花。而公园西南角的民俗活动区,则建设了以“桃柳鸣春”为主题的水中岛,可以看到以布达拉宫为背景的水中倒影。整个景区,以开阔缓坡草坪为主,周边种植四季常青的植被,为市民休闲过林卡提供了一个好去处。


    从宗角禄康公园里看见的布达拉宫。

    看着宗角禄康湖面上惬意的水鸟,以及柳树下转经的人们,感觉人与自然在这雪域高原是如此和谐。沿宗角禄康和布达拉宫之间的转经路边,布满了壁画、玛尼石。几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正使用公园里的健身器材舒展筋骨,怡然自得。63岁的巴桑老人说,使用后觉得神清气爽,一天不来就浑身不自在。

    一位藏族老阿妈倚在一棵古柳旁,向她身边的几位年轻游客介绍着宗角禄康公园的历史与变迁。“目前,这里已成为供市民免费游玩的休闲场所。”老阿妈说,每天晚饭后,她都会来此散步,宗角禄康公园已经成为老阿妈生活的一部分,日复一日,密不可分。

    夕阳西下,晚饭后纳凉的游人渐渐增多,傍晚时分的公园愈加热闹起来。找一处清幽的地方静坐,偶尔传入耳中的水鸟声向远处散去,仿佛看见年轻的仓央嘉措裹着绛红色的袈裟,轻声吟诵着:“东山崔嵬不可登,绝顶高天明月生,红颜又惹相思苦,此心独忆是卿卿……”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