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以来,入住墨脱县旁辛乡邦果村已有两个月了。2011年12月18 日休整,这是我第二次走进墨脱县城。这一回,它那秀丽的风景、崭新清洁的街道、别样的冬季,叫我赞叹,使我难忘。
从旁辛乡邦果村到墨脱县城不过70公里,沿雅鲁藏布大峡谷东岸下行。一路上林翠鸟啁啾,间闻秋虫鸣蝉,悬泉瀑布啸幽涧,荻花似锦簇簇鲜,山花寥落点点艳,秋叶仿佛初染。山高谷深,青山峻岭连环。峰回路转,群山外,天际边,一角雪峰偶现。谷底雅鲁藏布江翻白浪,碧波一线映蓝天。景象万千随行人,风光旖旎美无限。中原大地时至寒冬,眼前分明是夏末秋初艳阳天。风光虽然如画美,但20多公里的羊肠小道穿越荆莽,攀援巉崖,险象环生,崎岖难行。走在泥泞曲折的小道上,身悬绝壁,下临深渊,不能不使人心生畏惧。走一会儿,就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单薄的衣衫忽湿忽干。到后来,已是汗渍濡染,衣衫盐花斑斑,人也疲惫不堪。7个多小时走完这段艰险的路程,不由惊讶起自己体力竟能坚持下来,这回真是超水平发挥。接下来的行程即便可以乘车,也要好事多磨,等车换车几经周折才到达墨脱县城。
乘车去的道路也不好走。波墨(波密至墨脱)公路正在进行筑路工程建设(墨脱的冬天不冷不热,多晴少雨,是最好的施工期)。沿途正在修挡墙筑边坡,挖涵洞架桥梁。国家出巨资要把扎墨公路建设成为四季畅通的三级沙石公路。可以肯定,这条公路建设完成以后,墨脱与外界交通运输的大动脉基本打通。墨脱人的艰辛出行将成为历史。
过去墨脱县城在我的印象中,只有一条木板搭建起的临街商铺。坑洼不平的街道上,家畜粪便满地,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现在那样的现象无处可寻,呈现在面前的是鳞次栉比的商铺、宽敞的广场、整洁的街道,车辆不少或停或行,行人来来往往。城镇清秀玲珑,说不上繁华,可也别有情趣。整个城坐落在绿树葱笼的山间坝子上,四周青山环绕,远避静立。在这千岩万壑的群山之中,难得有如此开阔的一方平坝,进入墨脱城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
朝阳斜射,藤萝低垂,枝叶泛着绿光,茂林遮蔽街影。橘树上橙黄的果实装饰着院落,翠绿的蕉叶懒洋洋地扇动着轻风。街市上悠闲的人们喃喃有语,巷弄里的狗儿悄无声息地蜷伏在门前。崭新的城镇,怡人的环境,把自信、满足、惬意、安康和幸福都写在墨脱居民的脸上。我心里不由得惊叹:是在什么时候,是什么样的巨人,把这漂亮宜居的城镇倏忽间搬到热带雨林来的?
墨脱新城的崛起,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成绩?是广东省对口援助无私奉献的成果?还是几代墨脱干部群众励精图治的结晶?我想与这些都有密切的关系。但是,墨脱新城好像是一夜之间幻化而成的,它的化蝶过程只经历了短短几年时间。最根本原因不能不说是国家在这里进行的“筑路兴边,富民工程”重大行动的结果。这也再一次验证了“公路通,百业兴”的硬道理。它的变化之迅猛不仅让我吃惊,也叫很多新老来访者赞叹。毫无疑问,当把“墨脱是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这不光彩又无耐的宣传词喊叫多年之后的今天,有谁会相信西藏高原竟然有如此妩媚动人的墨脱新城——它是高原上一块晶莹耀眼的翡翠。
墨脱城里已修建了几条水泥路,其中一环路和二环路比较有名。一环路位西,二环路居东,两环并列相连。在晚饭后散步时,伴着夕阳,我悠然漫步丈量了这两条街道的长度。绕一环路走一圈约35分钟,走完二环路40多分钟。一环路围拢一土岗。土岗约30米高,北坡缓,南坡陡。岗坡多生巨树,茂密参天,荫翳天日。岗顶平坦,有庭院俨然,楼宇数栋,挺拔恢宏,分布错落有致。二环路围绕着大片洼地。洼地为稻田,水稻早已收割,齐整枯黄的稻茬根部,隐约可见绿茵茵稻秧的嫩芽。这些只知春夏秋、不有冬的小生命,似乎向过往的人们昭示着生命力的顽强。
不知是城建规划者有意而为,还是巧合,一环和二环巧妙地构成一幅完整的太极图。一环为阳,二环为阴,凸凹分明,相依相对,互为一体。如果不是建设者有意创造,或许是造物主特意赋予这方宝地一些神秘色彩吧。
墨脱城有两处商业区。一个在一、二环路北面相交处,莲花广场附近。那是墨脱县城的门户——扎墨公路的终点;另一处在二环路南段的南大街,南大街是县城的商业中心。站在楼头向东南眺望,山脚处的缓坡上,几十幢红顶灰墙、具有门巴民族风格的小庭院建筑,整齐漂亮排列其间,那是墨脱镇墨脱村的村舍。墨脱村与南大街中间,这一大片街区是墨脱县城的居民区。一座座新盖的和正在修建的楼房排列成行,大部分是各单位职工周转房。综观墨脱县城房屋建筑,无论是职工周转房、商用铺面楼、村舍还是政府办公楼,都簇新醒目。据经验判断大多是两三年内新建成的。它们在这层层叠叠青山绿林的映衬下,使得墨脱城恰似娇艳的嫁娘,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如果有张航拍照片,你就会发现墨脱县城就像一朵出水芙蓉。居民区是花蕾,一环二环路构成花萼,墨脱村村舍的红顶是蓓蕾顶尖嫣红,莲花广场为花蒂,扎墨公路是花茎。可以想象,随着扎墨公路不断完善,花茎更加茁壮,这朵出水芙蓉正含苞欲放,它必将展露出更加秀美的容颜。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