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人文笔记 > 随笔

红袄红灯应年景

2015年03月21日 11:24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何宇翔
分享到:    

    中国式过年,一派红红火火。大街小巷,随处是中国结、灯笼、剪纸、春联、福字……就连女人孩子都是红装。这就是中国红,喜庆、热闹、吉祥、民族。

    歌剧《白毛女》里唱:“欢欢喜喜过个年,唉,过呀过个年,人家的闺女有花戴,你爹我钱少不能买,扯上了二尺红头绳,我给我喜儿扎起来……”看,杨家过年,再穷,杨白劳也给喜儿买了红头绳扎,喜儿也身穿红衲袄,窗棂上贴着红窗花。红色,对喜儿对杨白劳,图的就是来年平安。

    单位彩排,我穿着红棉袄,围着红围巾,提着一只红灯笼,一路感觉很应年景。一到单位,天!火红一片,六位“撞衫”穿了红棉袄。有男同事惊呼:“英雄所见略同,女同胞千载难逢红到了一块,莫非春晚服穿红装?”哼,我们不语,你看我我看你,巧笑倩兮,美目流转。

    秘密彩排三遍,整齐流畅。可女上司说感觉少了点什么,决定驾车带我们去大街寻找排舞灵感,说这个独特的红装舞必须深入人心,争取拿奖。

    一路上,满街年味,到处张灯结彩,春联悬挂,摊点摆满人行道,炒货店香味扑鼻,人头攒动,堵车现象严重,坐车不如走路快。

    车门一开,女士们呼啦啦地钻出车来,眼前红彤彤的。一对母女,身着红袄,一人提一只红灯笼,满脸欢笑,在街边等车,很惹眼。她们身后的店铺,正挂满了大大小小的红灯笼。我们扑过去,一人挑了一只,看着热闹的街景,一个个千姿百态,抢镜头,再来一张,再来一张。正乐着,电视台的采访车来了,来满街找料的。看到我们一个个红装妖娆,灯笼似火,就把我们当成了猛料拍摄。见镜头对准我们,围观的市民一下腾出地来。嘿,我们的舞就叫《红袄红灯应年景》。既然上电视了,我们就当街来了一小段,算是先打打广告吧。可电视台记者还嫌不够瘾,又把我们一车带到周边的古镇,让我们“配合”一下。当晚节目里解说:倚着古旧的木门,登上古老的吊脚楼,推开镂花的窗棂,因为红袄红灯,这里已没了往日的沧桑,似乎领略到北宋年间的商贾云集,各种商铺、饭庄、客栈鳞次栉比的繁华与喧嚣,似乎看到了当年过年的热闹景象……我们终于有了灵感。

    其实,红袄红灯应年景,岂止我们?看,满街人来人往里红呢袄、红皮袄、红毛袄、红绒袄、红棉袄,屋檐下、公交车里,孩子手里都是红灯笼,中国人过年,图的就是喜庆。而红色,正是洋溢节日气氛的喜庆色,火热的能量,祈福,避邪,助运,人们穿红衣挂红灯,图个新年鸿(红)运当头啊。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