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人文笔记 > 随笔

为了擎起明净高远的天

2015年03月21日 11:24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岳耀文
分享到:    

    姹紫嫣红、莺飞草长的春天里,坚守雪域20年的西藏军人赵杰宏和他的妻子古月琴有了生命中最幸福的收获——他们的爱情结晶降生了。

    苏醒过来的产妇古月琴,脸上汗水涔涔。当她抬头看到襁褓中的宝宝红嘟嘟的小脸时,不禁幸福地嚎啕大哭。

    这天刚好是古月琴40岁生日后的第17天。这一天来得实在是太晚了。为了他们的爱情之花能结出生命的果实,她与丈夫苦苦努力了10多个春秋。

    古月琴,来自安徽巢湖之滨,1989年春季入伍来到圣地拉萨,成了武警交通部队某部机关总机班的一名女兵。两年后,她与抗日名将冯玉祥故乡的赵杰宏不期而遇。小赵因为写得一手很见功力的欧体毛笔书法,被领导相中,将他从中尼公路雅鲁藏布江边施工一线调到机关宣传股工作。没过多久,情窦初开的古月琴对这个大高个子、宽头大脸、多才多艺的同乡战友,渐渐有了好感,心底漾起了缕缕情丝。

    四年后,古月琴退伍安置到拉萨市金珠西路八一小学,成了一名小学语文代课教师。这时,古月琴与赵杰宏的恋爱也由“地下”转为“地上”。次年元旦,经部队和学校批准,在战友们的祝福中,古月琴幸福地成了新娘。

    蜜月还没度完,当地教育部门向全市教育战线教师发出去边远山区支教的倡议。古月琴从一些资料上知道西藏有好多人烟稀少的牧区没有学校,家长也不愿娃娃读书,儿童的启蒙教育几近成为盲区。古月琴梦想趁年轻去最闭塞、最贫困、最艰苦的雪山腹地,给那些从未走出过雪山的娃娃送去知识的甘霖。当这种想法考虑成熟的时候,古月琴心里犯起了嘀咕:“事先也没与他通气,不知道杰宏同意不?”真不愧是一对志同道合的夫妻,当得知妻子要去西藏边区支教的愿望后,赵杰宏兴奋地夸赞古月琴:“我家娘子不一样就是不一样,你这个新教师、老党员,思想境界蛮高嘛!”小两口商定,为干一番事业,30岁以后再考虑生宝宝的事儿。

    作为那次拉萨教育支边年龄最小却有着三年党龄的古月琴,来到了世界屋脊的屋脊——平均海拔4600米的阿里地区日土县一个叫多雄拉错的牧区。这个方圆200多公里还不足200人的牧区,环境的恶劣、条件的艰苦,出乎古月琴的想象:牧民们没有定居点,高度分散,逐草而居,将孩子们集中起来困难重重;每日下午肆虐的狂风总是不期而至,随时可能将帐篷像风筝一样掀翻到空中。在当地教育部门的配合下,古月琴在牧民相对集中的一个山脚下成立了帐篷小学。尽管来之前,经过藏语学习培训,但与当地牧民带有地域性的藏话交流还是有些费劲,古月琴一个接一个牧民家跑,动员牧民将娃娃送来读书。

    考虑到这个牧区的学生,家里距离学校最远的有210多公里,家长每天送孩子来上学极不方便也不现实的情况,古月琴与藏族同事商量,让所有娃娃吃住在学校。她向上级申请的专项费用,很快得到批准。学校新增了三顶帐篷,购置了床、棉被、炊具。孩子们免费吃住在学校,每逢周末或更长一段时间,家长将他们接回家一次。古月琴成了17个孩子的语文和算术老师,教藏语、汉语,还要给孩子们做饭、洗衣。忙碌劳累了一天,晚上只要一躺下来,一动都不想动,但想到有些孩子睡觉有蹬被子的习惯,她还是挣扎着起床,挨个检查学生的被子盖好没有。在这天寒地冻的高原,古月琴最怕孩子们被冻感冒了。

    作为一个原本生活在较好环境中的女人,来到这个极偏远、极荒芜的群山深处工作和生活,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不便。洗澡就是个无法解决的生活难题。古月琴只有在住的那顶既是办公室又是寝室的帐篷内,等孩子们睡熟了,在蓝悠悠的牛粪火炉上热些水,简单地擦擦就算是洗澡了。她有痛经的毛病,每逢“老朋友”要来的前夕,小肚子隐痛得厉害。休息时,古月琴用自己发明的土办法,用热水袋焐或将小腹贴在床沿硌,上课时遇到这种情况,她就只能忍着。有时同事发现古月琴脸色煞白,一脸难受的样子,要替她上课,她说什么也不让,坚持将课讲完。古月琴动情地说:“望着台下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憨态可掬的稚嫩表情,被浓重的高原红浸透的泛着光泽的脸蛋,疼痛好像就减轻了一大半。”

    虽然规定边区支教只是两年时间,古月琴却在那儿一工作就是三年。“要不是几次突然昏倒在讲台,要不是去县医院检查出严重营养不良、重度贫血,我准备在那儿继续工作下去。”那是古月琴三年支教中第一次去县城,忆起那个牧区支教结束的难忘节点,古月琴极度不舍。身体检查情况被当地教育部门报告给了上级主管部门,主管部门要求日土县教育部门通知古月琴立即回拉萨治疗,称“古月琴的身体已严重不适合在那样恶劣环境中工作,如果再坚持下去,肯定要死人的”。

    古月琴永远忘不了离开孩子们的那天清晨。不知是谁走露了风声,天才麻麻亮,还不到孩子们起床的时间, 17个高高矮矮的藏族娃娃无一例外地站在风雪中,眸子湿湿的。古月琴提着行囊撩开帐篷的门帘,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见古老师出来,他们一下子围拢过来:“古老师,你把身体养好,还回来哦!”有几个孩子扑过来抱住了古月琴的腿,泪涕横流。古月琴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这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们难舍难分湿漉漉视线的,她实在是舍不得离开孩子们哪。那一刻,古月琴不能自已地泪流满面。

    直到如今,一想起那群高原上的孩子,古月琴心湖依然会泛起一阵阵汹涌的波涛。回到先前任教的小学,古月琴因普通话说得好,被选调至西藏人民广播电台担任新闻节目主播。这期间,她多次申请回到阿里那个梦牵魂绕的牧区支教,终因台里不放未能如愿。

    2000年,当三十出头的古月琴与丈夫打算生个健康的宝宝时,可事与愿违,古月琴怎么也怀不上。“可能是在高原上工作的时间久了,对生育功能造成了影响。”古月琴通过查资料、咨询生育专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与在部队的丈夫赵杰宏商量来商量去,古月琴决定自己调往有天府之国之称的成都工作,在这个 “中国最休闲、最养人”的城市生活,肯定要不了多久就能怀上孩子。

    一晃来到成都工作两年多了,古月琴的肚子仍然没有半点动静。该不是丈夫每年休假回来的时间短暂,他们在一块时间少的原因吧?家似乎是丈夫的旅店,每年从西藏部队探亲回来,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往往才住上没几天,长期天各一方带来的生疏感刚刚消除,就又要归队了。与丈夫每年在一起的日子,最多时也没有超过60天。有时刚回来,就接到部队紧急通知,丈夫就要赶回去。古月琴曾没好气地埋怨赵杰宏:“就你们部队事情多,就你最忙?离了你部队就不修路、不运转了啊?”脾气温和的丈夫总是嬉笑:“下次回来,一定多陪你些日子。”

    古月琴开始思忖着将丈夫调到成都部队,和自己在同一个城市工作生活,生小孩自然水到渠成。经过沟通,有部队对德才兼备在生命禁区炼成的军人赵杰宏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准备开调令了,古月琴却急急地打去电话:“我改变想法了,不调了。” 自从部队领导答应调她丈夫后,古月琴一直翻来覆去地思考一个问题:不能拖丈夫的后腿啊,他在冰天雪地的高原修路本身就不容易,你要回内地,他也要回内地,那西藏的国防路有谁来修筑、谁来养护呢?再者,买房子的贷款要还,丈夫多拿几年高原工资,也好早些将房贷还了……想到这,她断然中止了自己的调动行动。

    可老是不能怀孕,这让古月琴很是着急。回安徽老家探亲,看到曾经的同学的孩子都读初中了,想想自己还没有当妈妈,更是焦虑万分。父母和公婆也总是长吁短叹:“琴子呀,你和杰宏都三十好几的人了,也该要个孩子了。你们不急,咱们可急着见孙辈哪!”古月琴不敢看长辈们愁肠百度的焦盼神情:“不是工作忙嘛,过两年就要。”古月琴自欺欺人地编造理由安慰老人家。其实,迟迟生不了小孩,是她最大的心病,像一块无形的巨大石头沉沉地压得古月琴快要喘不过来气了。

    他们两口子,几乎跑遍成都、西藏和安徽的医院,检查结果大同小异,他俩均无明显的生理问题,只是丈夫的精子活力不够。病理专家形象地比喻 :“成千上万个生命因子,像马拉松比赛一样,奋力朝着一个目的地欢快地游弋,终因体力不支,没有一只小蝌蚪抵达终点站。”究其原因,是长期在高海拔、严重缺氧环境中工作生活所致。赵杰宏西医、藏医、中医都治疗过,苦似黄连的中药汤不知喝了多少,干涩难咽的藏药丸不知服了多少,可古月琴的肚子就是没有一点动静。

    没有孩子的家庭是残缺的家庭,没能做母亲的女人是不完整的女人。年复一年,没能当上母亲的古月琴,快要崩溃了。她时常无端地在电话中向在雪域筑路的丈夫发火,赵杰宏的声音总是那样平和:“现在不是流行丁克吗?好多不要孩子的家庭,两个人不照样生活得有滋有味?我们也加入丁克的行列,不也挺好嘛。”丈夫的宽慰,反倒激起古月琴激动的情绪:“我可没你那么前卫、新潮,我要当妈妈,我一定要给你生个孩子!”

    去年,春暖花开的季节,留守高原一个严冬的赵杰宏回到成都休假。经过前期的身体准备,古月琴、赵杰宏做了试管婴儿尝试,一举成功。随着肚子一天天膨胀变大,古月琴心花怒放。春去春又回,又是一个生命勃发的新春,古月琴终于梦想成真,生下了个胖小子。不惑之年终于升级为孩子的妈妈,她简直不知如何疼爱这来之不易的宝宝了,恨不得将他噙在嘴里。古月琴反复爱抚地亲吻着宝贝肉嘟嘟的小脸,有种从未有过的巨大喜悦和幸福。

    所有荣誉、成就加起来,也不及古月琴当了妈妈那样荣耀。用她的话说:“这是自己与老公最杰出的成就,最值得骄傲的生命作品!老赵坚守着西藏的天路,我与宝宝在天路的这头守着温馨快乐的大本营,我们一家共同擎起一片明净高远的蔚蓝。”老党员、新妈妈古月琴这样诗意地描绘他们甜美幸福的一家。

    一位来自江淮平原的姑娘,从穿上橄榄绿那天起,就与雪域高原结下了不解之缘,爱情绽放圣地,真爱播撒牧区,声音传递雪原。因为离天太近,长不出青稞和牧草;因为他离天太近离她太远,爱情结不出果实。欢快动听的婴儿啼哭,真实地响彻梦境,欣赏着新生命吹奏的嘹亮号角,他们开始了人生又一个高海拔的征程。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