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在高原大地,我们与时代同行。在我们目力所及的地方,总有一些人让我们感动,总有一些真情让我们流泪,总有一些罪恶让我们愤怒,总有一些奔波让我们辛苦,总有一些希望让我们欢欣,总有一些疑问让我们思索。
看见那么多人为希望而奔忙,为正义而主张,为秩序而思考,为爱情而歌唱,我们为看见而欢欣;每天和许许多多熟悉或陌生的人交流,和那些进取的人们、迷茫的人们、苦恼的人们、幸福的人们交流,我们为交流而欢欣;给弱者以关怀,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我们为扶助而欢欣;阳光越来越亮,阴影越来越少,社会越来越透明,制度越来越民主,如果我们也推动了进步,我们为推动而欢欣。
为此,我们将永远奔走在新闻采访的路上。
提起西藏,就会给人一种美丽、神奇而又神秘的印象,作为与汉族文化迥异的藏族文化,西藏的一草一木都吸引着无数人来这里驻足流连。西藏粗犷的高原雪山暂且不说,单单是引人入胜的藏族文化,便能将人带进一幅质朴的文明画卷中。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西藏的山南地区。从地理位置上讲,山南地区位于冈底斯山至念青唐古拉山以南,雅鲁藏布江中游,北接西藏首府拉萨,西与日喀则地区毗邻,东与林芝地区相连,南与印度、不丹两国接壤,面积7.35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600米,是中国的西南边陲,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
而从文化上来讲,山南更是西藏最富庶、历史文化渊源最深厚的地区,由高地农业文明发展壮大而起的吐蕃王朝便是自山南兴起的,因此,山南又被称为藏族文明的发祥地。这里有传说的藏族祖先的居住地“猴子洞”和西藏第一块耕地、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第一座寺庙桑耶寺,还有那令人驻足留恋的琼结“神湖”、“双头飞瀑”等自然奇观;同时也拥有历代藏王的安寝地——藏王墓、象征汉藏友谊的昌珠寺和邓嘎颇章等文化名胜。
那些散布在神山、圣湖之间的西藏第一宫、第一殿、第一寺和聂赤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的名字,也在时刻提醒着我们:这里,是藏文化的滥觞之地,是西藏的灵魂所在。
因此,来西藏旅游,要想真正认识西藏,那么就必须来山南走一走,看一看。只有看懂了山南,才能认清整个青藏高原的真正底蕴。
“五一”期间,我终于有机会赴山南采访,以几处边境线路的旅行来初次与山南相聚。这次采访活动是以“山南边境深度游”为主题,选择勒布沟、浪坡等山南地区的边境区域,进行一次考察性质的旅游活动。虽然这次活动没有选择雍布拉康、昌珠寺、邓嘎颇章等著名的文化旅游景点,但仅仅是仓央嘉措故里、中印边境上的东章瀑布、拉姆拉错这些注脚,也足以让这次的活动引人入胜,动人心弦!
当然,这段边境之旅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最大的问题就来自于糟糕的路况。记得第一天从拉萨赶往勒布沟的时候,错那县至勒布沟所在地麻玛乡的翻山路就让我们体会到了李白那种“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倒霉的是还赶上了雨雪天气,海拔近5000米的雪山从山顶的大雪到山下的大雨,群山间白茫茫一片,着实是给车辆的行驶出了一道大大的难题。幸运的是我们的车一次都没有出事,只是偶尔看到前面的车辆陷进泥水里,替自己捏了一把汗。
在去浪坡的路上,车辆更是差点陷于掉下悬崖的危险境地。那是离开勒布沟的第二天,在去东章瀑布的山路上,一段窄窄的山路突然碰上塌方,幸亏对面驶来的武警车辆将道路疏通,车辆才有了通过的可能。只是由于道路狭窄,路面湿滑,司机师傅在过这段路的时候,车辆后轮突然打滑,我们眼看着车辆向着悬崖的一方倾斜,提心吊胆地看着司机师傅猛打方向盘,狠狠地踩了油门,才惊险万分地通过了那一段路。事后,司机师傅下了车,看着那段路抽了半天的烟!
都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虽然路途多艰难,但当我们到达目的地时,也体味到了山南边境地区的美丽景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单单一个仓央嘉措故里,便让我们在这位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故乡忘情徜徉在这幅半山云雾半山青的仙境画卷里,而当我们爬上白雪皑皑的拉姆拉错时,虽然无法看到自己的“前世今生”,但也让我们捧起一团洁白的雪,洗去了我们混迹红尘俗世的铅华。
最后一天,我们从最后一个景点——桑耶寺出来时,我们带着满足的回忆,踏上了回家的路途。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