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热闹的老光明茶馆一如既往人声鼎沸,小心翼翼地从吆五喝六掷骰子的人群中间穿过,走上一段有点陡的幽暗楼梯,一位慈祥的藏族老阿妈正专心地摇着面前的纺线机。两边的房间里则不断传出“呜噜噜”的机器转动的声音。这里就是拉萨市城关区第二毛纺厂。63岁的仓拉每天都坐在固定的位置上转动着老旧的绕线机,一圈一圈地缠着毛线,不觉间,悄悄缠去了37年的悠悠岁月。
一朝进厂耗毕生精力
仓拉所在的单位——拉萨市城关区第二毛纺厂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其上级主管部门几经更换,它却能以不变应万变,凡是进到厂里的工人很少有中途退出的。无论男女,工人们都几十年如一日地驻守在这里,工作于他们似乎早已变成一种习惯。
当年,26岁的仓拉进到厂里,一直待到现在。很难从历经了世事沧桑的仓拉脸上看出什么情绪,她只会淡然地讲述,表情安详,说到高兴处,偶尔羞涩地一笑。仓拉一手握着硕大的毛线团,一手拽着不时打结的零乱毛线,转动着眼前的绕线机,娴熟地缠着,“从26岁进厂到现在,我已经工作37年了。现在用的这个绕线机也已经跟随我20多年了,早都记不清用它绕过多少毛线了。”仓拉看一眼这个陪伴自己多年的老伙伴,不无怜惜地说道:“这个绕线机就是用杂木制作的,也许还是做什么大件东西剩下的边角料。底下压着这块石头是为了让它在转的时候更稳定,不会晃更不会倒。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用这种工具了,都是机器生产了。”
今年已经63岁的仓拉从没有退休的打算,她说这里的工人都是会一直干到自己身体支持不住了,才会放弃。“对面屋子里有个阿妈都80多岁了,人家还在工作呢。”仓拉的言下之意或许是与80多岁的老阿妈相比,她还年轻得很。
经年使用的老工具们不时会发出吱呀吱呀的响声,犹如喘息般,它们也老了,它们却也没想过提前退出,总是要坚持到不能坚持的时候才罢休。这里的老工人们或许压根儿没有经营毕生事业的意识,却用行动诠释了一种最朴素的事业观。
枯燥工作变趣味休闲
仓拉介绍说他们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等对面厂房的工友们把羊毛纺成线,再将纺好的白色毛线放到锅里,用古老的蒸汽熏蒸法染成红色,然后就由他们这间厂房里的工人将这些染好色的毛线用绕线机整理清楚缠成团。
摆放在仓拉脚下已经缠好的毛线团大约有4斤重,像这样大小的毛线团,她每天可以缠两三个。仓拉他们除了周末每天都要工作8个小时,早上9点半过来,坐在这里一直缠到中午1点半,中间只有一个小时的午饭时间,所以家住得离厂子比较远的仓拉中午时就和同样不回家的工友用厂里的煤气自己做点饭。紧紧张张地吃完饭后,下午又要从两点半工作到6点半。工作的枯燥与辛苦仓拉从不否认,并且似乎枯燥的程度更甚于辛苦。
仓拉说那些没有染过色的毛线卖到外面是20块钱一斤,而他们缠好的染过色的毛线一部分用来供厂里织红色大氅用,另一部分则是要卖给毛毯厂,手工制作的毛线总是要比机器织的卖得贵一些,至于一斤卖多少钱,号称兼管厂里财务的仓拉并不知晓。她只知道他们每个月的工资仅有二百多块钱,她还知道有时候厂里的毛线卖出去了却收不回钱来,他们这一点点工资也就不能按时发放了。
尽管工作枯燥又辛苦,报酬还少得可怜,这里的工人们还是每天都会来上班,没有谁想过放弃。一个很实在的原因就像仓拉说的,“不来工作的话,连这二百多块钱都拿不到。”然而,你又分明能感觉到他们来工作似乎根本不是为了钱。一大一小两间厂房里光线都不是很好,幽暗的环境却没有造就阴郁的情绪。每个人都坐在自己固定的位置上,面前摆放的除了早已用得顺手的劳动工具,还有一张小小的方凳,上面放着自家做的糌粑、炒的青稞,杯子里盛满的是自家酿制的青稞酒。几个老姐妹儿一起喝酒聊天,爽朗的笑声不时从杂乱拥挤的厂房里传出。工作似乎反而成为一种调剂。在他们看来,生活的欢乐远多于苦痛的折磨。
自力更生求老有所用
这份工作除了为仓拉提供一个跟老伙伴们欢乐相处的机会,还给了她一份沉甸甸的成就感。仓拉的老伴已经从企业单位退休,每个月的退休金有两千多块钱,应付老两口的日常开销绰绰有余。仓拉的两个女儿也都已经工作,不用父母再操心。按理说,衣食无忧的仓拉完全可以待在家里安享晚年,她却选择坚持工作。
“现在的物价那么高,一斤酥油都已经30多块钱了。女儿们的工资也不算高,我不能给孩子添麻烦。”仓拉也知道自己每月挣的那二百多块钱根本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但是聊胜于无,或许她在乎的并不是这区区二百多块钱,而是一份对家庭的责任。这样一份工作不仅让仓拉每一天的生活都充实忙碌,更重要的是让她能真真切切地感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仓拉静静地坐在那里,盯着那架绕线机,一圈一圈缠着毛线,不时和同伴交谈几句,嘴角淡泊的微笑源于内心的平静,那微笑仿佛在告诉你:什么都不用怕,生活就在那里,始终要继续下去的。窗外,楼下茶馆里的喧嚣丝毫扰乱不了这种宁静。那一种苦中作乐,其乐融融的氛围令人动容又倍感温暖。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