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对人生的造就总是需要一个开始的印记,才能读得出变化的轨迹,如同一条射线确定一个起点。在同一片蓝天下,西藏的孩子离太阳最近,是高原上一颗坚定的果实。他们心中装着蓝天的幻想,喜马拉雅便是他们高昂的希望。讲述——就是讲述那些“藏二代”以及热爱西藏的人们的情感故事,讲述平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讲述内心世界里的真实人生。
拉萨变化我见证 拉萨变化我见证四十载,拉萨旧貌换新颜从我4岁时跟随父母进藏到现在已经整整40年了。这40年里,我从一个什么都不懂、对西藏完全不了解的小毛孩变成了现在历经风雨、以西藏为家的中年人,我一直生活的城市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拉萨见证了我个人的成长,我也见证了它的点滴变化。走遍西藏的各个角落是谢忠明一直以来的心愿。
四十载,拉萨旧貌换新颜
我记得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拉萨建成了有史以来的第一座现代化楼房。那就是位于五岔路口的邮电大楼,尽管只有4层高,在当时还是轰动全城。好多单位还组织员工去参观,那时候我刚上小学,学校也组织我们专门跑过去见识大楼的风貌。尽管在拉萨城有雄伟的布达拉宫,但那都是历史建筑,当时的现代建筑很少有超过两层的。看到这4层的邮电大楼,还真是觉得特别稀罕。后来,慢慢地,拉萨城里的高楼也多起来了。尤其是近20年,城市面貌和以前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我从1973年进藏以后,直到1990年才第一次离开拉萨回老家,那时我都已经工作三年了。那次回家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坐飞机,头一天晚上兴奋得都没睡着。那时候从拉萨起飞的航班全部都在早上六七点钟,必须得提前一天赶到机场,然后在机场住一晚。当时去机场的路很难走,乘车也不方便,从市区赶过去至少要三个小时,坐一趟飞机还是很折腾人的。现在,机场高速一修通,用不了一个小时就能到机场,而且现在从拉萨飞往各地的航班越来越多了,去哪都很方便。
以前,我印象中拉萨市只有4条马路是黑色路面:娘热路、夺底路、北京中路和金珠路,并且这几条路还都只有双车道,其余的全部都是土路。我那时候在纳金电厂上班,每个周末单位都会派班车把我们带到拉萨城里。一开始没有经验,总觉得一周回一次家,必须要穿得干干净净的,结果汽车一路开过来,满身满脸都是灰。后来就知道路上穿着脏衣服,在邮电大楼下车后再换上干净衣服回家。
以前拉萨市的中心就是八廓街一带,人们都管这一片叫做拉萨,一说“去了趟拉萨”或者“刚从拉萨回来”,大家都能听懂。现在,经过不断地建设,拉萨的城市空间越来越大,这在以前简直不敢想象。
忆往昔,生活点滴显变化
拉萨的变化除了体现在城市面貌这种显而易见的地方之外,还体现在我们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小时候,吃个新鲜水果和蔬菜真的就跟过年似的。就连桔子罐头都是留给病人吃的,当时为了能吃到这罐头,我经常在爸妈面前装病,动不动就说“我不舒服呀”,等吃完罐头又立马生龙活虎了。
我爸每年休假回来都要从老家带些水果蔬菜,最常见的有桔子、小白菜、蒜苔、豌豆尖。妈妈总会拿上几个桔子,用报纸包上几两青菜当宝贝似的给邻居送过去。当时,这些东西在所有人看来都是非常珍贵的。那时候,拉萨盐卖得也很少,我爸会托运输队的朋友从内地带回那种50斤一麻袋的大块粗盐,上面经常还带着泥巴。拿回家自己放锅里用水熬三四个小时,直到把水熬白,沉淀杂质后过滤出精盐。
到上世纪90年代时,这些情况就开始慢慢转变。从内地回来的人很少会再带水果、蔬菜和衣服了,因为这些在拉萨的市面上已经很常见了。甚至,当时拉萨有的水果内地好多城市都不一定有。比如新疆的哈密瓜,在成都都看不到,拉萨就有的卖。现在,随着交通运输的便利,拉萨的物资丰富程度更是不亚于内地城市。
以前,我们闲暇时候的娱乐方式也挺单一的,最大的消遣也就是看看露天电影了。那时候,我们经常去机修厂、电机厂和自治区第三招待所看电影,这三个地方往往会在同一天播放同一部电影。很多时候都是这边刚看了半个小时,另一个单位就派人骑着摩托车来拉拷贝了。每次看电影都要自己带着小板凳,碰到下雨天就撑着伞看,雨下得实在大了就只能中断放映,下回再接着看。相比于那时候,现在人们消磨时光的去处可就太多了,拉萨的夜生活也很丰富多彩了。
心感念,眷恋之情难割舍
我在拉萨生活了40年,上学、工作、组建家庭全在这里,,朋友也都在这里。父辈们曾经在这里留下汗水,在艰苦的条件下辛勤工作,养育儿女。我们这一代人也在为西藏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我爸妈是在1998年回内地养老的,即使离开了西藏,他们依然很关心这里各个方面的情况。家里的电视总会被调到西藏卫视,这是除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以外,我爸妈每天必看的一个频道。虽然远在千里之外,他们还是希望通过看一看来自西藏的电视节目了解他们曾经生活工作过并且一直挂念的地方。
而像我一样的“藏二代”对西藏都是非常有感情的,我们了解它甚至胜过于了解自己的故乡。对于我们来说,西藏就是家。还记得1990年我第一次从拉萨回老家休假探亲,一到成都,看到那里人多车多的景象就开始情不自禁地想念拉萨了。直到现在,在我心中都认为拉萨比内地的任何一个城市都要好,只有在这里才有最强烈的归属感。尽管平时还是会想念在内地的父母,但拉萨始终都是无可替代的。
我们都把自己当成是西藏的孩子,看到它这些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真的特别让人振奋。祖国大家庭并没有忘记遥远的我们,并且经过这么多年的建设,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的同时,西藏的天空依然湛蓝,空气依然清新,我们都感到很欣慰。我想我是离不开西藏了,对于西藏的这份眷恋也恐怕一辈子都难以割舍了。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