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人文笔记 > 随笔

借日月与星霜为拉萨名状

2015年03月21日 11:24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记者 陈诚
分享到:    

    清早,袅袅升起的煨桑缭绕在巷子口,尼玛旺堆老人的生活从一杯馥郁的热甜茶开始。

    71岁的尼玛旺堆老人常去的茶馆在八廓街的深巷中,老人说那里是他从牙齿还没有很黄、很稀少,一直喝到现在他被烟渍熏得黑黄的牙齿只剩下几颗,连嚼几粒油炸花生米都要费老半天的劲儿。早起嗅一嗅露水的芬芳,在茶馆里坐着喝一杯热气腾腾的甜茶,再吃一碗牦牛骨头熬汤的青稞面,鲜艳的云霞从天边晕染开来,红彤彤地照亮整座尚未从睡梦中醒来的老城。老人说,天大的烦恼也变得像尘埃一样卑微轻小。

    拉萨之于老人尼玛占堆,便是守着一壶热茶一副碗筷,谈天说地烟雾缭绕的茶馆就是他在雪域生活了一辈子的缩影。

    9点钟的冲赛康市场上已是人声鼎沸,益西卓玛阿妈挎着她褪色了的老编织袋,在卖土豆的熟人摊子上挑挑拣拣,买了五块钱的白菜和豆角,然后摇晃着她丰腴的身体去隔壁的豆制品小摊上买一块烧汤的老豆腐。益西卓玛阿妈在心里盘算着,儿子喜欢吃豆角,女儿下班了要喝豆腐白菜汤,5岁的小孙子爱吃炸土豆,买完菜还要去对面街角的牦牛肉店买一块肥瘦适中的牛肉。这样一兜子菜,足以满足一家人酒足饭饱。

    拉萨之于阿妈益西卓玛,便是守着锅碗瓢盆一日三餐,菜市场就是她那些繁忙而甜蜜终年到头打理不完的小日子。

    三轮车夫卓嘎扎西是一个20岁出头的毛头小伙子,上午休息,下车蹬车,一天能赚200多块钱。卓嘎扎西的家住在堆龙德庆县,没有念过几年书,汉语讲得十分不流利,常常需要为了准确地到达目的地而跟坐车的客人比手划脚良久。客人称赞他笑容里游弋着一轮猩红色的夕阳,璀璨而明亮,看他蹬车,仿佛觉得这个年轻人宽阔的肩膀可以承载起一座雪山的重量。

    拉萨之于青年卓嘎扎西,便是守着一辆不遮风不避雨的三轮车,那些车轱辘未到的远方就是他不灭的梦想。

    傍晚,下课的铃声响过之后,拉萨市第一小学的门口站满了翘首期待的家长们。三年级的格桑梅朵有如一条池塘里的金色鲤鱼,跳跃着蹦到了等待已久的爷爷身旁。爷爷牵起小孙女的手,问她吃不吃冰淇淋,孙女笑着扬起葵花一般明媚的脸庞。不远处的冰淇淋机旁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盛夏穿裙子的女孩们叽叽喳喳如同树上的蝉鸣一般嘈杂。在小梅朵的家里,有烧好了一桌子菜正在等待他们回家吃饭的奶奶,在城市的另一端,梅朵的爸爸正奔波在回家的路上,临下班的妈妈正在收拾烫卷的头发。

    拉萨之于女孩格桑梅朵,便是守着一只永远也舔不完的冰淇淋,甜美香醇的奶油就是她关于一个家园最初的畅想。

    那么,拉萨之于你,又是什么形状?每一根冉冉升出青烟的烟囱,就是一户人家;每一盏盈盈洒下白光的灯火,就是一份生活。借来日月与星霜,来为拉萨的天地万物名状。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